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華
摘要: 針對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優(yōu)化作文評價策略,提高作文教學效益這一問題,作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有益嘗試與探索:一是活化評價標準,解放學生手腳;二是實施多元評價,發(fā)揮激勵功能;三是關注學生心理,注重情感評價。
關鍵詞: 初中作文教學評價標準多元評價情感評價
作文教學同閱讀教學一樣,各占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理應同閱讀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共同提高,然而現在的作文教學效果卻不容樂觀。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優(yōu)化作文評價策略,提高作文教學效益,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在作文教學這塊園地中進行了一定的嘗試與探索。
一、活化評價標準,解放學生手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在“實施建議”部分指出:“寫作的評價,應按照不同學段的目標要求,綜合考查學生寫作水平的發(fā)展狀況。”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實施這一建議,筆者的觀點及做法是:①不能簡單地用考場作文的評價方法及標準來對待日常的寫作訓練。因為對考場作文的評價僅僅是針對文章本身,閱卷者只能見到“文”,而不能見到“人”,不能了解其寫作過程。閱卷老師重點關注的是考場作文的主題、結構及文采,文章的“語言”成了評價的主要對象,而平時的作文評價應該更多地關注過程,應該著眼于學生在搜集材料、構思布局、行文表達及修改潤色等諸方面表現出的寫作能力。②評價標準應隨著學段的進程及單元訓練目標的改變而改變。各學段有各學段的寫作學習目標,各單元有各單元的寫作訓練重點,這個目標體現出螺旋上升的特點。所以,每次作文訓練的評價要有針對性,要更多地關注本階段或本次訓練的具體內容和目的,而相對忽略其他方面的要求。要體現出評價內容的主次,體現出一定的梯度。③評價標準應因人而異。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用“彈性評價”機制,活化評價標準,即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拒絕采取“一刀切”的辦法,用整齊劃一的標準來評價所有學生。這樣才能解放學生手腳,發(fā)揮作文評價的心理調節(jié)功能。如對那些寫作基礎差、缺少悟性的學生,要給予熱情鼓勵;對那些有寫作天賦、善于表達的學生,要跳出一般的常規(guī)要求,引導他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而對個別寫作風格有些另類的學生,則要以寬容的胸襟耐心地加以引導,不能簡單地用批評或否定的手段來壓抑其寫作熱情。
二、實施多元評價,發(fā)揮激勵功能。
《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作了如下的闡述:“……應發(fā)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fā)揮其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薄爸匾晫ψ魑男薷牡脑u價。要考查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在上述理念的指導下,評價的主權已不能為教師所獨占,教師精批細改、越俎代庖的現狀正逐漸改變。父母、同伴皆可作為評價的主體與學生一起參與到評價活動之中。其中,學生自改、生生互評是多元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種評價把修改作文的權利下放到了學生手中,最能凸顯學生作文評價的主體性,有助于促進學生習得修改作文的技巧與方法,促進學生修改作文習慣的培養(yǎng)及能力的提升。關于“自讀自改”這種評價形式,筆者常用的方法是“四讀自改法”:①讀通全文,立足全篇,對照習作要求,從選擇材料和謀篇布局上,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逐一進行添改;②默讀習作,補充不具體的內容,刪除多余語句;③逐句逐段地研讀,改正錯別字和不當的詞語、標點,修改不順暢的病句;④有感情地朗讀,全面檢查并潤色文字?!皩W生互評”的方式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家長評價”作為一種輔助形式,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和有目的的寫作意識。此外,在學生完成作文后,教師要善于給學生搭建一個佳作展示平臺,使學生由“作者”的身份轉變?yōu)椤白x者”的身份,通過閱讀、欣賞同伴的作文,來吸收、借鑒更多的寫作方法,進而讓作者和讀者一同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汲取前進的動力。
三、關注學生心理,注重情感評價。
文章不是無情物,評語也應富有情感?!扒楦性u價”是說在評價中教師要融入感情、充滿熱情、洋溢真情。筆者認為,在評價中融入情感的途徑有兩種:一是要滿懷激情地寫評語,寫出飽含情感的評語。教師要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從評語中看到老師對自己的肯定及殷切期望,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促使學生以昂揚向上的進取之心去認真對待每一次寫作訓練。二是在批改中滿懷呵護之心。修改并不是用紅筆簡單地將學生作文中的錯別字、病句等問題圈劃出來,弄得滿張紙都是紅色的批改符號,以致讓學生讀后喪失信心。正確而科學的修改能夠恰到好處地指明作文完善的方法,激起學生思想上的波瀾,增強學生寫好作文的信心,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作文批改的價值。
關于如何撰寫情感性的評語,筆者作了這樣的嘗試:①作文評語因年齡而異,即根據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心理撰寫評語;②作文評語因性別而異,即根據男女性別之差異撰寫評語;③作文評語因“材”而異,即根據學優(yōu)生、中等生、學困生的不同心理撰寫評語。因為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層次的學對于寫作都有著微妙而特殊的心理需求。如針對細膩、敏感的女生,教師可以用抒情的筆調委婉地表達意見,且以肯定性的意見為主;而對于大方但粗心的男生,則需要提出直接性的建議,突出指導性。對于學優(yōu)生,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要給學生以實實在在、明明白白的指點;而對于學困生,則可以適當放棄寫作技術的指導,發(fā)掘其作文中的冰點,多多勉勵,以克服其心理障礙,增強其對寫作的感情。
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讓筆者認識到要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必須遵循學生心理規(guī)律,不拘一格地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循序漸進、恰如其分地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在寫作之旅上愉悅前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