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這里所說的教學資源共享,不是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共享,對農村學生來說,網絡畢竟不是很普及,這個資源共享指的是各門學科的知識串聯(lián)。
我把其他學科的一些內容精選成閱讀材料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比如,數學課中有語文課新學的字詞,有自然課里的實驗、動物的生活習性等材料,勞技課的手工制作步驟等,這些都可以作為語文習作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我發(fā)現,在學生沒有真正做過手工的情況下,要求他們講出、寫出手工制作的過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習作教學中要求學生寫一次勞動或活動的情況不在少數,學生如果沒有親身所為又如何能寫出條理清晰的文章呢?美術課的知識更豐富,有建筑物的結構美,自然的景物美,人體構建美、動態(tài)美等。在作文時,要把人物的外貌表情寫得豐富鮮活,美術課的內容無疑是最好不過的材料。
俗話說,一首好歌的歌詞首先是一首好的詩。教師要利用好音樂課的歌詞,如《學習雷鋒好榜樣》里的“意志堅定”,這個詞在描寫如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形象時是最恰當不過了,我在教學時提到這些內容時,學生就會想起歌里唱的詞。思想品德課是檢驗學生積累語言文字能力最好的科目,也是學生收集習作素材、積累語言的一大平臺。思想品德課本里的故事大多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些也是學生平常習作的內容,還有古代、外國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和積累知識。在《語文》第七冊積累運用里有一篇閱讀短文《聞雞起舞》,說的是古人如何刻苦學習的,在思想品德課里也有類似的內容,如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而英語科中的口語對話,又何嘗不是語言知識積累的素材呢?學生要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寫話、寫一個場面、一次活動時,體育課內容就是最好的素材。農村孩子沒有太多的課外書,也沒有太多其他途徑獲得更多語言文字知識,讓學生在這些科目中進行知識積累學習,這該是一個多么全面的學習?。。ㄗ髡邌挝唬航魇⌒咆S縣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