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琴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 傳媒管理系,湖南 長沙 410100)
會議是企業(yè)管理中常用的一種溝通方式。會議,顧名思義,“會”是聚合、見面、會見的意思;“議”是商議、交流、溝通的意思。也就是說,“會議”是指與會者聚集在一起,通過交流和探討,就某件事或某些事集思廣益、達成共識,從而達到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的目的??梢?,會議組織者加強會議管理,獲取高效率的會議,對于提升士氣、提高工作效率、達成工作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現(xiàn)實中的許多會議由于會議組織者缺乏必要的會議管理技能,經(jīng)常是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果,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影響了正常工作的開展。有鑒于此,分析企業(yè)會議效率低下的原因,按照高效率會議特征,采取提高會議效率的方法,成為了企業(yè)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第一,目標不明確。會議組織者和參會人員對會議目標不清就貿然開會,難免開會時東拉西扯,浪費時間;有的會議雖有目標,但目標過于抽象和空洞,也達不到應有效果。
第二,議題不適當。有的會議議題與會議目標無關,分散與會者精力,浪費時間;有的會議議題過多,導致開會時間冗長,會議效率降低;有的會議議題排列順序不當,將重要的、緊急的、帶有普遍性的議題排在后面,而將次要議題排在前面,占據(jù)過多時間,致使討論重要議題時,參會者已感筋疲力盡,往往隨便議議,草草收場,造成會議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第三,議程設計不合理。很多會議事前沒有制定議程,或者議程制定得不合理,會議過程中,主持人隨心所欲,既不控制討論內容,又不控制節(jié)奏和時間,參會成員隨意發(fā)揮,各說各的話,難以達成共識。
第四,時間安排不恰當。有的會議安排在事務特別繁忙的時候,與會人員時刻惦記著自己繁多的事情,開會時容易分心;或者把會議安排在人們即將就餐、下班、度周末的時間,與會人員或饑腸轆轆,或歸心似箭,無心開會。另外,許多會議喜歡打持久戰(zhàn),也是導致會議效率大大降低的原因。
第五,環(huán)境不適合。組織者把會議地點設在辦公室,導致會議遭到頻繁打擾,無法正常進行;在會議過程中發(fā)言者的講話經(jīng)常被與會者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打斷,甚至有人頻繁走出會場去接待下屬或其他人的來電和來訪,會議進程不時打斷,與會人員注意力不時轉移,導致會議效率低下。
第六,對象不確定。許多人被通知參與會議,卻不知為何自己被列為出席者,對會議內容不清楚,所以在會議上所起作用甚小。如果會議組織者事前沒有確定好參會對象,并且沒有讓參與者事前做好準備,會導致會議以無效而告終。
首先是主持人缺乏會議主持的技能。會議主持人缺乏觀察力、影響力、說服力,一旦與會人員產(chǎn)生意見分歧,主持人不能正確對待和妥善處理,就容易出現(xiàn)矛盾和沖突,影響會議的正常進行,使會議的目標難以實現(xiàn)。其次是參會者缺乏統(tǒng)一認識和溝通交流的技能。參會者或發(fā)言混亂、辭不達意;或言不由衷、離題萬里;或慷慨激昂、滔滔不絕;或沉默寡言,悶不做聲等等。缺乏統(tǒng)一認識和溝通技能的參會者往往也是導致會議失敗的原因。最后是會議只討論而不做結論。等會開完了,人也散了,才發(fā)現(xiàn)問題并沒有解決。
會議對于所討論的事項及決議沒有做記錄,也沒有明確各項決議的責任人及完成會議的時間、標準等,導致會議決議事項或不了了之,或執(zhí)行情況無據(jù)可查,從而無法進行反饋和修正。會后缺乏追蹤導致會議收效甚微,其成本被大量浪費。
高效率會議具有八個特征:1.只在必要時才召集會議;2.只有事前認真籌劃過才召開會議;3.會前擬定和分發(fā)會議議程表;4.所有與會者必須遵守時間;5.一切按部就班,準備就緒;6.請最有經(jīng)驗和才能的人出席會議;7.在會議中進行評論和歸納;8.紀錄所有決議、建議和負責人。[1]對于提高會議效率,加強會議管理而言,上述論述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jù)。在召開會議時,會議組織者可參照以上八項標準,判斷自己所組織的會議是否高效,如果結果不令人滿意,就應想辦法改進管理,提高會議的效率。
要使會議能夠達到高效率會議的八個特征,就必須加強會議管理,做好會前準備、會中控制和會后追蹤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
會前準備工作可以在“5W1H”模型指導下進行。所謂5W1H,是指管理工作中對目標計劃進行分解和決策的思維程序。它對所要解決問題的目的、對象、地點、時間、人員和方法提出一系列的詢問,并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5W1H”提出的六個問題是:1.Why——為什么做;2.What——做什么;3.Where——何地做;4.When——何時做; 5.Who——誰去做;6.How——怎么做。
第一,明確會議目的。正如其它的交流方式一樣,在召開會議前首先要明確會議目的。某些臨時召開的會議目的往往很單純,只是為了解決特定的某個問題;而某些定期的會議(如部門例會),則通常包含多個意圖和目的,如聽取活動進展的報告、發(fā)布近期變化的信息、激勵團隊、研究新問題、確定新的發(fā)展方向等。[2]對于互動式會議,會議的目的還包括明確會議要協(xié)調或解決的問題、達成決議、使與會者對決議有認同感??傊?,會議的目的越明確越具體越好。在確定會議目的時,人們也許會發(fā)現(xiàn)有些問題根本沒有必要通過會議來解決,運用其他方式可能會更好,比如可以通過面談、電子郵件等方式直接將最新信息和大家分享。如果大家一致認為事情或重要、或緊急、或帶有普遍性,有必要進行討論和交流時,就有召開會議的必要,但在會議召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第二,確定會議議題。會議議題是根據(jù)會議目的確定的要討論的話題或決策的對象來決定。確定會議議題應遵循以下幾原則:一是議題必須緊扣會議目標;二是議題數(shù)量要適中,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是各項議題之間保持有機聯(lián)系,并按照議題解決的邏輯順序排列;四是明確討論各項議題所需的時間。[3]
第三,制定會議議程。制定會議的議程,就是明確會議進行的步驟,一般而言,應遵照先“緊急、重要、普遍性”,后“不緊急、次要、個別性”的先后順序,也就是說,緊急的問題放在前面,因為與會者的興奮點在這上面;重要的議題往前排,相對次要的議題往后排;因為如果次序顛倒,人們在討論重大問題時精力不夠;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往前排,個別性的問題往后排。因為如果把個別性問題放前面,就容易分散與會人員的注意力,再來討論共性問題時,注意力便不夠集中,不利于問題的討論和解決。
第四,控制會議人數(shù)。根據(jù)會議議題和形式,確定與會者的人數(shù),適合的與會人數(shù)有利于提高會議效率,達成有效決議,無關或關系不大的人員最好不要參加會議。對于決策型會議,會議的成員一般不應多于7人。一般應邀請下列幾類人員參加:有權做出最終決策的人;對會議目標達成起關鍵性作用的人;對會議主題有深入研究的人;對所討論情況較為熟悉的人。適當?shù)呐c會者不僅能快速有效地達成決議,而且還能使決議得到較好的貫徹和落實。
第五,確定會議時間。一般情況下,周二至周四的上午9點到11點,下午3點到4點半,是會議召開的最佳時間,因為此時人的頭腦最清醒,最能發(fā)揮創(chuàng)意,會議效率最高。[4]就會議長短而言,事實上一個小時以內的會議是最高效的,兩個小時以上的會議效率會直線下降。
第六,選擇會議地點。會議地點以滿足會議解決問題的需要為原則,一般應避免選擇辦公室,以免受到打擾和造成與會者心理的不平衡感。盡量設置在一個封閉的會議室內,會議室內不設電話,參會人員的手機應處于關機或靜音狀態(tài),以免受到過多的來自外界的干擾。
第七,做好會務工作。以上內容都明確后,會議召開前,應與參會人員溝通,確認會議的主題、時間和地點,向參會人員分發(fā)會議資料,會議資料主要包括會議議程和與議題相關的背景資料,讓參會人員會前做好充分準備,開會時才能有的放矢,有效達到會議目的。另外,除非是非常緊急的情況,否則最好是口頭通知和書面通知一起下達??陬^通知的作用是能及時通知與會者,并能及時得到與會者是否到會的反饋,便于調整會議計劃;而書面通知則能使會議更被與會者重視,明確自己的責任和提前為會議做好準備。此外,音響、燈光、多媒體設備等相關設施設備也調試妥當。
要控制好會議進程,達成會議目的,會議主持人一定要做好會中控制工作。首先,要控制會議時間,準時開始,按時結束。其次,要按議程舉行會議,介紹會議的主題,介紹議程中的每個議題,說明目的及規(guī)定的時間。第三,要引導、促進和協(xié)調討論進程。如果與會者對議題有誤解,或使用錯誤概念,主持人應及時予以澄清。另外,對文不對題的發(fā)言者,主持人應將其發(fā)言引導到會議主題上來;對那些滔滔不絕者,主持人應提醒限制發(fā)言時間;對寡言少語者,主持人要主動邀請或鼓勵、引導其發(fā)言。總之,主持人要具有良好的觀察力、影響力和說服力,控制會議,按會議議程進行。第四,澄清并確認各方觀點。有的時候,發(fā)言人表達不夠清晰,可能有歧義。主持人應及時予以澄清。[5]第五,推動各方達成協(xié)議,有效處理意見分歧。當大家意見僵持不下,眾說紛紜時,主持人要推動各方達成協(xié)議。[6]第六,總結議題成果,確認行動。每個議題討論結束后,主持人應就已經(jīng)達成一致的內容進行概括,明確行動計劃和方案。行動方案必須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
會議結束后,會議組織者應該將會議內容整理成會議紀要并下發(fā)有關人。會議紀要應包括相關部門或相關責任人、某項工作完成的時間及質量標準等。同時,要形成會議追蹤系統(tǒng),確保會議決議的貫徹落實,做到“會而有議,議而有決,決而有行,行而有果”。
[參考文獻]
[1] 張曉彤. 高校會議管理技巧[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 (英)霍爾默斯,(英)里奇. 個人與團隊管理(第二版)(上冊)[M]. 天向互動教育中心編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 徐智華. 淺論會議管理[J]. 中外企業(yè)家,2008(2).
[4] 王瑞飛,張勝強,周中質. 淺談如何獲取高效率的會議[J]. 技術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2004(3).
[5] 如何開好會——“會議管理”之我見[EB/OL]. [2009-10-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0a382f0100g46k.html.
[6] 李可. 杜拉拉2華年似水[M].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