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摘要: 高中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轉換的關鍵時期,他們在理解這些抽象性概念的時候,習慣于將概念形象化,但一旦碰到無法形象化的概念,就會覺得難于理解。因此要很好地理解這些抽象性的概念,就需要能夠很好地將這些抽象的概念通過轉換變成形象的實體,而其中的轉換器就是想象力。作者就如何在物理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談談看法。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想象力開放式教學環(huán)境物理實驗物理情景
很多學生反映說:“物理很有趣,但是學起來太難了,怎么學都學不好?!蔽锢黼y嗎?難,尤其是高中物理,它的抽象性概念讓很多學生傷透了腦筋也搞不出所以然來。于是乎,物理就成了不少學生棄理從文的罪魁禍首。
物理真的很難嗎?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邏輯性非常強。要學好物理,既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又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很多學生認為物理難,就是因為欠缺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初入高中的學生,由于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轉換的關鍵時期,因此他們在理解這些抽象性概念的時候,習慣于將概念形象化,但一旦碰到無法形象化的概念,就會覺得難于理解。因此要很好地理解這些抽象性的概念,就需要能夠很好地將這些抽象的概念通過轉換,變成形象的實體,而其中的轉換器,就是想象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笨梢娤胂罅υ趯W習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然而,想象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養(yǎng)成的,而是需要在一點一滴中積累。那么留給老師們更多的思考則是:“如何才能夠在課堂上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措施。下面我就此談談看法。
一、創(chuàng)設開放式教學環(huán)境
學生在一種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之下的想象力其實可以用“天馬行空”四個字來概括,然而現實中,由于他們在心理上有來自于課堂的壓力,老師的壓力,以及周圍同學的壓力,導致他們對自己的想法不敢表達,即使有零星的聲音出現,也容易被周圍的議論給淹沒,最終處于一個封閉的狀態(tài)。要讓學生走出這種封閉的狀態(tài),要讓他們能夠盡可能多地參與到討論中,放下包袱,才能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
要給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就得先給他們一片飛翔的天空。因此創(chuàng)設開放式教學課堂,就是要讓他們可以暢所欲言,給予他們更多想象的空間。當然,開放式的教學是要讓學生的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激發(fā)集體的智慧,而不是單純地讓他們激情泛濫。因此課堂的節(jié)奏不能被學生所掌控,必須進行合理的引導,才不至于導致課堂教學陷入僵局。
二、重視實驗,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驗證物理規(guī)律正確與否的唯一方法,可以說如果沒有實驗就沒有物理。而學生在觀察或者在動手當中,又常會聯想到一些相關的事物而突發(fā)奇想。若此時能夠給予有效的引導,使其繼續(xù)探究下去,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因此要在實驗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并鼓勵在實驗中進行創(chuàng)新。
很多時候,學生對于很多實驗的想象是很模糊的,但是卻容易對此充滿好奇,產生疑問,所以在實驗中適時地引導學生對不同實驗條件的比較,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鼓勵他們思考,能夠很好地讓學生利用已知事物來分析未知現象,從而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
三、觀察生活,聯系實際
物理知識本身就是源于前人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并總結。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去體會當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
通過聯系身邊的生活實例,學生更容易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同時也會覺得學到的知識完全可以用得上,從而對學習產生較大的興趣。另外,通過對熟悉生活的引導,也有利于學生進行聯想,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發(fā)地與生活進行聯系。
四、有效引導學生思考
激發(fā)想象力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多進行思考,讓學生對已有的認識進行整理和升級,以加深知識的深度。因此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思考進行有效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可以根據他們對已有知識的掌握或者生活常識來引導,這樣有利于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可以減少在以后的解答中犯錯,同時,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可以有效地激發(fā)他們大腦的活躍程度,進一步激發(fā)對未知知識的想象和理解。
五、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
由于物理本身的抽象性,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大的不適應,因此產生對物理的抗拒和排斥,而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分解這些抽象因素,而這就需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從物理情景中找出學習的突破口。
物理情景的創(chuàng)設方法并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夠掌握的,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地積累。
1.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從畫圖開始。
人類對于自然界最早的認知就是從畫圖開始的,人類最早的文字也是從畫圖開始的,可以說,畫圖是人類認識事物的一項基本技能。要把物理知識從抽象中提取出來,就要能夠先轉換為形象的影像出來。因此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必須先從畫圖開始。
物理的學習過程中很多都是可以轉換為圖像。例如,在解決運動學問題時,可以通過畫出物體運動的草圖,來理解運動過程中各個狀態(tài)量的關系。在力學之中,也需要通過畫圖來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從而確定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在電場和磁場中,我們也是通過畫圖將抽象性的概念形象化。
然而不少學生并沒有認識到畫圖的重要性,他們在碰到一些簡單的物理過程的時候,認為可以理解,根本就沒有必要畫圖,結果是,學習一些復雜的運動形式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如何作圖。因此要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就要從最基本的畫圖開始,由淺入深,慢慢深入。
2.從觀察和思考做起。
物理情景的創(chuàng)設是離不開生活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是通過對生活場景的描述或者聯系,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簡單化。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熟悉事物的認識來進一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而這些聯系是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的,因此要能夠引導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多注意觀察身邊的現象。
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聯系生活場景外,還需要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通過外界的刺激,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能夠自主地聯系生活中的場景或者已有的經驗來解決問題。
3.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組合。
一個復雜的物理情景都是由幾個小的基本情景組合而成。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例如,學完運動學,要幫助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運動形式進行總結,明確每一種運動形式的特點及變化規(guī)律。
當然總結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運用這些知識,但是要將這些知識靈活運動,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排列組合。例如,講解過山車模型,涉及的知識就有圓周運動,直線運動,能量問題,等等。這些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合理的組合,才能夠解決復雜問題。
可以這么說,我們平時所遇到的情景都可以由幾個最基本的情景組合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并加強對每個基本情景的訓練,只有熟悉這些基本情景,學生才能夠合理地進行排列組合。
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他們的想象力不僅具有創(chuàng)造性,而且能夠幫助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快速吸收知識的養(yǎng)分。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的想象力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教學中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給予學生想象力正確的引導和啟發(fā),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王新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2).
[2]劉月花.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