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芹 馮兆海 郭忠儒
我們注意到:一向往往在看護、監(jiān)控下成長的村小學生,進入中學后,在短期內較難適應,他們的自學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問題很快會凸顯出來。僅就中小學銜接這個層面來說,對于村小學生自主自習的實踐與研究,就很有必要;而對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形成、學習習慣及品質的培養(yǎng),乃至未來的發(fā)展,也可謂意義深遠。
雅斯貝爾斯認為,教師應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引導者,教育是個體自我教育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他說:“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睂W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的學習只有成為自主的行為,才更有效益,現(xiàn)代教育呼喚學生的自我管理,而自習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學生自習主動了,教師也輕松從容;學生不是學奴,而應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把更多的自習時間還給學生,解放了學生,也解放了自己。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成長、開蒙啟智,教師有所解脫,做更有意義的事,而效益有增無減,何樂而不為?所謂師逸而倍其功,難道不是我們所向往的境界嗎?
我(本文第二作者)為實現(xiàn)這一理念,已有幾年的探索了。早自習我可以不必到班,但考績卻逐年提高。三年里,由上級組織的三次統(tǒng)一抽檢,我們的成績全鎮(zhèn)排名分別是第二、第一、第一,這至少也是個印證。自習是指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或課外自己學習。但我們的學生能否“自主”學習呢?事實上,或因教師的干預太多,或因學生不能自我管理,我們往往不能把自習還給學生,難以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習。
我們還注意到:有不少——而且大都是有責任心的教師,早自習,他們往往很早就來輔導;自習課,又不肯輕易放過;晚自習甚至還要加班加點……他們的敬業(yè)、他們的付出是毫無疑問的。然而,對于學生來說,卻往往因教師的喋喋不休而生厭。懂了的,不勝其煩;不能跟進的,耳邊余響,仍自迷惘;或在教師規(guī)定下循規(guī)蹈矩,自主意識迷失……哪還有時間去自主地、有針對性地自習呢?一片好心,卻事與愿違。更哪堪早六點,晚五點,乃至晚自習的翻來覆去,難道非要學生忍無可忍么?
當然,教師完全放手不管自然也不行,任何一種群體的有效學習行為,都一定要有秩序的保障。那么,怎樣回歸真正的自習呢?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過程,是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自我練習,自我學習和成長。” 我們據(jù)村小小班的實踐研究,也提出了以下幾點。
1. 自主自習要明確目標。目標就是動力,自習課倘無明確目標的指向,一方面有礙動機的生成,另一方面也難以形成有次序的有效學習,會給驗收反饋帶來困難。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每次自習的任務、目標:復習什么,預習什么要有提示。如,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科大致將要檢查效果的自習范圍。至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或已掌握不必做的,一由學生自己決定。明確任務是自主自習的前提。
2. 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自習的目標一經確定,學生就可據(jù)自己的學情自主選擇目標范圍之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自習。教師可提供參考意見,指導學法。只要學會了,會學了,就應受到鼓勵。還可以彼此交流學法以共享,也可積累成就感。這比被動的、剛性的死規(guī)定要有效,如什么寫50遍之類。這樣自主地學習,無疑可以成為有效的學習。如多數(shù)學生提出:記憶字詞喜歡用讀、想、以“書空”代寫的方法,不用紙筆。鑒于其節(jié)省資源、經濟實惠,卻可殊途同歸,就欣然采納,且確實快捷高效。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自可放心去做別的,這體現(xiàn)了“民主自治”,也是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種信任。
3. 無為而治,亦有所為。我們關注學生自主自習的過程,但絕不意味著忽視其效果;我們追求無為而治的境界,但不等于一無所為,不是一味地放而無收,必須確保自習目標的實現(xiàn)。為此,沒有監(jiān)控、抽檢驗收與反饋獎懲是不行的。如,早自習有的學生六點左右就到了,近兩個小時的自習,難以持久,期間,甚至可以象征性地去抽檢評分激勵,也可以隨機指導幫助。下自習前,還可以再去驗收以獎懲:好的,哪怕粘一面小紅旗、小紅花;差的,給予必要的引導或懲戒……即使檢查,也是學習行為的一種轉換。我們有時也如偵探樣地到窗前“窺視”,以為贊許、懲戒之參考依據(jù)。起初,學生總覺得老師隨時可以出現(xiàn),如芒刺背,對學而不專的,既有督促作用,也會分神;但積久成習,也就專注而“旁若無人”了。
自習,當以自習為主。有問題可以先標記容后探討,此時不提倡討論,倒是主張獨立思考,求靜,“非靜無以致遠”嘛。也常常要求有一定時間的晨讀,語文、英語,并不拘泥。但教師有時也利用自習時間輔導,如解決卷子、練習冊中的共性問題之類。
“無為而治”的智慧,運用于自主自習的實踐同樣有效,“道法自然”,因勢利導;不為,勝過瑣屑之為;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少些干預,多些自主,主體作用得以更好地發(fā)揮和凸顯,就可由“他管”趨向于自我管理,這就是信任和依靠學生的自治,是一種尊重,是民主和諧的理想管理策略。自主而有秩序,漸漸養(yǎng)成習慣。因為有驗收評價,有激勵與懲戒為驅動,自主自習就能夠實現(xiàn)。
因此,我們相信:這種自我管理的學習能力、良好的習慣與品質,即使對高中、大學的銜接與適應的意義也是毋庸置疑的。善教者,師逸而功倍;反之,師勤而功半。我們向往師逸功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