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過去已有二十多年了,如果不是現(xiàn)在當了老師,或許這件事在別人看來只會當做平時的笑談。
那是在我小學一年級一次體育課上,老師教我們辨認“左”和“右”。我從來不知道什么是“左右”,家里人很少說這個詞。所以,老師說要教“左右”時,我顯得很興奮。老師問小朋友:“大家認識‘左’和‘右’嗎?”有的小朋友說知道,也有的說不知道。老師舉起位于東邊的一只手問我們:“這是‘左’還是‘右’?”有幾個小朋友回答:“左?!崩蠋熣f:“對?!痹谀欠N情況下,我順理成章地將東邊當成了左邊。接著老師又舉起位于西邊的一只手:“這是‘左’還是‘右’?”小朋友答:“右?!边@時,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原來左邊是指東邊,右邊是指西邊。
老師說完后,就要我們實際操練。老師說:“向左轉(zhuǎn)。”我理所當然地轉(zhuǎn)向了東邊,發(fā)現(xiàn)好多同學都和我不一樣,于是老師把我從隊伍中“拎”了出來。
老師問:“認識‘左’‘右’嗎?”自認為知道的我點了點頭。于是老師給我喊口令,讓我朝左朝右轉(zhuǎn),我就不停地朝東朝西轉(zhuǎn)。老師越來越生氣,嘴上不說,心里肯定覺得我特別笨。老師叫來一個學生做示范,朝這朝那轉(zhuǎn)了幾回,我漸漸明白“左右”和“東西”不是一回事,那究竟什么是“左”“右”,我還是不明白。
同學演示完之后,老師問我:“看懂了嗎?”雖然我沒看懂,但我還是不懂裝懂地點了點頭,因為老師的樣子讓我感到非常害怕。
既然看懂了,老師讓我繼續(xù)操練。老師喊著向左向右的口令,我就在操場這邊那邊地轉(zhuǎn)著。結(jié)果可想而知,連左右都沒分清的我轉(zhuǎn)得稀里糊涂。老師一遍又一遍地叫同學上來給我做示范,可我還是一遍又一遍地做錯。老師心中的怒火已經(jīng)完全爆發(fā)出來了,全然不顧形象地沖著我大喊:“你怎么回事呀?教也教了,還讓別的同學做給你看了,你怎么還是不會呀?笨死了!你無可救藥了,滾回隊伍去!”
之前在烈日的烘烤下我已經(jīng)這邊那邊地轉(zhuǎn)了近一節(jié)課,現(xiàn)在更是手腳發(fā)軟,頭腦發(fā)脹。這節(jié)體育課就這樣結(jié)束了,可是對于“左”和“右”,我依然沒搞明白。
回到家,我立刻問媽媽,什么是“左右”。媽媽指指我的左手說:“你的這只手是左手,不管在什么方向,凡是左手這邊的都是左。同樣,右手那邊的都是右?!边@下我終于徹底明白了,原來在體育課上被老師罵得狗血淋頭的“左右”就是一件這么簡單的事。
在這件事情當中,體育老師沒教會的,媽媽卻教會了。媽媽的學歷沒有體育老師的高,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沒有注重什么教學方法,只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左”“右”的關系講給我聽了,而我一聽就明白了。
如今,我也成了一名教師。前不久,在辦公室里,我看見一位教一年級語文的同事滿臉怒火,一看就知道她剛才在班上被氣得夠嗆。原來,同事班上學生默寫生字的正確率極低,同事不甘心訓斥一頓后又趕緊讓學生再默第二遍,還是不見起色。我說:“先消消氣,生氣也解決不了問題?!币娝榫w平靜一些之后,我問:“你默生字的目的是什么?”同事說:“當然是讓學生掌握這些生字呀!”“既然如此,在教學生字的時候,對于生字的重點難點就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清楚。第一次默寫正確率不高,那么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哪里,在批改完之后你就應該好好分析一下情況,根據(jù)情況在第二次默寫之前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注意,這樣第二次默寫才有意義。因為你的目的是要學生掌握這些生字而不是為了默寫而默寫。”同事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我繼續(xù)說:“你看,你因為學生默寫情況不佳而著急,學生也因為自己默寫狀況不理想而苦惱。經(jīng)過連續(xù)兩次的默寫,你改得辛苦,學生寫得辛苦,還都吃力不討好,根本原因就在于你沒有明確默寫的根本目的?!?/p>
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有很多種,比如碰到需要背誦的課文,有的學生怎么也背不好,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怪學生不用功背,不肯花時間鉆研。其實,很可能是因為學生根本沒有理解背誦段落的結(jié)構和內(nèi)容,只能死記硬背,效果當然不會好。
再如,有些語文、英語老師經(jīng)常責怪班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夠好,那是因為老師課堂上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用于講解生硬的知識點,卻很少花時間創(chuàng)設情境放手讓孩子讀一讀,悟一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長此以往,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語言感悟能力當然不升反降。
其實,在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有些問題本身并不復雜,是我們?nèi)藶榈貙⑵鋸碗s化了?!皼]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