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以“四段一案一回頭”為著力點,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圍繞著“新課導入、進行新課、課堂練習、課堂總結”這四個共性的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
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的教學,是接受式還是發(fā)現(xiàn)式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還是研究性學習或合作學習,就新授課的教學而言,一般總是顯性或隱性地分為“新課導入、進行新課、課堂練習、課堂總結”四個階段,這是新授課具有共性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和基本要素,我校就是通過對這四個方面的改革創(chuàng)新和細化優(yōu)化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的。我們把新課導入、進行新課、課堂練習、課堂總結簡稱為“四段”。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教育統(tǒng)計學表明:學生課堂思維活動的水平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一般而言,他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思維集中程度S與時間T的變化關系可見下圖:
圖中的曲線表明,在課堂教學開始的10分鐘內,學生的思維逐漸集中;在10到30分鐘內,思維處于最佳活動狀態(tài);隨后,思維活動水平逐漸下降。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我們在設計、選擇和運用教學方式時,盡量縮短0到10分鐘,30到45分鐘這兩段時間,以相應延長最佳思維時間10到30分鐘,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具體地說,在0到10分鐘這段時間里,應力求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題上,增強信息輸入的強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10到30分鐘內,輸入信息的強度可以有所下降,此時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因而對比較抽象的概念、理論等知識能夠較好地理解和接受;在30到45分鐘這段時間里,輸入信息的強度應當有所增強,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以減少他們因大腦皮層疲勞而引起的注意力分散,相應延長最佳思維時間。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腦科學和和教育統(tǒng)計學的研究還表明: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也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如圖:
圖示表明,上課后5分鐘到30分鐘之間的25分鐘左右的時間是學生大腦的興奮優(yōu)勢形成和保持的最佳時間,精力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因此,我們一般要求教師把進行新課這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盡量放在這20分鐘左右的最佳時間內。第30分鐘到40分鐘,學生開始疲勞,注意力易分散,這段時間可以更多地安排課堂練習,面對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學生的注意力會重新集中起來,大腦相關區(qū)域的機能會再次興奮起來,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第40分鐘到45分鐘,學生的注意力會又一次集中起來,這段時間,教師們一般用于課堂總結并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
實踐證明,我校這種依據(jù)腦科學和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科學而靈活地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效果是明顯的。
圍繞著“新課導入、進行新課、課堂練習、課堂總結”這“四段”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一個重要的保障在于校本教研活動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要有切實的成效。比如,圍繞著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開展校本教研,怎樣進行新課導入,怎樣有效進行新課,怎樣科學組織練習,怎樣高效設計課堂小結,目標和方向十分明確。以課堂總結為例,學生一般希望在上課結束之前教師再回顧總結一下,本節(jié)課學了哪些知識,哪些是重點,哪些是易錯點,哪些是課后必須努力認真復習并重點掌握的等等。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人們常常對課堂總結不夠重視,表現(xiàn)出總結的隨意性、盲目性、倉促性,缺乏構思,通常是“例行公事”,造成一節(jié)課的“虎頭蛇尾”,甚至出現(xiàn)因上課的隨意性導致無法完成教學內容而省去課堂總結的現(xiàn)象。在課堂教學實施“四段一案一回頭”的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我校明確要求對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要進行總結歸納,因為課堂總結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網(wǎng)絡化,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減輕記憶負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起到對教學內容畫龍點睛、提煉升華、延伸拓展的作用,不能省略,要幫助學生通過對課堂的總結,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與理解,從而鞏固和掌握所學的知識。
當然,“導入新課、進行新課,課堂練習、課堂總結”這“四段”只是課堂教學共性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對于每一個具體的環(huán)節(jié),學校從不硬性要求教師怎么操作,一切由教師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自主創(chuàng)新。因此我校的課堂教學強調“以生為本,精講精練,注重思維,發(fā)展?jié)撃堋保@些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個性化的教學,對學生來說,同樣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
二、深入開展校本教研,以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精心編寫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導學案
課堂教學“四段一案一回頭”中的“一案”就是“學案”。學案導學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和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有著明顯的作用。第一,有了學案,學生的學習清晰而省時高效。以化學教學為例,學案中呈現(xiàn)的知識點非常簡明。懸濁液:物質以細小的固體顆料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穩(wěn)定,靜置后會分層。舉例:______,______,____。乳濁液:物質以小滴液分散在另一個相溶的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穩(wěn)定,靜置后會分層。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政治老師在學案中提示: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是________,核心是______,基本要求是_______,根本方法是_______。第二,有了學案,學生就有了主動學習的更好的載體,自主學習的能力、反思的能力、自我規(guī)劃與管理的能力可以進一步落實到位。第三,精心設計的學案,可以使教學中的一些重點更為突顯,對其中的難點也明顯地起到了化難為易的作用。
不少地方在編制導學案時走進了一種誤區(qū),即把導學案編得十分復雜,而且要求學生課外完成,有人將這樣的教學總結為“決戰(zhàn)在課外”,明顯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不利于學生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十分重視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的學案的編寫質量,首先要求簡潔,充分體現(xiàn)精講精練的原則,確保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完成。導學案還要能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編制少量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內容,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學選做。
我校導學案的編寫,充分體現(xiàn)了“學段目標”,初一初二重視基礎性,新授課也強調打好基礎,堅決不搞初一教學初三化或者初二教學初三化。首先表現(xiàn)為學案不搞偏難怪和多而雜,學校明確規(guī)定,學案上所編的內容,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必須是學生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可以學好的內容,確保課堂教學任務當堂完成,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能夠成功,獲得愉悅快樂的心理體驗,產(chǎn)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三、以腦科學、心理科學、認知科學理論為理論基礎,采取不斷回頭看的措施,卓有成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切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經(jīng)提出這樣的命題:“如果我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辈簧俳處熥⒅仡A習和新知識的學習,然而,當學習中起固定作用的舊知識本身的牢固度和清晰度被弱化的時候,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落腳點。失去了舊知識的依托,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必然是機械的、死記硬背的。堅持溫故,方能更好地知新,為此我們提出“回頭看”的教學要求。
課堂教學“四段一案一回頭”中的“一回頭”即“學習應當堅持不斷回頭看”。所謂“回頭看”,就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回頭復習。課堂教學中堅持不斷“回頭看”,對于提高教學效益和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有多方面的實際意義。從腦科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學習是大腦相關區(qū)域神經(jīng)聯(lián)系的建立,要幫助學生建立并鞏固這種聯(lián)系,需要對大腦相關區(qū)域的神經(jīng)細胞進行反復的刺激。從心理科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學習過了一段時間會發(fā)生遺忘,通過回頭看,經(jīng)常復習所學的知識,不僅不會遺忘,還會得到鞏固和強化,一負一正之間,回頭看的效果顯而易見。從認知科學的角度看,學生學習知識,有一個多次反復的過程,有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有一句話流傳甚廣:“只有感覺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焙苊黠@,經(jīng)?;仡^看,經(jīng)常復習所學的知識,有利于記憶的加深和理性認識的形成,有利于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我校的“回頭看”,不僅常態(tài)化,而且制度化。教師們經(jīng)常利用新課導入的時間,回頭復習前面的內容,經(jīng)常在課堂總結時布置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下一節(jié)課開始時,通過回頭看,師生共同討論和復習前面的內容。課堂上回頭復習的不僅是前一節(jié)課的內容,更包括前一階段甚至更為久遠的學習內容。教師們普遍體會到,這種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回頭看”、將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學習的方法,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十分顯著的促進作用。
四、課堂教學“四段一案一回頭”在具本實施過程中的幾個注意點
1.要將“以生為本,精講精練,注重思維,發(fā)展?jié)撃堋钡慕虒W思想貫穿在課堂教學始終。以生為本,強調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注重在確定教學內容與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精講精練是針對教學內容多而雜、偏難怪而言的,由于受應試教育和考試焦慮癥的驅使,不少教師往往講得過多過難,學生負擔加重,經(jīng)常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課堂作業(yè)和課后作業(yè)正確率不高,于是形成了教學的惡性循環(huán)。我校提出了學段目標理論,強調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平日的教學要在打基礎方面多化功夫;所謂精講精練,強調教師的教學應當注重基礎,把基礎的、本質的、核心的、重點的、最具遷移性的知識先教給學生,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到了初三中考復習階段,則因人而異,有的學生繼續(xù)打基礎,有的學生在已有基礎上延伸拓展,力求人人成功各得其所,使普通的變優(yōu)秀,優(yōu)秀的更優(yōu)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有堅持精講精練,教師在課堂上才能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學生才有自主發(fā)展的空間,學習潛能才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2.實現(xiàn)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三個轉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信,發(fā)展?jié)撃堋T谡n堂教學變革和創(chuàng)新的實踐過程中,我校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斷實現(xiàn)著三個轉變,由單純的備“課”轉向備學生的“學”;由“教”的課堂轉向“學”的課堂;由一般的訓練轉向方法、思路、能力的綜合高效訓練。在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同時,我們不斷引導學生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由方法單調的學習轉向掌握“回頭看”、“做筆記”、“做小抄”、“常交流”、“善討論”等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學習;由無計劃無條理的學習轉向有計劃有目標的學習,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反思的能力、自主管理的能力。
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學生的天賦、興趣、愛好、特長、學習風格、生理、心理和認知發(fā)展節(jié)律等等各不相同、豐富多彩,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要求的一刀切顯然是不科學的。只有當學生接受他所合適的教學時,才能不斷獲得學習的成功,產(chǎn)生愉悅快樂的心理體驗,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我們應當以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并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因此,我校提出教師教學的個性化和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要求教師在設計回頭看教學內容時,在編寫學案時,在課堂組織練習的過程時,在對學生提出學習的要求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真正讓學生接受對于他個人來說是科學合理的教學,進而使課堂成為個性化的課堂,再進一步延伸到個性化的考試和個性化的評價等諸多方面。
3.把提升學習力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從根本上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習力概念的提出和學習力的研究是教學科研領域的一個新的課題。所有的優(yōu)質教學研究,其目標常常會歸結為對學生進行學習力的培養(yǎng)方面,因為只有學生學習力得到提升,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教學的質量。
一些專家學者把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毅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總和稱為學習力,具體地說,學生的學習力包括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聽說讀寫算的基本功和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活的能力等等。學習力強的學生學習起來事半功倍,學習力差的學生學習起來事倍功半。
圍繞著學習力的培養(yǎng),我們編寫了“提升學生學習力三字經(jīng)”,其具體內容為(1)?;仡^,勤反思,漸內化,理解深,作用大。(2)出聲說,反復讀,獲感悟,思維快,又靈活。(3)做筆記,做小抄,錯題集,常復習,大有益。(4)遇問題,多思考,提學力,好機會,莫錯過。(5)常交流,善討論,知內化,既有效,又難忘。(6)廣閱讀,多寫作,增積累,促感悟,長智慧。(7)學認真,思深刻,勤奮學,自主學,合作學。對于學習力三字經(jīng),我們還編寫了詳細說明,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照“三字經(jīng)”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實踐表明,學生按照提升學習力三字經(jīng)進行學習,基本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學習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4.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不生搬硬套教學模式的外形,突出“四段一案一回頭”的神髓。在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反復強調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要生搬硬套教學模式的形,要突出“四段一案一回頭”的神。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簡言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例如,我們不能滿足于新課導入、進行新課、課堂練習、課堂總結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不要以為有了這樣的形式,就符合課改精神。我們只是一般性地提出課堂教學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用多少時間,如何具體操作,如何教得輕松學得高效,都必須化大力氣研究創(chuàng)新。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科、不同內容、不同學段,教學的方法和要求顯然都是靈活的。再如,如何組織學生回頭復習,如何編寫課堂學案,如何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也都是靈活的。我們提出,在課堂教學“四段一案一回頭”的每一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都有教師們自主創(chuàng)新的空間,都有靈活的教學方式。因此,“四段一案一回頭”這一教學方式可以看作是“411+X”的教學方式。411指“四段一案一回頭”,X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和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具體操作方式。
(鄧大一,蘇州市平江中學,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