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昂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河南鄭州 450011)
揚長避短構建健康師生關系
——從高校學生對教師稱謂語入手
趙一昂
(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河南鄭州 450011)
稱謂語作為現(xiàn)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使用規(guī)律和發(fā)展軌跡,是一個敏感、開放的語匯系統(tǒng),時代的變遷和價值觀念的更新都會引起稱謂語語義及其功能的變化。高校學生對教師稱謂語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或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他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發(fā)展。從高校學生對教師的稱謂語入手,剖析現(xiàn)代高校師生關系的特征,提出其建設方向,對構建良好、健康的師生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稱謂語;師生關系;特征;建設
稱謂語指言語交際中,說話人用來指稱說話對象的詞語。作為交際行為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它除了一般語言符號具有的指稱功能外,還體現(xiàn)了交際雙方的社會關系及人們頭腦中的社會文化思想觀念,暗含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和社會政治經(jīng)濟關系。〔1〕大學生是時代的弄潮兒,朝氣蓬勃,崇尚個性,富于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他們不拘泥于中國傳統(tǒng)的用姓名來指稱別人的方式,不同專業(yè)、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大學生在不同場合下所采用的稱謂語可謂是五花八門,別具一格。本文擬從高校校園中學生對教師的稱謂語的角度,希冀從中以小見大,揭示現(xiàn)代師生關系特點,期望構建更加健康的師生關系。
學生對教師的稱謂語主要涉及職業(yè)稱、職務稱、時尚稱、綽號稱、零稱謂等,但從比例看,職業(yè)稱是稱謂者的首選稱謂形式,其他稱謂形式使用比例相對較小。
“姓+老師”屬于校園規(guī)范稱謂,在當今一般用于泛稱教師,尤其是稱謂年齡較大、職位較高的教師,或者是新接觸并不熟悉的教師。但是,由于不同的語境因素,稱謂者使用職業(yè)稱時難免會產生一些變式:“學科名+老師”、“小+姓+老師”、“名+老師”、“姓名+老師”等。
“學科名+老師”一般用于學生指稱不熟悉的教師,多出現(xiàn)在學生對公共課教師的稱謂上。因為大學的公共課,常常是一名教師面對幾個院系幾百名學生,而且授課教師經(jīng)常變化,教師和學生的識別率均較低,故學生對教師的稱謂多采用此種模式,如政治老師、英語老師等。另外,在對不熟悉的專業(yè)課教師的稱謂中,也存在類似的例子。比如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稱呼教師為“精讀老師”、“泛讀老師”等?!懊?老師”、“小+姓+老師”、“姓名+老師”等等多用來稱謂一些較為年輕的教師,這種稱謂相對更為靈活,如“曉明老師”、“小王老師”、“周瑾老師”等等。因為師生之間年齡差距并不算大,且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接觸較多,感情較為親密,如此一來,人情味更濃,聽來倍感親切。
一些資歷較老的“雙肩挑”教師,既承擔教學任務,又擔任一定的行政職務。因此在校園中,他們就會因其身份的雙重性,角色及場合的轉換接收到不同的稱謂。但是,對此類人的稱謂大多還是選用職務稱謂,這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國外高校一般而言是重學術輕行政的模式,高校的最高領導是學術委員會,教輔行政等只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輔助性工作人員。然而在中國,情況卻恰恰相反。重行政輕學術的狀況一直在改革,但是至今仍未徹底顛覆,反映到校園稱謂語上,就是能用職務稱謂盡量避免教師稱謂,以表示對對方地位和身份的尊重,所以學生一般用“李院長”、“張?zhí)庨L”來指稱相關領導,或者直接簡化為“李院”、“張?zhí)帯薄?/p>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近些年來,一些帶有時尚色彩的稱謂語也悄然進入大學校園中。這類稱謂形式的使用沒有雙方的性別、年輩關系等因素的差異,只是在雙方熟悉程度方面有選擇差異。此類稱謂主要有:“老 +姓”、“姓/名+哥/姐”、英文名、“Miss+姓”、“Mr.+姓”等。如“姓+哥/姐/叔”,體現(xiàn)了廣大同學在似有似無的調侃中想與老師進一步拉近距離的良好愿望,帶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曾據(jù)新聞媒體報道,原山東大學校長展?jié)淌冢贻p有為,平易近人,因此被廣大的山大學子親切地稱之為“展哥”。此類例子還有因其在學校2010屆本科生畢業(yè)典禮上16分鐘的精彩演講而被學生高呼“根叔”的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院士。尊貴的領導稱呼變得平民化,一時傳為美談。
校園學生對教師的稱謂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稱謂——綽號稱。綽號,又稱外號、諢號,即根據(jù)人的特征、特點或體型給他另起的非正式名字。綽號大都含有親昵、開個玩笑、憎惡或嘲弄的意味。有些教師態(tài)度比較惡劣或者工作能力欠佳,引起學生的不滿,學生就會用綽號來貶稱他們。比如每日面無表情親和力欠佳會被稱為“喪門星”,對學生要求苛刻比較嚴厲的女教師被稱為“母夜叉”。有些教師則因為外貌形象特征被學生稱為“唐老鴨”、“彌勒佛”等。但是使用綽號指稱教師并非都有侮辱性,有時僅指出某人身上的一些特點,而無貶義。比如有些教師由于業(yè)務水平很高,學生十分敬佩,故稱之為“學術超人”、“課堂殺手”等。
有些理工科學生,尤其是碩博生,經(jīng)常把導師戲稱為“老板”。“老板”一詞來源于美國,是個中性詞,因為美國大學研究生輔助導師研究課題或開發(fā)項目都可以得到優(yōu)厚的工資,因此他們之間存在一種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而在中國高校中,大部分理工類碩博生從導師那里得到的收入相當微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很多學生調侃自稱是“廉價勞動力”,“老板”一詞也帶有貶義,在學生中流傳甚廣,反映其受“老板們”“剝削”的不平和無奈。
在當今校園中,由于種種原因,零稱謂的現(xiàn)象也很多。學生見到教師,喜歡采用體態(tài)語,微笑致意,點頭招呼。究其原因,有些是學生見過此教師但是不知如何稱謂,有些是學生性格靦腆不好意思。此外,還有一些學生干脆既不言語稱謂又不采用體態(tài)語,直接擦肩而過,這種方式可謂是缺乏禮儀的。
在現(xiàn)代校園中,學生對教師的稱謂語十分豐富、五彩斑斕。這也表明,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校園師生關系悄悄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師生關系不再“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般刻板,而是多了亦師亦友的溫馨色彩,它所反映出的新型師生關系,擁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
隨著校園中民主、平等觀念的發(fā)展,我國古代那種二元對立的師生關系逐漸消解,取而代之的則是師生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關系。教師不再居高臨下地教導學生,滿堂灌輸?shù)亟淌谥R,而是以一位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個性張揚的促進者的身份出現(xiàn),以一個引路人的角色來幫助、點撥學生,循循善誘,和藹可親。同時,學生們的主體意識也顯著增強,轉變?yōu)檎n堂的主人,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有時甚至對教師的失誤給予批評指正或提出建設性意見。在這種民主平等的氛圍里,師生間互相尊重,構建成一種平等交流、教學相長的模式。學生們自主自信,獨立思考的素質得到培養(yǎng),個性得到充分張揚。于是,學生們勇于“大膽”地拋棄傳統(tǒng)稱謂,采用個性化稱謂來親切地稱呼教師已成為當今校園學生對教師稱謂的主流。
通常我們把師生關系局限為教師和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中產生的一種交往關系,然而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知識的傳輸方式不再是僅由教師傳輸給學生這樣一條單向單線來完成。同時,在現(xiàn)代人才的教育培養(yǎng)過程中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固定的要求來規(guī)范所有的個體?,F(xiàn)代教育理念提倡打破以往培養(yǎng)一種通體為善的“標準化”的完人目標,認為教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每個學生個體的獨特發(fā)展為目標。教師應以培養(yǎng)個性、鼓勵創(chuàng)造、以開放和多元的心態(tài)處理師生關系。于是,教師不再一手拿教鞭,一手拿課本,不再以苛責的要求和程式化的模式來育人,相反,教師和學生間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系。他們在課堂上共同討論、互相促進;在生活中互相關心、成為朋友。由于追求多元、個性是現(xiàn)代高校學生思想的主要特征,那么在多元社會、文化背景下,學生采用各種時尚稱謂來指稱教師也是必然的趨勢。
一句“良師益友”既贊美了教師的功用和人格的偉大,同時也寄托了人們對教師的期望。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師生關系有時會出現(xiàn)簡單化、功利化的傾向。一方面,學生不把教師放在眼里,不聽從教師的勸導和教育,任意給教師起帶有侮辱性的綽號,他們認為自己交納了學費,就成為學校的上帝,所有的教師都理所應當按其需求為之服務。另一方面,不夠科學的教師考核制度使教師整日忙碌于科研、晉升等事務,教學反而成為他們的次要工作,上課敷衍了事,不再多費心思,對學生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下課一走了之,不愿意也無暇與學生交流。此外,如今有些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利益關系越來越顯現(xiàn)出嚴重的功利化色彩。教師職業(yè)成為有些人獲取利益的手段,此舉大大動搖了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很多學生面臨這種情況,一般都采取委曲求全的態(tài)度,不過為了表達不滿,有時也會使用各種形象的稱謂來指稱他們,于是“閻王爺”等稱謂風行。〔2〕
建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在校園內牢固樹立“雙主體”的教育觀,即以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為中心,圍繞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個體能力培養(yǎng)兩個方面,開展教育活動的教育思想。教育工作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平等交流,生活中教師與學生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通過教學相長,實現(xiàn)二者的雙贏。除此之外,教師威信的樹立對于建構良好師生關系也是十分必要的。與學生比較,教師是成熟的個體,所以必須同時確保其地位,樹立其威信,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的最大化,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的?!?〕
在現(xiàn)代社會,各權利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各自的行為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完善的制度能使人們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行動,做自己該做的,不做自己不該做的,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每個人在獲得一定權利的同時,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現(xiàn)代師生關系的構建也離不開制度的保障,學校將教師和學生各自的權利和責任制度化并納入校規(guī)校紀,是建構健康師生關系的必要保障。〔4〕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照章工作,圓滿完成教師的使命;學生也才能有紀可遵,順利完成自己的學業(yè)。
目前某些校園中師生間交往渠道的狹窄致使師生交往產生障礙,嚴重影響了師生關系,因此拓展師生間交往渠道在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中就顯得至關重要?,F(xiàn)代高校師生間的唯一交流平臺就是課堂,下課后師生間的接觸幾乎是微乎其微的。導致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師忙于晉升、科研無暇顧及學生的原因,也有學校沒有建立有效的師生交流平臺的原因。鑒于此,高校應該盡可能在課下多多舉辦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密切師生間聯(lián)系。必要時可重建班主任制,明確教師除了教學以外的義務。有了良好的平臺,密切的聯(lián)系,相信高校師生關系會得到更進一步發(fā)展。
教師作為高校的重要群體,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中起主
導作用。因此,教師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用人格魅力征服學生,為學生做楷模做表率;要擁有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寓樂于教。使學生知識得到拓展,能力得到培養(yǎng)。教師要以親切、和藹、熱情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師愛的力量。師愛是在教育實踐中,由教師的理智感、美德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情感。它既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又是一種強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感情基礎。只要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體會到教師的苦心,他們就會以實際行動回應教師,從而形成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5〕
高校學生,作為師生關系的另一端,在構建良好、健康師生關系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高校學生對教師態(tài)度總體是好的,但是也難免會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我們必須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教導學生要以平常的、人性化的標準看待教師,應該用一種包容的態(tài)度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不要一味地將自己作為校園的上帝,須明白為了培養(yǎng)自己,國家、社會、學校、教師所付出的努力。只有通過循循善誘,使學生明白自己的位置,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才能有效建構健康的師生關系。
總之,校園學生對教師的稱謂語是一個窗口,一個體現(xiàn)現(xiàn)代師生關系的窗口。從窗口中透視出的深層現(xiàn)象,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建立良好、健康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需要全體同仁共同努力。
〔1〕王威威.漢語日常語言中稱謂語的變化及動因〔J〕.文學教育,2011,(9).
〔2〕王守紀,楊兆山.以尊重為核心的現(xiàn)代師生關系及其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5).
〔3〕楊鳳飛.由傳統(tǒng)師生關系到現(xiàn)代師生關系的轉型〔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5,(3).
〔4〕楊亮,雷世鑫.淺談高?,F(xiàn)代師生關系〔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14).
〔5〕教師資格制度實施工作指導用書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0-41.
Exceeding the Past and Building Healthy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tarting from College Students Appellation to Their Teachers
ZHAO Yi-ang
(Henan Judicial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Zhengzhou,Henan 450011)
The appellation,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hinese,has special use rule and developing trajectory,which is a sensitive and open vocabulary system,the update changing times and values will cause changes in the semantic function of the appellation.Changes of college teachers appellation by their students,to some extent,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flect their values and ideas development.Starting from appellations of teachers from college students,giving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and putting forward to its construction direction,have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building a good,healthy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ppellation;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characteristics;construction
G715
A
1672-2663(2012) 03-0119-03
2012 - 02- 15
趙一昂(1984-),女,河南開封人,河南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教師,文學碩士,主要從事文學、教育學研究。
(責任編輯 殷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