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紅
家庭作業(yè)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通過家庭作業(yè)復習課上所學習的內容,老師也可因此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提高家庭作業(yè)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布置家庭作業(yè)呢?現就數學家庭作業(yè)的以下幾種類型談談我的做法.
一、讓家庭作業(yè)趣味化
根據小學生好奇、求知欲強、思維活躍、學習從興趣出發(fā)的特點,我充分結合數學本身獨具的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等特點,努力挖掘各種內在因素,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激勵學生探索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興趣,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做”轉變?yōu)橹鲃拥摹拔乙觥?,從而搞活了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時分的認識”一課后,為了讓學生感知一分鐘到底有多長,我讓學生課下到操場上排成四排,沿著操場跑一分鐘,在跑的一分鐘時間里,學生親身體會一分鐘到底有多長,或讓學生自己測量一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等.
趣味性的作業(yè),不僅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還激發(fā)了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使數學知識充滿情趣. 如教學完“乘法口訣”后,可以設計“對口令”的游戲,讓學生與家長玩,這樣不僅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作業(yè)是一個游戲的天地,也增進了親子情感.
游戲型作業(yè)還適合一些計算練習. 計算練習的內容機械重復,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 把數學作業(yè)設計成游戲形式,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如學了“20以內加減法”后,可以設計“拿卡片”游戲,在卡片上分別寫上1~9各數,小朋友一次去拿兩張卡片,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比比誰算得快,贏者加一分,并累計得分定輸贏. 這樣讓學生在“玩”、“樂”中獲取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二、讓家庭作業(yè)生活化
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又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和發(fā)展. 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因此,作業(yè)設計應當尊重生活常識,還原生活本真. 比如,學生認識了人民幣,有一定計算基礎了,可以鼓勵他們一起和父母買買菜、逛逛超市,幫助父母算算用多少錢、應該找零多少,這些實踐活動勢必會將學生帶入我們的數學學習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
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后,可以回家測測自己和家人的身高,量量自己腳步的長度,算算從學校到家里的路程;認識了人民幣,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購買學習或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又如,學了面積計算后,可以讓學生測量并計算自己房間的面積,再設計一下,如果你房間里鋪30 cm × 30 cm的地磚,需要多少塊,給父母提一個裝修計劃. 這樣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學得輕松,學得有意義,能學到課堂上得不到的實踐經驗.
三、讓家庭作業(yè)自主化
教師習慣于布置等量和難度統(tǒng)一的數學家庭作業(yè),這雖然方便了教師的批改,但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顯然難以適應學生認知結構和智力因素客觀存在的層次性,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yè)需求. 因此,基于客觀存在的學生個體差異,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知識結構,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在只規(guī)定下限的前提下,讓學生自主選擇題目解答.
1. 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作業(yè)的題型、內容與教材上的相似,只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即可.
2. 對于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作業(yè)的題型、內容要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加以變化,要求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后,能將課本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較靈活地處理問題.
3. 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作業(yè)的形式內容可以更加豐富、開放,增加難度,讓他們走出課本,自主探索并融會貫通相關知識.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之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模擬練習、變式練習和發(fā)展性練習三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yè). 一星級:一個長方體紙盒的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這個紙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它的體積是多少?二星級:一種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8分米,寬5分米,高3.5分米,做這個油箱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鐵皮?這個油箱可以裝多少升汽油?三星級:一個長方體,如果高減少3厘米,就成為一個正方體. 這時表面積比原來減少了96平方厘米,原來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業(yè),調動了學生做作業(yè)的積極性.
四、讓家庭作業(yè)實踐化
1. 適度增加實踐性作業(yè). 實踐性作業(yè)需要進行觀察、操作、猜測、調查、分析、歸納和整理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同時,數學實踐性作業(yè)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可能要涉及許多數學以外的知識,并需要合理地運用這些知識,具有較強的跨學科性. 另外,由于數學實踐性作業(yè)已經走出了課堂,僅僅依靠思維能力是無法完成作業(yè)的,還必須通過與人交流、尋求合作等社會交往來完成,因此,能夠促使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例如,數學活動課“大樹有多高”教學后,可讓學生利用活動中獲得的方法和經驗,自主測量一些高大建筑及旗桿的影長,利用同時同地竹竿的長和影長,求出大樓及旗桿的高. 這些作業(yè)既有趣,又緊密地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中的數學問題,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索的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還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 靈活布置調研的家庭作業(yè).所謂調研的作業(yè)就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用研究的眼光來分析調查所得的資料,再運用多種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材中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請調查:一天內你家丟棄多少個塑料袋?一周呢?一個月呢?一年呢?全班學生一年大約丟棄多少個塑料袋?全校學生呢?……這些塑料袋相當于在祖國土地上蓋幾層呢?你能針對塑料袋問題向環(huán)保部門提個建議嗎?學了統(tǒng)計之后,可以布置調查所在的居民小區(qū)(或村民小組)各戶的月用水量和用電量,并完成相應的統(tǒng)計表或者調查報告. 這些作業(yè)既有趣又與生活緊密聯系. 這樣引導學生在實踐性作業(yè)中,通過自己的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以此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作業(yè)自然如此. 只有來源于生活,又能歸于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 把數學作業(yè)與生活聯系起來,讓我們的數學作業(yè)也煥發(fā)出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