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榮,黃建國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410081)
延安時期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歷史考察
——以《八路軍軍政雜志》為中心
肖光榮1,黃建國2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410081)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成熟發(fā)展時期。以《八路軍軍政雜志》為中心,從學習內容、方法途徑、制度保障等三個方面考察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全面梳理當時關于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有益探索,對當前推進軍隊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延安時期;軍隊學習型政黨;歷史考察;《八路軍軍政雜志》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成熟發(fā)展時期。以《八路軍軍政雜志》為中心,從學習內容、方法途徑、制度保障等三個方面考察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全面梳理當時關于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積極有益探索,對當前推進軍隊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毛澤東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P1004為增強“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本領,推動中國革命向前發(fā)展,黨提出學習馬列主義、中國基本問題、黨的政策和策略、文化知識、軍事技術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等。
八路軍、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新型人民軍隊。馬克思、列寧的理論,是全世界無產者的革命學說,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科學理論。[1]P93黨把學習馬列主義,擺在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首要位置。立足于中國基本國情和中國革命基本問題,認真研讀馬、恩、列、斯、毛的經典著作,提高馬列主義學習能力,把軍隊的政治理論水平提高到馬列主義的高度,克服各種非無產階思想的影響。依據馬列主義教育的基本原則,按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對普通戰(zhàn)士和連排級、營團級、師旅級及以上干部,分別開展不同層次的以馬列主義基本原理為中心的教育,學習馬列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學習馬列主義革命理論和革命精神,學習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分析中國具體問題。通過學習馬列主義啟發(fā)全軍的政治思想覺悟,堅持抗戰(zhàn)、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為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奠定了思想政治理論基礎。
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1]P115中國基本問題是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重要學習內容。只有認真學習研究中國基本問題,才能了解中國具體實際,才能真正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應用于中國具體實際。學習中國基本問題主要是學習中國革命運動史和中國革命基本問題及一般問題。一是學習以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中心的中國革命運動史。特別是對于第一次大革命,十年蘇維埃運動,四年抗戰(zhàn)——這三次中國革命最精彩的斗爭有較深刻的了解。[1]P99二是學習中國革命基本問題及一般問題。主要是學習中國社會性質、經濟性質和結構、階級性質和結構,學習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特點等方面的問題。學習中國基本問題,了解中國基本情況,把握中國革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推動中國革命事業(yè)向前發(fā)展,是推進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可靠現實基礎。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學習黨的政策和策略是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重要任務。延安時期,加強黨的政策和策略學習主要是學習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抗戰(zhàn)以來黨的一般政策和策略,尤其是學習關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方針政策。為此,“每個八路軍、新四軍的干部必須熟讀毛澤東同志的著作,學習毛澤東同志分析和研究中國問題的方法,決定策略的方法?!保?]P100此外,還要加強對黨的會議文件和工作報告的研究分析,明確當時國內各種政治勢力的政治態(tài)度和發(fā)展趨向,了解軍隊關于抗日戰(zhàn)爭的實際問題,掌握黨關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策策略總方針及具體的政策。學習黨的政策和策略,并自覺地運用到革命斗爭中去,把握斗爭的方向、原則和方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擊消滅主要的敵人,解決當時中國政治的第一個根本問題——抗日,為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提供了政治保證。
文化知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其它各方面學習的效果。文化知識是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橋梁和紐帶。八路軍、新四軍的軍政干部和普通戰(zhàn)士大多數出身于農民,受教育程度低,基本上處于文盲、半文盲狀態(tài)。因此,文化學習以消減文盲、提高文化知識為中心。[1]P56一方面確定學習文化知識的對象。按擔負任務的不同分為普通戰(zhàn)士和軍政干部兩類。一是依戰(zhàn)士文化水平的不同分為三組,即甲組:能記日記,能看普通文件的;乙組:能識五十個字以上的;丙組:識五十字以下的。[1]P7二是按干部受教育程度高低分為高、中、初三級文化班。另一方面確定學習文化知識的內容。識字是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內容,但不是全部。除識字外,還要學習數算、自然常識、社會常識以及一些普通常識等。文化知識是一切學習的利器,培養(yǎng)全軍的學習熱情,使其成為一支愛好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的軍隊,提高軍隊的文化知識水平,為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軍事技術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在軍事上能否打敗我們的敵人,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軍事技術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是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八路軍、新四軍武器裝備差,且絕大多數指戰(zhàn)員軍事技術不強,戰(zhàn)略戰(zhàn)術理論水平不高。在抗日戰(zhàn)爭艱苦復雜的斗爭中,要以最少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勝利,必須灌輸以馬列主義的斗爭理論,革命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現代的軍事技術知識。[1]P57軍事技術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學習主要包括步兵戰(zhàn)術、戰(zhàn)略學、戰(zhàn)爭史、射擊和兵器、土木作業(yè)、測繪、參謀勤務、軍隊教育等方面。[1]P98依據戰(zhàn)爭分工和各自承擔職責的不同,將學習對象分為普通戰(zhàn)士、連排級、營團級以至更高級的干部四類分別學習。這樣提高了軍隊的軍事技術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素養(yǎng),加深了對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等的理解,創(chuàng)造出新的戰(zhàn)術:如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麻雀戰(zhàn)、破襲戰(zhàn)、水上游擊戰(zhàn)等,提高了全軍的戰(zhàn)斗力,不斷取得抗戰(zhàn)的勝利,為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實現民族獨立,提出實現軍隊的生產、戰(zhàn)斗、宣傳任務的“三位一體”,從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開辦黨校、教導隊及訓練班、培養(yǎng)選擇教員、編輯出版教材、創(chuàng)辦報刊等六個方面,對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方法和途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計劃是實現行為目標的向導。學習計劃是否可行直接關系到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目標能否實現。在抗戰(zhàn)初期制定學習計劃時,過于急進,缺乏彈性,機械呆板,過分夸大受學習者的理解能力與學習情緒,致使學習計劃與實際不符,難以行得通。為改變這一狀況,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統(tǒng)一的學習計劃。雖然八路軍、新四軍活動區(qū)域廣,交通通訊聯絡不便,但制定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的學習計劃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總的計劃與局部的計劃聯系起來,上級機關總的計劃必須帶有相當伸縮性,總的計劃只能確定原則上的統(tǒng)一。[1]P21局部的計劃應依據各部隊當時任務、環(huán)境以及該部的特征,按實際需要與現實可能決定。不要“貪多務得”,“好高騖遠”,甚至于“好讀書不求甚解”,這都是要不得的!由淺而深,按部就班地去學習,求得深入的了解,靈活的運用。[1]P52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是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總的綱領和行動指南。
理論聯系實際就是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根本方法。斯大林曾指出:理論假使不和革命的實際聯系起來,就要變成無對象的理論;同樣,實際如果不受革命理論的指示,就要變成盲目的實際。黨在這方面有深刻的教訓,陳獨秀的右傾和王明的“左”傾就是犯了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沒有把馬列主義革命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y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延安時期,黨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中國到外國,由具體到抽象,將黨的革命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與革命的實際工作和實際斗爭相聯系,抓住問題的本質,真正地解決問題。不懂得不同情況,不同工作,不懂得一定公式和條文,在一定的具體情況下是正確的,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則變成不正確的了。[1]P81這是非常有害的。在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中,反對抽象空洞的講解,反對教者故意玩弄深奧,把原則弄成生硬的死板條文,多打恰當的比喻,把原則與理論熔化在實際戰(zhàn)斗動作中,使與眼前具體事件聯系起來,以實在的地形,與過去事例(最好以本部經驗之戰(zhàn)斗)反復聯系證明,使戰(zhàn)士獲得活的理解。[1]P19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就是要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分析中國的具體實際,求得理論與實際的一致,是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根本保證。
黨校是軍隊建設學習型政黨的主陣地。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開辦了各類黨校、教導隊及訓練班,培訓全軍指戰(zhàn)員,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在延安,中國共產黨于1936年,創(chuàng)辦了紅軍大學,后改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這是黨創(chuàng)辦的最大規(guī)模的軍事學校。后又創(chuàng)辦了陜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馬列學院以及高級干部訓練班。利用各級干部到延安開會的時間,進行短期訓練班式的教育。[1]P50各師(軍區(qū))開辦抗大分校,主要培養(yǎng)連排級干部,同時附設上干隊(培養(yǎng)營以上軍政干部)與特科隊(培養(yǎng)參謀、工兵、機炮等人才)。[1]P103同時,各部隊開辦專門訓練性質的教導隊和訓練班,并加強對隨軍教導隊和隨營學校的管理,發(fā)揮其培養(yǎng)軍政干部和普通戰(zhàn)士的作用。各軍區(qū)、各軍分區(qū)也利用干部集中開會的機會,組織學習會議,進行教育和學習,通過培養(yǎng)軍政干部,發(fā)揮其示范帶動普通戰(zhàn)士學習的作用。開辦黨校、教導隊及訓練班,使其成為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戰(zhàn)略基地。
教員作為軍隊政治思想的傳播者、教育工作的承擔者,是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教員能否勝任教育工作,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的高低,影響到學習的直接效果。各軍區(qū)和部隊盡管選擇和培養(yǎng)了一批教育人員,但隨著革命形勢的發(fā)展,還是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教員問題是當時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解決的問題。首先是注意提高現有教員的質量。將現有教員按科目分成各研究小組,聘請專門人才指導,并有計劃組織他們去高一級學校學習,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同時,堅持教育工作人員,以久任為原則;盡可能不要輕易隨便調動另外的工作。[1]P55其次,注意大量培養(yǎng)選拔新教員,增加教員的數量,把解決教員問題,當作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還要關心教員、團結教員,分配好使用好教員,推進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和進步,提高軍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教員對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引導作用。
教材是全軍指戰(zhàn)員學習的載體。能否解決教材問題事關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大局。過去,由于革命斗爭過于頻繁復雜,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解決教材問題,編輯出版的教材不系統(tǒng)、比較雜亂,數量也非常少,根本不能滿足需要。在抗日戰(zhàn)爭的革命形勢下,在編輯出版教材時,堅持集體研究和集體創(chuàng)作的原則,收集與研究當前中國革命運動中許多現實的問題,許多豐富的實際問題,實際斗爭與實際工作等等問題。[1]P23依據各級軍政干部和戰(zhàn)士的文化水平,編輯出版適合他們的政治軍事文化教材。除此之外,還要編輯出版臨時性的教材和讀物,作為輔助,以解釋說明國際國內政治情況的變化,抗日戰(zhàn)爭的形勢,軍隊和根據地的發(fā)展變化問題。革命斗爭在發(fā)展變化,因而教材也應隨之不斷充實與改進。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下,編輯出版了一批比較典型的教材,如:《馬恩叢書》、《列寧叢書》、《斯大林選集》、《毛澤東選集》、《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中國現代革命運動史》、《六大以來》、《時事問題叢書》、《學習叢書》等,在全軍形成學習的良好氛圍,成為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助推器。
報刊作為輿論宣傳陣地,是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平臺??箲?zhàn)以來,隨著抗戰(zhàn)形勢的發(fā)展,軍隊規(guī)模不斷壯大,宣傳人員的大量增加,亟需創(chuàng)辦更多的報刊,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全國人民的抗戰(zhàn),宣傳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zhàn),反映人民群眾和全軍干部戰(zhàn)士利益和意志。創(chuàng)辦的報刊堅持反映根據地軍民抗戰(zhàn)的斗爭史,堅持通俗化和大眾化的原則。軍隊的報刊,特別是團和旅的報刊,主要應以戰(zhàn)士為對象,它的任務應該是指導推動部隊工作,輔助部隊政治文化軍事教育,反映部隊實際生活。[1]P90這樣才為全軍干部和戰(zhàn)士所歡迎所接受,成為教育他們,打擊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最終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這一時期,創(chuàng)辦的報刊有《解放日報》、《新華日報》(前方為《華北報》,后方為《新中華報》)、《解放周刊》、《八路軍軍政雜志》、《群眾周刊》、《晉察冀日報》、《太行民兵報》、《戰(zhàn)場周報》、《挺進報》、《戰(zhàn)斗報》、《戰(zhàn)士報》、《戰(zhàn)線報》、《戰(zhàn)果報》、《戰(zhàn)果》月刊、《戰(zhàn)力》月刊、《戰(zhàn)勝》月刊等,它們是推進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輿論先導。
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制度保障是不行的。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從制定完善的學習制度、強化組織領導制度、制定完善的考核測驗制度、建立健全監(jiān)督檢查制度等四個方面,推進科學制度建設,為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學習制度是學習計劃有條不紊、按計劃進行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學習制度是軍隊建設學習型政黨的直接推動力。為此,建立個人學習和集體學習的學習制度,提倡自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同時,號召各部隊之間開展學習友誼競賽,以互相學習,互相參考,互相督促。建立學習小組制度保證學習的順利開展,加強理論學習,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為進一步保障學習,確立兩小時學習制度。戰(zhàn)斗部隊中以營為單位,在直屬部隊以隊為單位,規(guī)定時間集體學習?;蛘呓y(tǒng)一時間,大家停止工作,禁止會客,專門學習。[1]P89因公外出者也不例外。學習成為制度化、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的行為,增強了軍隊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政治軍事文化水平,為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強化組織領導制度對學習計劃、學習目標的實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組織領導是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政治保障。為此,在各軍區(qū)成立教育委員會和學習推動委員會,在各軍分區(qū)成立分會,根據需要成立學習小組,來負責領導學習,集中討論學習問題、時事問題、實際問題,檢查督促學習,總結學習經驗教訓,從組織上來推動學習,領導學習,實現學習的獨立性和計劃性,使學習成為經常性行為。強化組織領導制度建設,從體制機制上保障學習的順利開展,發(fā)揮領導干部學習的先鋒模范作用,使成為全軍的自覺行為。建立健全學習組織,增強對學習的領導能力,提高軍隊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制度完善的考核測驗制度在于檢測學習的效果,激勵全軍干部和戰(zhàn)士的學習情緒。考核測驗制度是衡量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重要尺度。在廣泛征集意見的基礎上,依據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進行定期的考核測驗,來檢查學習的效果,并使其固定化;同時,輔助之以個別的臨時口頭測驗。關于考核測驗的頻率和范圍。定期的測驗,可于一周或二周舉行一次,每連輪流,以一個建制班受測;個別的臨時的口頭測驗,由連排干部隨時舉行,以便及時了解戰(zhàn)士之了解程度。[1]P5關于考核測驗的方式,除筆試之外,還應輔之以口頭測驗和講演。通過考核測驗達到檢驗學習的效果,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改進學習的內容和方法,進而更好地推動全軍的學習,推進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
監(jiān)督檢查制度作為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外部約束保障機制,是不容忽視的。為檢查學習的質量,成立各級檢查委員會,定期對各學習單位和學習內容進行監(jiān)督檢查;對日常監(jiān)督檢查則派遣巡視員進行監(jiān)督檢查,按照檢查的結果,研究分析我們的學習和實際工作,并組織互相參觀,交流經驗,進一步推動學習。對于監(jiān)督檢查應本著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按步驟有計劃的深入地對學習計劃的實施,學習內容的掌握,學習成績的考核等進行檢查督促,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和完善。建立健全監(jiān)督檢查制度實現對軍隊學習的整體了解,鞭策全軍干部和戰(zhàn)士的努力學習,從外部機制上推進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
延安時期,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取得顯著的成效,八路軍、新四軍成為不可戰(zhàn)勝的軍隊,最終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fā)展。新形勢下,全面梳理延安時期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思想和實踐,對當前推進軍隊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推進軍隊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關鍵在于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開展普遍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學習,尤其是系統(tǒng)學習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軍。進入新時期,面對世情、國情、黨情、軍情的新變化新特點,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提高全軍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成為當前軍隊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首要任務。在實現軍隊的革命化正規(guī)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大力推進馬列主義理論研究,堅持馬克思主義學習觀,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馬列主義理論,教育全軍指戰(zhàn)員切實掌握馬列主義的精神實質和基本觀點,站在馬列主義立場上,加強學習新形勢下黨中央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提高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改造自己的思想,劃清與非馬克思主義的界限,不斷提高全軍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不斷強化全軍的政治意識、軍魂意識、宗旨意識。
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是提高黨的領導的科學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新時期新階段人民軍隊的歷史使命,決定了必須積極探索多種方式和形式加強軍隊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一是發(fā)揮學校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主陣地作用。充分利用各級軍隊院校和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以及三所干部學院,利用高等院校的資源,同時在軍隊內部開辦培訓班,建立健全學習制度和教育制度,為軍隊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智力保證。二是編輯出版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系列讀物,訂閱相關的報刊,堅持軍隊主辦報刊的理論性和大眾性原則。三是利用紀念日舉辦紀念活動的時機,召開紀念會、專題講座和座談會等開展對黨員干部和普通戰(zhàn)士的教育。四是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增強學習的廣泛性和時效性。
人民解放軍作為人民的軍隊,是執(zhí)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是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堅強柱石。當前推進軍隊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是適應時代要求和形勢發(fā)展的需要。為此,要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把學習落到實處,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科學文化知識、軍事技術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理論等的學習,實現學習的規(guī)范化、經?;?、制度化,塑造政治素質、文化素質、軍事素質等各方面素質過硬的新型軍事人才,提升軍隊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增強人民軍隊履行歷史使命的素質和能力,建設一支新型的現代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增強應對多樣化威脅和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以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統(tǒng)一,保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保駕護航。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才能確保軍隊的性質和宗旨,確保軍隊永遠是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保證軍隊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方向。推進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必須加強各項制度建設,以提供制度保障機制。首先,在黨委的領導下,制定統(tǒng)一的計劃和步驟,建立學習型政黨建設領導小組;其次,制定完善的學習制度、考核制度、監(jiān)督檢查制度提供內在保障機制,保證學習型政黨建設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最后,建立健全軍隊學習型政黨建設的外在保障機制,如:會議制度、黨務公開制度、民主選舉制度、獎懲制度等。只有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建設,才能保證軍隊各項建設的順利進行,保持軍隊的本色,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任務,更好地推進軍隊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
[1]八路軍軍政雜志(全)[C].延安:八路軍總政治部,1939-1942.
D2
A
1004-3160(2012)04-0037-06
2012-03-25
1.肖光榮,男,湖南漢壽人,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黨的建設;2.黃建國,男,山東臨沂人,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周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