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來支教的第三周。星期一的一大早,當我高興地打開學生們的作業(yè)本,我的心頓時涼了半截!一沓作業(yè)本里只有一本看得過去,其他作業(yè)本一看就是應付出來的:龍飛鳳舞的字跡、五顏六色的筆跡、斑斑點點的油跡,還有好幾個學生索性就沒交作業(yè)。
想起前兩個星期我滔滔不絕地講“珍惜時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故事和當時學生們那感動驚訝的表情,我還豪情滿懷地號召學生們好好學習?,F(xiàn)在,擺在面前的作業(yè)猶如一盆涼水從頭澆下,讓我想不清醒都難!
還沒等我數(shù)落完我的不滿,一名在此教書多年的當?shù)乩蠋熢谝慌暂p描淡寫地說:“你應該趕緊適應,這是具有農村特色的正常現(xiàn)象。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更何況昨兒是周末,哪還能記起老師布置的作業(yè)?”
“家長都不看一下,甚至連問一下都懶得問嗎?”我余怒未消抗議著。
“你們班40多個孩子,留守兒童占了一大半。另外一小半中的大部分父母是外來務工的,養(yǎng)家糊口付房租都成了他們身上的大山,而且這些外來人員一般都有幾個孩子,精力有限,哪還有時間過問孩子學習?”同事說。
聽完同事的話,我心底的怒氣仿佛一下子被什么東西給抽完了,重新塞滿的是對這些學生的同情。跟城里學生比,他們身上那些學習的壞習慣,諸如字跡潦草、用筆隨意、不看課外書、不發(fā)言等都是有根源的。因為他們從小缺失了一種教育。當我們城里的家長正在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忙碌思考的時候,他們的家長正在為“到哪里掙錢才能盡早還了建房的錢”而苦惱思索。他們沒有良好的家教氛圍,我們又怎能責怪他們沒有良好的習慣。我應該幫助他們,引導他們,而不是一味指責和“恨鐵不成鋼”。
在我了解到他們缺少必要的學習用品,如課外書、鋼筆等,我就聯(lián)系、號召我原先任職過的學校班級向他們捐助。當他們拿著那嶄新的圖書和锃亮的鋼筆時,我看得出他們的喜悅之情。他們放學時,都沒舍得將這些“寶貝”放進書包,而是捧在手心。還有的學生告訴我,他會把捐助的東西放在床頭睡覺。當我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進步后,我會及時表揚他們,并利用假日開車帶他們上街吃好吃的。這些本是城里孩子享受到的最不起眼的愛,在他們心里卻成了一種盼望已久的奢望。
當然,孩子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古語說,規(guī)矩者,方圓之器也,矩以制方,規(guī)以制圓,依規(guī)矩而方圓乃成。孩子就像方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環(huán)境教育共同組成了規(guī)矩。規(guī)范的規(guī)、矩才能塑造健康向上的方圓。
我首先給學生約法三章,將《新三字經》打印好貼在他們《語文》書的第一頁?!缎氯纸洝返膬热莺鸵笊婕八麄冊诩疑?、學習的方方面面。做得不好,我會給予懲罰,但不是罰抄書、罰站或罰打幾下手心等,因為這樣的體罰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我換一個角度思考。剛到這個班時就答應他們隔周看一部電影,教他們玩一個游戲。于是我要懲罰某個學生也會拿這些“做文章”:或取消他們看電影的資格,或暫停他們借閱我?guī)淼膱D書,或沒收我贈送給他的獎品……每當此時,看著他們眼里的淚,我知道他們下次會做好!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有時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探索“果”背后的“因”。也許那時在選擇教育策略時會更科學,更合理、長效。(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