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晶
一、傾注愛心,給予信任
學困生往往是這樣一些孩子:他們有的在家里得不到溫暖,有的在學校里不受重視。因此,他們大多存有這樣的心理:畏懼、不信任或反感施教者,即在行動上表現(xiàn)出疏遠,蠻不在乎或反抗。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要擁有一顆‘愛滿天下純真的心,用‘愛可轉(zhuǎn)化學困生”。因此,我堅定不移地相信一句話“愛就是力量”。為使他們解除思想顧慮,擺脫消極的態(tài)度定勢,我用深情換真情、厚愛暖心靈,真心實意地關(guān)心愛護他們,尊重信任他們。而當獲得他們的信任后,則是另外一種情景:他會把你當作最知心的朋友,最可親近和信賴的人,確信老師的話語是真實的、正確的,并且自覺地將老師的要求變?yōu)樽约旱男袨椤?/p>
二年二班的曹同學就是這樣的孩子,一年級時,該生上課不注意聽講,沒有好的學習習慣,紀律極差,在學校得我看著才能動筆,稍看不住,就搞小動作。與家長溝通,由于其父母離異,孩子跟父親生活,他父親連開家長會都不來,也就是根本找不來,孩子長年被放在課外班長托,家長根本就對其學習不聞不問。后來由于該生過于頑劣,影響他人的學習,就連課外班都不要他了。他的學習情況真讓我和陳老師大傷腦筋,我倆想了很多辦法,對他以表揚為主,讓他參與班級管理,讓他去收發(fā)作業(yè),可是也只是好了一陣子,周六、周日回家兩天,讓我們真正弄懂了:5+2=0的真正含義,正當我們感到無比失望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孩子這些天來變瘦了,仿佛一陣風就能把他吹倒,而且一向紀律極差的孩子,連瘋淘都沒了力氣,嘴角也因為上火,壞了好大一塊,整天無精打采的。與之談心了解到:孩子的父親進監(jiān)獄了,孩子呆在二叔家,二叔家條件也不好,天天吃白菜湯!多可憐的孩子呀,從小就體會到了寄人籬下的感覺,從小就不能在父母的愛中長大,中午吃飯的時候,把我的菜給他吃,他說什么都不要,也許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吧!于是,我換了一種方式,我給他小食品,說成是他上課表現(xiàn)好給他的獎品,他很高興地接受了,而且他課上真是表現(xiàn)得越來越好。他也愿意跟老師交流了,把老師當作了最親的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現(xiàn)在的他愿意學習了,同學和老師們都說他仿佛變了一個孩子,進步真大,也許這就是愛的力量。
二、樹立信心,因勢利導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弊寣W困生樹立信心是轉(zhuǎn)化學困生的關(guān)鍵。大多數(shù)學困生有這樣一種矛盾的心理:想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不想約束自己;想提高學習成績不愿刻苦用功,還有個別學困生表現(xiàn)出自暴自棄的心態(tài)。能否讓學困生鼓起前進的勇氣,樹立自信心是教師實現(xiàn)學困生轉(zhuǎn)變的關(guān)鍵。我覺得必須想方設法充分調(diào)動其諸多因素,通過內(nèi)因促使學困生轉(zhuǎn)化。
因此在我的課堂上,我會用“放大鏡”去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以此作為學困生教育的突破口,成功地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激勵他們樹立前進的信心和勇氣,并不斷地鼓勵、鞭策、因勢利導,使其不斷進步。教學原則上,我變“一刀切”為“分層要求”;在教學內(nèi)容上,變“攀高求難”為“夯實基礎”;教學方法上,變“填鴨式”為“啟發(fā)式”。
首先,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學困生之所以不愿學習,主要原因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在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和其他學生的承認、贊揚,只有這種心理上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學習的非智力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一個教育家說過:在健全的集體中,最有利于思想的提高,優(yōu)秀品質(zhì)的形成,最易于克服學生的舊思想和不良習慣。因此,在班級里,我發(fā)動集體的力量,讓學習好的學生關(guān)心幫助學困生,在學習上結(jié)為伙伴,讓學困生在正確的輿論導向下和充滿熱情的關(guān)懷中,克服缺點、去掉舊習,融入到集體“大家庭“中。
其次,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每一堂課應根據(jù)學困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比如組織討論,操作學具,使其也有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我的講解通俗易懂,有利于學困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課堂的談話、質(zhì)疑、聯(lián)系的重點都放在學困生身上,降低提問起點,減小提問坡度,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讓他們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對學困生的作業(yè)做到及時、當面全批全改,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給予講解。
第三,建立獎勵制度。我和對班楊老師看到學困生微小的進步,都會給其小標志作為獎勵,集齊10個標志就會換相應的獎品,孩子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孩子得到獎品以后,我們要求學生和家長共同分享進步,每一位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都非常高興,這也無形中獲得了家長的支持,以達到學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目的。
三、正視反復,堅持不懈
一個學生思想覺悟的提高和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反復發(fā)展的過程。學困生在前進的過程中出現(xiàn)反復甚至退步不足為奇,況且客觀因素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要使他們徹底轉(zhuǎn)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較長時間。因此,我和對班楊老師有充分的估計和心理準備,不急于求成。二年一班劉同學,該生就是愛玩,手里總有各種各樣的玩具,課上懶于動筆,我和楊老師想了許多辦法,孩子進步很大,在計算題比賽中獲獎,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滿分的好成績。可這學期,孩子由于家庭的影響,又開始自暴自棄,甚至還出現(xiàn)拿老師錢的惡劣行為,我和楊老師對他沒有冷淡,指責、嫌棄,也沒有急躁、灰心、喪氣,而是注意觀察和把握他的心理動向,對他進行更為耐心細致的施教工作,潛移默化地讓他感受老師的良苦用心,一段時間以來,孩子學習成績有所進步,我們堅持著,也期待著孩子會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