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流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加強了學校、教師間的合作交流,調(diào)整了區(qū)域內(nèi)的師資力量,促進了區(qū)域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另一方面卻使得部分教師心理壓力增大,影響其工作的積極性,同時加劇了學校間爭奪人才的競爭。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在于教師。學校之所以成為重點學校,有一批師德高尚、業(yè)務能力強的教師是一個關鍵因素;學校之所以成為名校,必然有其生長的土壤,如校園環(huán)境、管理機制、教師、學生等。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實行教師流動,帶來的弊病不可小視。一是不能安心工作。教師流動后離家遠近不一,家中如有困難解決起來相對來說不是很方便;進入新的單位,先要熟悉學校、同事、學生,然后建立起一系列的關系;認真工作后取得了成績,流動到下一個單位大多數(shù)又要從頭再來。這些都造成教師不能安心工作。二是功利心增強。在流動期限內(nèi),教師想證明自己,或是“教而優(yōu)則仕”,或是為了不落伍,都極易產(chǎn)生急功近利的做法,只圍著分數(shù)轉,搞短平快、走捷徑。還有一些想留在名?;蚴钦覀€好學校的教師更是想盡辦法,可能又是一次“大躍 進”。但教育像農(nóng)業(yè),是一門慢的藝術,受傷害的終究是學生,這與教師流動本意背道而馳。三是責任心減弱。過了一定的時間教師都會流動,這使得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得過且過,他們認為反正要流動,這次在這所學校,下次就要到另一所學校,干得再好還是會流動的。四是不利于學校管理。培養(yǎng)一個名師學校要付出相當?shù)呢斄途?,培養(yǎng)出來后流動到別的學校,學校管理者將有何感想?
實行教師流動固然能促進師資力量的合理分布,但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來推動較為不妥。筆者認為,師資是促進教育均衡的關鍵,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一要為教師提供相應的物質基礎,提高待遇,讓教師安心教書。二要為教師建立精神家園。教育工作意義重大,教師有著自己的精神追求,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師感受到職業(yè)的榮耀和幸福,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當然,行政命令教師流動,也許是現(xiàn)階段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種方式,但實施起來應該更多地考慮一些不足,流動應慎行。(作者單位:江西省湖口縣城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