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詩詞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內(nèi)容,更是一個難點內(nèi)容。傳統(tǒng)教學忽略了思維因素與感情因素,影響了詩詞教學整體效應的發(fā)揮,從而導致一些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失去了它原來的光彩和神韻。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本文擬就中學詩詞教學的觀念、方法,特別是詩詞教學的思維特征以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為例做以粗淺的探討。
一、創(chuàng)建詩歌的意境,發(fā)揮學生想象
1.根據(jù)詩詞選擇教學場景
要想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時,可以采用晚自習的時間邀請學生賞月,共同研討古人賞月常常以明月托物言志。通過以上的準備,讓他們明白: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它很能啟發(fā)人的藝術聯(lián)想。
2.利用音樂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合理運用音樂,也有助于我們幫助學生理解詩詞。通過音樂,學生們已能掌握本文的基調(diào),體會詩中淡淡的哀愁,無盡的思戀。當《水調(diào)歌頭》婉轉(zhuǎn)、悠揚的音符在皓月當空、空曠視野里回蕩時,學生的心也跟著纏綿、低沉的音樂飄蕩。學生的思緒跟著作者表達的情懷,整個身心籠罩在一種對親人濃濃的思戀之中。
二、把握文章主題,培養(yǎng)學生感情基調(diào)
1.文章的寫作背景
(1)蘇軾是宋仁宗時期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詩、禮部尚書。因上書王安石新法之弊,并作詩諷刺新法,當時他正任密州知府,官場失意。
(2)水調(diào)歌頭是蘇軾四十一歲中秋時懷念弟弟蘇轍而做的詩,當時蘇軾與弟弟蘇轍已經(jīng)六七年沒見了。
2.文章的整體簡介
詞人對月當空,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在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借明月自喻孤高,用圓月存托別情,它的意境豪放寬闊,情懷樂觀而曠達,表達了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
三、朗誦詩詞,激勵學生把握全文
1.自由朗讀
學完課文,對重點段落、語句有所偏重,安排自由朗讀,重在“揣摩”。
通過自由朗讀,一是理解《水調(diào)歌頭》的整體內(nèi)容,把握其精要內(nèi)容;二是體會《水調(diào)歌頭》語言特點,研習經(jīng)典片段。此時的自由朗讀,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對書中的某段文字感興趣,也不妨讀熟。讀熟了,不待翻書也可以隨時溫習,得到新的體會,就是很大的樂趣。”也就是“熟讀深思子自知”的境界。
2.齊聲朗讀
讓學生齊聲朗讀《水調(diào)歌頭》這一訓練方式,其目的在于能夠督促學生準確讀出原文,尊重原文,不丟字、不加字、不倒讀、不回讀。訓練學生眼到、口快的能力,看得要準,讀得更要準確,在朗讀書聲中,促使自己專注于文章,準確讀出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四、用恰當?shù)慕Y(jié)尾提高學生境界
隨著文章分析的結(jié)束,許多同學還留戀在詞人美好的意境中,我們再一次用《水調(diào)歌頭》這首歌結(jié)尾,在憂郁的歌聲中,同學們的思想境界又將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帶著與蘇軾一樣的情感與無限的眷念,思念著遠方的親人、朋友。
(作者單位 河北省阜平縣史家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