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029)
《體驗漢語》中小學系列教材的編寫理念與實踐
周芳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029)
海外;中小學;漢語教材;體驗漢語
進入21世紀,海外中小學漢語教學發(fā)展迅速,中小學漢語教材的編寫與研究也隨之得到更多的關注。筆者以自己近幾年的調研情況和教材編寫實踐為基礎,分析了海外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特點,主要介紹《體驗漢語》中小學系列教材的編寫背景、編寫原則、編寫思路、教材特點,同時對中小學漢語教材的編寫和使用提出自己的幾點認識。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世界化步伐的加快,漢語國際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與上個世紀的對外漢語教學相比,近10年世界范圍內的漢語教學呈現(xiàn)出三個方面的顯著變化:一是海外的漢語教學持續(xù)升溫;二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學習漢語;三是華僑、華裔子弟重新開始重視漢語學習(吳勇毅,2010:261)。應該說,海外漢語教學,特別是中小學的漢語教學已逐漸成為當今漢語國際教育的一個熱點。
海外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發(fā)展日益引起海內外的教育部門以及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的重視,與之相關的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材編寫等研究和實踐工作也隨之展開。實際上,國家漢辦在本世紀初就以前瞻性的眼光開始立項編寫針對海外中小學生的系列漢語教材,包括《漢語漢園》(小學)、《快樂漢語》(初中)和《跟我學漢語》(高中)。這三套教材最初界定的使用對象是美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的中小學生。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在中小學開設漢語課,各國對中小學漢語教材的需求日益細化。在這種形勢下,筆者所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國際漢語出版中心從2006年開始,多次派作者和編輯赴泰國、美國、澳大利亞的中小學校進行考察和調研,深入了解海外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特點,開發(fā)了《體驗漢語》中小學系列教材(泰國版和英語版),其中與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合作的泰國版教材于2011年入選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外語類教材推薦目錄,成為最先進入當?shù)刂髁鲊窠逃w系的漢語教材之一。
本文以筆者近幾年的調研情況和教材編寫實踐為基礎,簡要分析海外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特點,主要介紹《體驗漢語》中小學系列教材的編寫背景、編寫思路、教材特點,同時對國際漢語中小學教材編寫和使用的相關問題進行反思。
當今時代是一個重溝通、重創(chuàng)造的多元文化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多元語言能力”和“語言的終生學習”成為外語教學和外語學習的新趨勢。接受義務教育的中小學生,特別是處于語言習得關鍵期的兒童的外語教學和學習是世界各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國教育部門一直致力于完善各自的中小學外語教學大綱,目前影響較大的是美國的《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
《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stCentury)是由美國教育部門以及多個外語教學協(xié)會共同研制的國家外語課程標準,于1996年出版,1999年經(jīng)修訂補充再版,并增加了幾種語言的學習目標?!稑藴省钒瑥挠變簣@到高中階段外語學習的總體目標和基本內容及等級標準。全美中文教師協(xié)會(CLTA)和全美中小學中文教師協(xié)會(CLASS)參與編制的《全美中小學中文學習目標》是《標準》的一個組成部分?!稑藴省返暮诵闹黝}是5C原則,即Communication(溝通)、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貫連)、Comparisons(比較)、Communities(社區(qū)),從語言交際、文化認知、外語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語言文化方面的比較以及到社區(qū)等校內外環(huán)境運用語言等5個方面來制定外語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轉引自羅青松,2006:127)
在海外許多國家的中小學校里,漢語屬于選修的外語課,課程安排的靈活性較大,不同國家開展的具體情況不同。即使是同一個國家,不同學區(qū)之間中小學開課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包括開課的年級、每周的課時、選用的教材等等。由于涉及國家多,地區(qū)廣,國情不同,教育體制不同,因此各國中小學的漢語教學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情況比較復雜。從2003年至今,筆者因工作關系觀摩了美國、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的公立、私立、周末學校等中小學生的漢語課以及幼兒園的漢語課。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海外中小學的漢語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分為三種:一是傳統(tǒng)教學,即以“講-練”為主的課堂教學,完全使用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學校較少;二是任務式(或者“活動式”)教學,在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師更多地使用這種模式;三是傳統(tǒng)教學與任務式教學相結合,初高中學生的漢語課堂上較多地使用這種模式。
總體看來,海外中小學漢語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所以對中小學生的教學不適合照搬現(xiàn)有的以成人為主要對象的教學模式。由于在來華留學生中,中小學生所占的比例非常少,教學實踐薄弱,因此國內對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研究相對而言較為滯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學漢語教學的發(fā)展。為此,我們嘗試在理論研究、海外調研、教材編寫及試用等工作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海外中小學生的體驗式外語教學的新概念。所謂“體驗式外語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體驗式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自然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引導學生以任何可用的感官作為媒介,用全部心智去感受漢語,從而達到了解漢語知識、熱愛中國文化的目的。這種“體驗式外語教學”的概念也正是《體驗漢語》教材名稱的來歷。
《體驗漢語》中小學系列教材涵蓋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從零起點開始學習,各個階段的話題有重復,但具體內容和難度遞進不同,所以這三個階段的教材既可以各成體系,同時又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和延續(xù)性。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的教材以學期為標準分級,即小學12個級別、初中6個級別、高中6個級別,每個級別的紙質教材都包括學生用書、練習冊和教師用書。與同類教材相比,《體驗漢語》有其特有的編寫原則、編寫思路和教材特色。
2.1 教材編寫原則
原則之一:聽說領先,讀寫隨后。據(jù)了解,海外中小學的漢語教學通常從訓練“聽”和“說”開始,不強求學生在短時間內同時掌握“讀”和“寫”的能力。其主要原因有二:首先,第二語言教學界對外語教學總目標的界定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奥牎焙汀罢f”無疑是“語言交際能力”中的基礎技能。其次,漢字的字形和發(fā)音均不同于拼音文字,這使得漢字成為漢語學習中的難點?!奥犝f領先”的教學模式可以降低學生學習漢語的畏難心理,使?jié)h語教學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培養(yǎng)興趣,為漢字學習的自然引入打下良好基礎。“聽說領先”并不是完全排斥漢字的出現(xiàn),教學初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漢語水平適當引入漢字,可以啟發(fā)并鼓勵學生識別甚至認讀部分漢字,但不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每個漢字的寫法,即漢字學習鼓勵學生多認少寫。
原則之二:重視語言活動和游戲。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為此,教材內容要輕松而自然,充滿快樂的氣息,讓學生愿意融入其中,為學生的體驗式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使體驗式學習成為可能。語言活動和游戲的設計是《體驗漢語》中小學教材編寫的核心,貫穿于教材編寫的始終。就語言教學來說,廣義的活動包括游戲、活動和任務,游戲和活動適用于小學生,活動和任務適用于中學生。海倫娜·柯頓和卡羅爾·安·達爾伯格(2011)指出,游戲和類似于游戲的活動是為兒童學習者建立起溝通背景最自然的方式之一。人們常說玩耍就是孩子們的功課,那么游戲自然而然就是課堂——兒童最重要的功課場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中學生對游戲的反應也非常積極。事實上,無論學習者年齡有多大,游戲都是學習語言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
原則之三:教學內容多元化,教學形式多樣化,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和人文精神?!?1世紀全美外語學習目標》中的“貫連(connection)”目標,強調了語言學習對擴展和豐富學科知識的重要作用。通過語言可以使學生接觸到以前無法獲得的信息、觀點和思想。按照“目標”設立的語言課堂,給予學生們利用新語言獲取信息的技能和訓練,將外語課程和其他科目的學習貫連起來。(轉引自海倫娜·柯頓、卡羅爾·安·達爾伯格,2011:282)
2.2 教材編寫思路
在以上三項編寫原則的指導下,教材編寫組確定了大綱制定與教材編寫的總思路,即以需求為出發(fā)點,以結構為依托,以話題為框架,以活動為主線,以體驗為目標。
(1)以需求為出發(fā)點
以需求為出發(fā)點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關注學生的需求,即教材內容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出發(fā);二是關注教師的需求,即教材形式以及教輔資源等要從教師的實際需求和應用出發(fā)。重視并滿足學生和教師的需求是編好一套教材的根本前提。
(2)以結構為依托
外語教材是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言語技能、擴展文化視野的重要工具?!扼w驗漢語》的定位是漢語作為外語類教材,所以教材編者嚴格遵循漢語作為外語學習和習得的最基本的規(guī)律,特別是漢語里最基本的句法結構的選擇與編排,注意循序漸進、簡單易學。
(3)以話題為框架
話題在中小學漢語教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關系著是否能夠真正實現(xiàn)漢語的體驗式學習。那么,如何選擇中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呢?方法主要有三個:一是了解海外各國針對小學生的外語類教材中的常見話題;二是通過一線教師了解海外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三是通過各國最新頒布的中小學外語教學大綱了解最新的話題。
(4)以活動為主線
廣義的活動包括游戲、活動和任務?;顒拥脑O計與實施是體驗式學習的核心,它貫穿于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的始終?!扼w驗漢語》的活動設計特別注意了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活動與語言學習的關系,如果活動的目的只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那就不算是有效的活動,活動必須為內容服務,也就是說活動要與語言學習精密地結合起來;二是互動性,這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二是合作性,即鼓勵學生與同伴合作完成某項活動,合作學習是學校教育中極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良好的競爭意識。
(5)以體驗為目標
“體驗漢語,體驗快樂,體驗成功”是《體驗漢語》中小學教材的終極目標。編者通過各種形式將抽象的語言知識轉換成可體驗的語言活動,強調語言交際,引導并鼓勵中小學生通過觀察、模仿、思考、合作和探究去學習漢語,使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以體驗的方式學習漢語,感受中國文化,保持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熱情,同時獲得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
2.3 教材特色
2009~2011年,《體驗漢語》中小學系列以立體化教材的產(chǎn)品形式陸續(xù)出版發(fā)行。所謂“立體化教材”,是指在傳統(tǒng)教材(學生課本、練習冊、教師用書)的基礎上,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內容更豐富、產(chǎn)品形式更有技術含量的教學資源,如教具、音頻、視頻、PPT、多媒體等。從教材內容和版式設計上看,《體驗漢語》體現(xiàn)一些出與眾不同的特點:
2.3.1 話題
本教材精選了中小學生感興趣的幾十個話題,話題出現(xiàn)順序以學生年齡為主要依據(jù),也就是說,各冊話題盡量貼近相應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小學教材的話題出現(xiàn)順序為例,從第一冊的動物、數(shù)字、顏色、時間等逐漸過渡到第六冊的購物、交通、學校生活等;初中和高中教材中的話題則依據(jù)“由近及遠”的原則,話題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家庭、學校、朋友等過渡到范圍更大的民俗、環(huán)保、安全、網(wǎng)絡、科學等。
2.3.2 活動
活動是本系列教材的重點和亮點。在教材中,每一課的每一個部分,如語音、詞語、課文、文化等,都配有相應的課堂活動。小學教材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初中和高中教材以活動和任務為主。活動規(guī)則以中英或者中泰雙語進行說明,指示清晰,并配有插圖,這些做法都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活動的方式和步驟,節(jié)省了教師解釋和示范的時間。活動形式有唱歌、手工制作、角色扮演、找不同、小調查、海報設計、根據(jù)所給主題制作PPT等?;顒有问桨p人、小組、集體等,其中雙人活動數(shù)量最多,目的在于實現(xiàn)互動式和合作式學習。
2.3.3 文化
在本系列教材中,每一課都有與當課話題相關的文化展示或者文化活動。除了展示中國文化以外,教材中的熱身、對話、課文、練習、閱讀、活動等各個部分均巧妙地融入了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通過文化對比充分地展現(xiàn)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所涉及的文化包括動物、植物、季節(jié)、運動、服飾、飲食、建筑、節(jié)日等。
2.3.4 閱讀
針對中小學生喜歡閱讀這一特點,本系列教材中的每一冊都配有適量的閱讀,甚至從小學第一冊就開始加入配圖故事幫助學生閱讀。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復習當課所學的句型,擴展詞匯量,提高對漢字的認讀能力,同時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保持學習的興趣。閱讀文章的選題與當課話題一致,句子以當課句型為主,文章范圍非常廣泛。以小學教材中的故事閱讀為例,故事內容包括夢見飛碟、小蝌蚪找媽媽、老鼠愛上貓、熊貓大象、動物的本領,以及小笑話等。
2.3.5 版式設計
針對中小學生的審美特點,本系列教材配以大量的繪畫和實景圖,其中第一、二冊為入門階段教材,所以插圖以手繪圖為主,隨著學生水平的提高,后幾冊逐漸增加了實景圖的比例,色彩豐富,插圖精美。精美的插圖設計使學生們翻開書本就有學習和探究的欲望,并有助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興趣。
2.3.6 教師用書
本系列教材的教師用書為中英雙語,內容包括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步驟、小測試、參考答案、聲韻拼合表等。為了方便教師使用,書中提供了大量的補充活動,并附有設計好的活動頁,教師可以直接復印。
2.3.7 教輔資源
教輔資源在海外中小學生的課堂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傳統(tǒng)課本中所配套的CD或者MP3光盤、教學卡片以外,本系列教材還配有交互式學習系統(tǒng)和智能白板學習軟件(Smart Board),在紙質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不同的媒體形式,提供更加生動有趣的內容和練習。此外,本教材還有專門的教學網(wǎng)站支持教學,網(wǎng)站不僅提供教師用書、配套測試題和其他教學資源的下載,還提供最前沿的教學動態(tài)和出版信息,教師可隨時隨地通過網(wǎng)站獲得更為全面的教學服務。
《體驗漢語》中小學教材至今已出版了泰國版和英語版兩個版本,在泰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中小學均有使用。筆者是小學系列的主編,也是整個教材系列的主講培訓師。在教材編寫和培訓的過程中,筆者對教材編寫和使用等情況進行了如下反思:
(1)關于教材的國別化:對于有較大市場或者影響的國家,特別是政府合作項目,如泰國,中小學漢語教材應該以定制化的方式完成,也就是說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要體現(xiàn)教材的國別化特征。但是,教材的國別化不是簡單地更換一些詞語或者文化點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對不同國家的語言和文化有準確而且深入的了解,這需要海內外一線教師和相關機構的精誠合作才能夠實現(xiàn)。
(2)關于話題和功能:有的教材以話題為綱,有的教材以功能為綱,但話題和功能并不矛盾,在教材編寫中可以兼顧。對于海外中小學生而言,漢語教材需要難度適當、生動有趣,但不能因此忽略了教材的實用性和交際性,這也是學校、教師和家長都非??粗氐姆矫?。在實現(xiàn)交際功能目標的同時,在話題上可以做一些延展,延展的部分可以通過擴展閱讀等方式來實現(xiàn)。
(3)關于語言要素的學習:傳統(tǒng)教材中語言要素的學習方式有利有弊,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提出要改革創(chuàng)新,但我們不能完全摒棄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習方式,而是要在調研的基礎上了解并尊重不同國家仍舊認同的一些漢語學習方式。以語法為例,在高中生的漢語教材中仍舊可以適當保留語法注釋的方式,仍舊可以多出一些語法練習題。再比如拼音,漢語拼音是單獨學還是跟其他內容同時學,先學聲母還是韻母,學不學拼讀,對拼音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過關等,這些內容的設計都要依據(jù)當?shù)卣Z言的發(fā)音系統(tǒng)和發(fā)音特點來確定。
(4)關于練習和活動:活動在歐美的中小學課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小學生的課堂上,沒有活動就無法上好漢語課;但是我們要去了解,在其他國家,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是否也起著同樣的作用呢?此外,在教材中,機械性操練和活動的比例如何,這也要根據(jù)不同國家漢語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
(5)關于教輔資源:由于海外各國中小學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非常復雜,差別較大,任何一套教材都很難滿足所有課堂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可能為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學區(qū)、不同水平的中小學生分別編寫有針對性的教材。在這種情況下,教輔資源就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這從海內外漢語教師、漢語志愿者對我們最新研發(fā)的教輔資源產(chǎn)品的熱烈反饋上也可以得到證實。
海倫娜·柯頓,卡羅爾·安·達爾伯格2011《語言與兒童——美國中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指南》(第四版,唐睿等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羅青松2006《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評析——兼談<全美中小學中文學習目標>的作用與影響》,《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
吳勇毅2010《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模式的演變與發(fā)展》,載《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選》,高等教育出版社。
On Com piling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Elementary and M iddle School Series of Experiencing Chinese
Zhou Fa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Beijing 100029,China)
overseas;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Chinese textbooks;Experiencing Chinese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the Chi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developed rapidly.The relevant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ttract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teaching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textbook series Experiencing Chinese as well as its compiling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H195.4
A
1674-8174(2012)04-0062-05
【責任編輯 蔡麗】
2012-05-11
周芳(1970-),女,吉林人,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編審,博士,主要從事國際漢語中小學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源的研發(fā)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