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邦,夏淮玲,徐曉玲
(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呼吸內科,合肥230001)
發(fā)熱待查(FUO)是臨床工作中常見的疑難病癥,目前FUO的診斷標準:發(fā)熱病程≥3周,體溫≥38.3℃或入院后行常規(guī)檢查1周仍未明確病因者[1]。FUO病因錯綜復雜,臨床表現不一,短時間內難以明確診斷,為了提高對FUO的認識和臨床診治水平,對我院收治的172例FUO病人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2006年至2010年住院病人中符合發(fā)熱待查診斷標準病人172例,男性92例,女性80例,年齡2~83歲(43.3±22.4)歲。
1.2 診斷方法 根據診斷性治療效果、血常規(guī)、血清學檢查、腦脊液檢查、病理活檢、肺部CT確診。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定性資料比較運用卡方檢驗,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運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診斷方法及病因 診斷方法:51例通過診斷性治療或綜合分析確診,29例體液或骨髓檢查確診,17例影像學檢查確診,15例血清學或細菌學確診,6例組織活檢確診。病因:感染性疾病56例,結締組織疾病18例,腫瘤36例,其他疾病8例,未明確病因54例。
2.2 感染性疾病 56例(男性29例,女性27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年齡2~83(41.5±23.9)歲,主要通過診斷性治療、血常規(guī)及血清學確診。6例肺結核患者通過肺部CT見結核浸潤性病癥、結核中毒癥狀、PPD及診斷性抗癆治療有效而確診;10例肺外結核患者,1例為活檢而確診,其他是結合結核中毒癥狀、漿膜腔積液性質、PPD和抗癆治療效果佳而確診。9例病毒感染患者中,3例經血清學檢查而確診;其他是結合血常規(guī)、血清學、腦脊液檢查,抗菌治療效果差且抗病毒效果佳而確診,見表1。
表1 56例感染性疾病病因分類
2.3 非感染性疾病構成 腫瘤:36例腫瘤患者年齡3~79(54.0±20.3)歲,男性14例,女性22例;20例是經骨髓學或淋巴結活檢而確診,其他是通過綜合分析而確診;淋巴瘤患者中有15例伴有血三系減少,其他患者中只有3例伴有,兩者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締組織疾病:18例結締組織疾病患者年齡15~75(41.4±17.4)歲;4例 SLE患者中,3例是通過狼瘡實驗和血清學檢查而確診,1例有蝶形紅斑、關節(jié)酸痛及口腔潰瘍。其他疾病:3例為藥物熱,1例克羅恩病,2例壞死性淋巴結炎,1例嗜血細胞綜合征及1例橋本氏甲狀腺炎,見表2。
2.4 各種疾病中年齡、熱程、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乳酸脫氫酶(LDH)的比較。
2.4.1 不同疾病中年齡與性別比較。腫瘤組、結締組織疾病組女性均較男性多;腫瘤組中發(fā)病年齡均值最高,與感染組和結締組織疾病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62例非感染性疾病病因分類
2.4.2 病因與熱程 28例腫瘤患者熱程≥4周,31例感染性疾病熱程≥4周,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82,P<0.05)。13 例結締組織疾病熱程≥4周,7例其他疾病患者熱程≥4周,41例未明確病因患者熱程≥4周。在確診的熱程<4周病人中,感染性疾病有25例。
2.4.3 ESR、CRP、LDH 與病因 ESR:腫瘤患者ESR均值為(34.07±23.26)MM/h;感染性疾病患者均值為(63.26 ±37.8)MM/h,與腫瘤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077,P<0.01);結締組織疾病患者均值為(70.13±44.77)MM/h,與腫瘤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483,P<0.01)。CRP:腫瘤患者均值為(34.09±28.46)ng/L;感染性疾病為(61.99 ±51.64)ng/L,與腫瘤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35,P<0.01);結締組織疾病患者為(119.37 ±114.41)ng/L,與腫瘤組和感染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768,P<0.01;t=2.692,P<0.01)。LDH:腫瘤患者均值為(975.53 ±746.04)IU/L,非腫瘤患者均值為(312.40 ±215.94)IU/L,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本研究共有118例確診,確診率為68.60%,低于國內外報道[2-3]。病因以感染、腫瘤及結締組織疾病為主。在感染性疾病中,9例為不明部位細菌感染,癥狀主要以畏寒、寒顫為主,通過抗生素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5例敗血癥中3例血培養(yǎng)為表皮葡萄球菌,其他血培養(yǎng)均為陰性,這可能是由于患者行血培養(yǎng)之前使用過抗生素、抽血部位單一及培養(yǎng)次數少等因素造成。肺結核患者低熱、盜汗、乏力癥狀明顯,肺部CT均示以雙上肺為主的斑片狀密度增高影,其中5例PPD試驗強陽性,1例痰中查見抗酸桿菌;肺外結核和不明部位結核中8例PPD強陽性,是排除腫瘤后行診斷性治療而確診;所有結核感染者中大多有結核中毒癥狀,PPD強陽性有助于結核診斷,影像學檢查在結核菌感染中尤為重要,由于標本收集不規(guī)范等多方面因素導致標本中檢出抗酸桿菌陽性率較低,使得診斷性治療成為診斷結核感染的主要手段。
ESR、CRP在感染和結締組織疾病中升高最為明顯,感染性疾病和結締組織疾病中ESR、CRP均明顯高于腫瘤(P<0.01)。腫瘤中LDH明顯高于非腫瘤疾病(P<0.01),腫瘤中大多數LDH大于400 IU/L。ESR、CRP、LDH在對FUO病人診斷中有較大的參考價值,當ESR、CRP明顯升高時一般考慮結締組織疾病和和感染為主,而LDH明顯升高時需考慮腫瘤,同時在治療中動態(tài)觀察指標變化[4-5]。熱程對疾病的診斷亦有一定的幫助,熱程<4周中大多數為感染性疾病,特別是伴有乏力、寒顫等癥狀的患者;熱程≥4周,伴有消瘦、乏力、納差等進行性消耗癥狀,對抗生素、激素等治療無效,以腫瘤多見;發(fā)熱與緩解交替發(fā)生,且無明顯中毒癥狀,對激素治療效果可時,以結締組織疾病多見。
[1] 林兆謙.發(fā)熱疾病的診斷與病例分析[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8.
[2] Oguz RS,Sebnem S,Guray A,et al.Pooled analysis of 857 published adult fever o f unknown orig in cases in Turkey between 1990-2006[J].Med SciMonit,2007,13(7):318-322.
[3] 郭新珍,馬安林.原因不明發(fā)熱89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9,1(29):68-70.
[4] Kueukardali Y,Oneul O,Cavuslu S.The spectrum of diseases cansingfever of unknown origin in Turkey:a multicenter study[J].Int J Infect Dis,2008,12(1):7l-79.
[5] Moawad MA,Bassil,Elsherif M,et al.Fever of unknown origin:98 cases from Saudi Arabia[J].Ann Saudi Med,2010,30(4):28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