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志猛
江蘇省“五嚴”規(guī)定:“小學每學期考試原則上不超過一次?!笔∫?guī)要求弱化考試的選拔功能,不以分數論“英雄”。
山東教育廳張志勇副廳長也提出,評價的主題是“放眼長遠,為發(fā)展而評價”;評價的功能是“著眼現實,為改進而測評”;評價的情感是“評價給成長以人文關懷”,(這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主張);并強調“考試給學習以科學引領”。從一次二年級試卷的分析后,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出題目的性要明確,切合教材特點
[示例一]把右邊的鉛筆分給小朋友,
如果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 )人。
如果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 )人,還剩( )支。
如果平均分給6個人,每人可以分( )支,還剩( )支。
出題意圖是讓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理解平均分及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可謂是一箭三雕,考查也體現了層次性。這一題一共五個空格,總分5分,分值安排也大致合理。
[錯誤一]學生伍××居然把它當成了10支,其結果就是五個空格全部答錯了。
[反思一]究其原因,鉛筆示意圖畫得比較小,讓孩子數時可能產生錯覺,或者影響孩子數數的行為。
[建議一]此題示意圖畫得更大點,間隔距離也大點,且在題目中添加“14支”的字樣,因為數數并不是我們要考查的內容。示意圖的作用旨在引導孩子在示意圖上進行“分一分”的操作。
[錯誤A]幾個學生最后一個問題答成了“如果平均分給6個人,每人可以分(1)支,還剩(8)支。”
[反思]出卷意圖很明顯,就是要讓學生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但這題操作層面上還是出現了問題,如果學生就這樣分,你用什么理由來說服他。
[建議A]題目中“如果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 )人,還剩( )支。如果平均分給6個人,每人可以分( )支,還剩( )支。”添加為“如果每人分3支,最多可以分給( )人,還剩( )支。
如果平均分給6個人,每人最多可以分( )支,還剩( )支?!?/p>
二、出題人文性要明晰,符合年齡特點
即使初中學生考試,都講究某些重點字下面加重點符號。而更需要這些的是低年級孩子們呀,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從人文的角度來關心一下他們呢?
二年級學生識字不多,理解字面意思的能力就更差,因此在出題目時,可以多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字體要與語文數學書中的字體相當,句子能短不長,盡量少使用長句子,以免學生讀題時分割其意義,達不到你所要考查的目的。
[示例二]從6、9、0、4中選出三個數字組成的三位數中,最大的是數( ),最小的數是( )。
出題意圖是考查學生關于數的組成的相關知識點,數字在各個數位上所表達的字的大小不同,且考查了關于數的大小比較的內容。
[錯誤二]部分學生是先選出三個數字,然后用這三個數字進行排列組合,選出了其中最大的數與最小的數?!白畲蟮臄凳牵?60),最小的數是(609)”
[反思二]學生理解題目時,是這樣來理解的:“從6、9、0、4中選出三個數字”,選擇后,對另外一個數字就不加考慮了,比如他個人選擇出6、9、0,那么他會答成“最大的是數(960),最小的數是(609)”,這樣的斷句方式,是低年級學生習慣使用的,是這個年齡段所能體現出的特點。
[建議二]此題降低難度,只考查學生對數字的組合及最大最小概念,而不再考查篩選,此題可改為“用6、9、0三個數字組成不同的三位數,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p>
三、出題科學性要明了,適合年級特點
編寫的試題不但要求其本身沒有科學性和知識性錯誤,而且試題表述要規(guī)范,盡可能采用學科術語。
[示例三]估計下面各題的得數大約是多少?
(1)592-308的差大約是()
(2)603+289的和大約是()
(3)78×9的積大約是( )
[錯誤三](1)280(2)890(3)720
[反思三]學生對幾十幾靠近那個整十數,就把那個數看成幾十,對于幾百幾十的數,以前都強調看成幾百,但此題中忽視了這個強調。
[建議三]將此題改為:
(1)592-308的差大約是()百
(2)603+289的和大約是()百
(3)78×9的積大約是( )百()十。
總之,低年級數學出卷,一定要認真分析教材,認真分析孩子的年齡及心理特點,以人文關懷為出發(fā)點,讓試卷成為孩子成功的耙場,讓試卷成為孩子表現的舞臺,讓試卷成為孩子進步的階梯。從而弱化考試的選拔功能,實現考試積極的功能。
(高郵市周巷鎮(zhèn)營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