董洪偉
德育,無論是在哪一門學科中,都占著主導地位。只有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才能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以后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性工具學科,語言文字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更應該將德育有機地滲透于語文教學中。
一、在識字寫字中滲透德育
漢字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識字、寫字是小學低年級的重點內(nèi)容。德育滲透也可以在識字寫字中進行,使識字、寫字與育人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結(jié)構(gòu)分析中把握寫字規(guī)律,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我在教學“林”字時,讓學生對比觀察:木——林兩個字,發(fā)現(xiàn)林字中木字做偏旁,發(fā)生了變化,“捺”要變成“點”,如果沒有變化,這個字就很不美觀,它們這樣互相謙讓,字形才能美觀,從而教育學生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同學之間也要互相謙讓,能夠多為他人著想。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編選的都是文質(zhì)兼美、膾炙人口和具有教育意義的好作品,體現(xiàn)了文以載道、道以文涵的原則。如,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貓釣魚》這篇課文,以老貓所說的“你做事三心二意的,怎么能釣到魚呢”這句話教育學生:“做任何事情,不要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這個道理?!稙貘f喝水》以烏鴉口渴——找水——喝不到水——投石子使水升起——喝到水為主線,教育學生凡事要多動腦筋,積極地想辦法,一定能解決困難?!抖瑢懽帧肥窃谂囵B(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寫字要一筆一劃、認認真真地寫。這種德育滲透對養(yǎng)成低年級孩子的良好習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材的德育意圖,都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中,語言文字是情的載體。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重點字、詞、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從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讀中受到“澗物細無聲”的教育。對于我所任教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還需教師范讀,讓學生人情入境。如,我教《一個中國字》一課,是一個小女孩給遠在國外的爸爸寫了一封信,爸爸在生日那天接到了這封信,信中只有一個“笑”字,給爸爸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幸福。備課中,通過反復誦讀,我被父女間濃濃的親情所感動。在教學本文時,我也給了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讀,通過品味詞句如“第一回見到女兒寫的字,他興奮得不得了,眼睫毛上掛露珠珠了!”反復誦讀,讓學生設身處地,把自己當做那個與爸爸遠隔萬里的孩子,體會對父親的思念,體會這個“笑”字所帶來的無窮力量,感受父女之間深厚的親情,讓學生認識到要從小樹立家庭責任感,懂得關(guān)愛父母。
三、在情境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結(jié)合語文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體會文章的思想,是一種卓有成效的德育滲透方法。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遠程教育資源、表演課本劇等創(chuàng)設情境,更加生動形象地教育學生,讓學生入情入境,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體現(xiàn)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如,講《小貓釣魚》,通過分角色表演小貓、老貓、蝴蝶、蜻蜓和麻雀等小動物,使學生能深刻地體會到小貓釣魚是這樣的三心二意,最后的結(jié)果是一條魚也釣不到。由此,讓學生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又如,《烏鴉喝水》一課,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將石子放入瓶中,瓶中的水會慢慢升高,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這是一只聰明的烏鴉,要學習它遇到困難勤于思考的精神。一些寫景文章更適合運用有形、有聲的畫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身臨其境之感,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文章的描寫很優(yōu)美,但學生并未真正到過桂林,為了更好地激起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就可以先出示中國地圖,了解桂林在祖國的位置,再結(jié)合課文朗讀,觀看漓江水的錄像,以圖畫再現(xiàn)情境,使學生在有形、有聲的畫面中直接感受漓江水的風光之美,仿佛身臨其境,不但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漓江水的特點,更能動之以情,感受祖國河山的秀美。
四、在對比教學中滲透德育
運用比較法,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他們分清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應該譴責。如,高年級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緊緊圍繞“圣誕夜”這一特定的典型環(huán)境,講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腳賣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與大年夜相關(guān)的食物、圣誕樹等物──小女孩在圣誕夜熱鬧氛圍中凍死了。學完了這一課,學生了解了資本主義窮人的生活。教師這時可讓學生談談自己是如何過除夕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氣洋洋,張燈結(jié)彩,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的。通過比較,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篇課文所隱藏的深層含義,體會到自己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是多么幸福的事。又如,《媽媽的賬單》這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為媽媽做事,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每天向媽媽索取做事的報酬,當他在餐桌旁看到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總額為零時,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并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在教學本課后,可以布置這樣一個作業(yè):回家后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或者讓爸爸媽媽講一個關(guān)于自己小時候的故事。通過對比,知道了愛是無價的,要時刻能夠回報父母,使學生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在課外閱讀中滲透德育
一本好書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市面上的書良莠不齊,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qū)W生推薦有關(guān)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積極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六、在語文綜合活動中滲透教育
通過語文綜合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語文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顒拥脑O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如,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使閱讀與寫作相結(jié)合,教育學生愛讀書、讀書好、好讀書;指導學生讀好書,出墻報,辦小報;寫評論,開展演講會、朗誦會、辯論會等各種活動,充分發(fā)揮了多渠道的德育教育功能。
在語文教學中,只要老師善于捕捉和創(chuàng)造各種時機,采用多種方法,將德育從課前到課內(nèi),再到課外,滲透在語文教學整個過程中,必然會使語文學科的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水乳交融,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