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忠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 保定071000)
內觀療法(introspective therapy),由日本心理學家吉本伊信于1937年首次提出,后經教育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不斷完善,目前已成為一項獨立的心理治療方法。這一療法在現實的罪犯改造中已經彰顯出極高的應用價值和前景。將內觀療法引入我國的罪犯改造,不失為解決我國目前罪犯改造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
內觀療法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回顧和檢討內觀者自己過往的所作所為中存在的問題而予以徹底反省,以比較自身對他人的沖撞和他人對自己的慈愛這二者之間的差異和原因,并進行自我洞察、自我分析,糾正自己的不良態(tài)度,改善自己的人格特征。〔1〕內觀治療的內容,是對自己有密切關系的人和事等方面的情況,按年代順序進行回顧,即:別人為我做了什么?我為別人做了什么?我給別人增加了什么煩惱?通過這個過程,促使內觀者本人和他人之間發(fā)生共鳴,在感情上取得協調,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改變其心理活動中的不良狀態(tài)和形象,人格得到糾正,將內觀者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的、對他人仇恨的心理轉變成誠懇的、謙虛的心理狀態(tài)。
內觀療法的機制在于:通過內觀,使內觀者對人生的再體驗、對恩情的再體驗、對人生的再定義,使內觀者在內觀的過程中通過對自己過去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的理解和反省,產生健康人應有的做了錯事后的罪惡感、羞恥感,與親人朋友之間的連帶感,對社會和他人的信任感,通過內觀者對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進行調整,提高同他人的共鳴、協調和自我控制的能力〔2〕,從而減輕內觀者的各種精神癥狀,使其情緒與行為日趨穩(wěn)定和積極。
根據具體的方法不同,內觀療法可分為集中內觀、分散內觀、記錄內觀等方法。集中內觀是在一個安靜的房間內,在與外界環(huán)境、日常生活隔離的情況下,多人一起進行的有系統(tǒng)性的回顧反省。每星期連續(xù)7天,從早上7時開始,直至晚上9時為止,一天之中連續(xù)14小時進行集中內觀治療。分散內觀是被治療者回到日常生活中后繼續(xù)進行的治療方法,每周進行1—2次,也可以每天1次,每次為1—2小時,以最近發(fā)生的事為主,繼續(xù)原來的集中內觀時的做法。記錄內觀是利用業(yè)余時間按照要求認真書寫內觀日記,通過對日記內容進行評價和反思,達到從內心深處萌發(fā)對別人和社會的感激心理,改變思維模式,達到內觀的目的。
內觀療法出自日本,源于日本佛教凈土真宗的一派,意指通過深刻反省自身,洞察到自己的深重罪孽因之懺悔,拜托佛祖來拯救自己,在此基礎上由日本心理學家吉本伊信去掉其宗教色彩創(chuàng)立的一種獨特心理療法。不同于其他西方心理療法,源于東方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內觀療法,其思想內涵與我國的傳統(tǒng)哲學、心理學和醫(yī)學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積極心理治療認為,個人經驗的形成依賴于個體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獨特心理經驗。〔3〕因此,內觀療法因其獨特的東方文化內涵,對我國的罪犯改造具有更強的文化基礎和適切性。
罪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人格缺陷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國近些年的罪犯改造中,將罪犯人格培養(yǎng)作為我國罪犯教育改造的重要內容,罪犯人格培養(yǎng)的核心目標是罪犯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內觀療法在其內容和具體的操作中均體現了這一目標。內觀療法促進健康人格養(yǎng)成主要是體現在“健康的罪惡感”上。內觀療法以“我所得到的、我所付出的、我給別人添了麻煩”三個提問形式作為切入點,進行深入的、不斷的反思。在內觀過程中,內觀者回憶著大量從別人那里得到的照顧和愛、給別人添了很多的麻煩而自己為別人付出的甚少,從而在內心深處體會到:既然這么大量地得到了別人的愛和幫助,那么我該怎樣地愛別人,也就是日本學者三木所言的“對自我的罪和他人的愛的認識”?!?〕而這種健康的罪惡感,正是多數罪犯人格所缺乏的,也正是在罪犯改造中需要建構的。可見,內觀療法不僅在本質上顯現了和罪犯改造目標的一致性,還是實現罪犯改造目標的具體方法和手段。
內觀療法是通過自我反思達到治療的效果,操作比較簡單,即使對于沒有心理疾病的罪犯,也可以通過這個方法改善他們在改造中遇到的問題。內觀療法要求的與外界和日常生活隔離的安靜環(huán)境,在監(jiān)獄內很容易滿足。內觀療法對于場地的要求也不苛刻,在罪犯監(jiān)舍中就可以進行操作,如果不能進行集中內觀,還可以讓罪犯用日記方式進行,非常方便、安全。只要罪犯能對自己的內心有所體察,并為之改變,那么內觀療法的效果就會出現。
在國外的罪犯改造實踐中,內觀療法彰顯了其他改造方法所沒有的巨大效果和應用前景。早在1954年內觀療法就被應用于日本青少年監(jiān)獄,用來矯正犯罪者的心理及行為問題。目前,這一療法已被日本、美國、德國、奧地利等多個國家應用于青少年犯罪、違法人員的心理矯治等,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方法是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好的方法有利于目標的達成與目的的實現。內觀療法作為一種良好的心理治療方法,我們應該大膽地拿過來,為實現我們改造罪犯的目的服務。
心理療法的精神病理學具有跨文化性,日中文化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的部分?!?〕開展內觀治療首先要得到罪犯的合作,對有關方法、難度要得到罪犯的認同,然后再按規(guī)定的內容及順序進行回顧,而這方面又與中國人的文化特點和社會背景密切相關,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為了增強內觀療法對我國罪犯的改造效果,今后國內對于內觀療法的研究,應該在罪犯改造實踐中進一步提煉對中國罪犯有效的操作部分,探索建立適宜當代國人文化傳統(tǒng)和我國罪犯認知結構更加規(guī)范有效的內觀療法操作模式,而未來的實證研究應該關注本土文化的作用,從而形成一套更切合我國文化和罪犯心理及改造特點的內觀療法體系。
〔1〕王祖承.內觀療法〔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888,(3).
〔2〕肖榮勛.內觀療法在教育中的應用及研究新進展〔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6).
〔3〕諾斯拉特·佩塞施基安.積極心理治療——一種新方法的理論和實踐〔M〕.白錫堃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
〔4〕黃辛隱.試析內觀療法在學校心理教育中的運用〔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5〕張瑩波,陳俊,王祖承.內觀療法的應用與發(fā)展〔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