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秀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鼓勵和引導,讓學生的個性化在閱讀中飛揚。
一、通過鼓勵質(zhì)疑,激起個性化閱讀興趣
通過質(zhì)疑,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學習興趣,無論是課始預習性質(zhì)疑、課中深入學習質(zhì)疑,還是課后回顧延伸性質(zhì)疑,教師都要因勢利導,激起他們閱讀的欲望和興趣。例如,《別餓壞了那匹馬》一文中有這樣的結(jié)尾:我點了點頭,使勁忍著,沒讓眼淚掉下來。當學完課文時,班中有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個問題?我覺得這個結(jié)尾不好,能不能把結(jié)尾改了”?我鼓勵說:“你的看法很與眾不同,那你能說出改變課文結(jié)尾的理由嗎?”其他同學也可以進行改編,但要說出理由。頓時,大家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見解,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從同學們的答案中,我已看到了他們張揚個性的答案。
二、抓住重點語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個性化閱讀理解
盡管學生的年紀還小,但生活中也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事,可適當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如《釣魚的啟示》這篇文中的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句話比較難懂,可以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說。如,“誘惑人的魚”指吸引人的、讓人動心的東西。如,金錢、地位、得到別人的好處了等。與那條鱸魚相似的“魚”生活中經(jīng)常會碰到,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三、為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和氛圍
如,在教學《落花生》這課中,“從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示”這個問題,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闡述。如,有的學生從教材的原意出發(fā),認為我們應(yīng)該像“落花生”那樣,做個埋頭實干、默默奉獻的人;那如果從現(xiàn)在社會實際來看,人只埋頭苦干、沉默不語可以嗎?此時,又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有的學生想到了落花生講究實用,固然可貴,但如果沉默不語,不善于展示自己,在當今社會一定不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還有的認為該苦干時就苦干,該表現(xiàn)時就表現(xiàn)?,F(xiàn)在是張揚個性的時代,只要學生想到了,我們就給他機會說出來,然后教師再做正確的引導。
四、教給學生思考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感受力
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水平、閱讀實踐有著個人特點,其閱讀思維的角度、感受、體會是不會一樣的。教師要在學生個性閱讀的前提下提出問題,培育學生各自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理性思考。如,在教學《珍珠鳥》這課時,當學生讀完“我筆尖一動,寫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時,我讓學生談對“一時”、“信賴”、“美好的境界”的理解,開始學生談得十分膚淺。后來,我引導學生用聯(lián)系上文的方法找出有關(guān)語句,具體說“這是指什么時候?”比較一下,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珍珠鳥前后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把課文內(nèi)容進行比較,具體說說信賴什么,美好境界指什么?學生根據(jù)我提示的方法逐步感悟出了作者與珍珠鳥之間的情感。
五、鼓勵學生選擇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方式
我們應(yīng)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理解課文,進行個性化閱讀的培養(yǎng)。使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如,學習《藺相如》一課,在“品讀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提出:“你喜歡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學習這篇課文?”有的同學能力強,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就想采用自己邊讀邊想來學習課文,有的同學則認為合作討論更好,也有的比較好動、喜歡表演的同學,想和同學合作,把最喜歡的情節(jié)演一演……學生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采用的學習方法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這樣,留給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權(quán)利,課堂成了學生張揚個性、展示才智的平臺。
六、個性化閱讀要尊重學生個性化朗讀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有著非凡的魅力。因為“朗讀是教師、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的主要形式,是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實踐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獲得語文能力和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新課標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讀過程中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敢想、會想,就會逐步張揚學生的閱讀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