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沁陽永威學校,僅用短短的三年時間就由一所名不見經(jīng)
傳的學校迅速發(fā)展成為一所聞名全國的學校。其迅速崛起的法寶就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推行。長期以來,我們總是把“教”放在主要位置,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那么,“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又如何能改變這種教育狀況呢?懷著好奇,我反復聽取赴永威學習時拿回的那里的老師的報告和示范課的錄像,對課改有了一點淺顯的認識。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教師的嘮叨少一些,學生的緊張意識多一些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一直對學生不放心,對教學內(nèi)容反復強
調(diào),總覺得說得少,學生就會學得少。一節(jié)課下來,廢話太多,對學生的干擾太多,課堂效率不高。反而抱怨學生基礎(chǔ)差,腦子笨,殊不知罪魁禍首是我們自己。
對此,永威學校推行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給了我很好的啟發(fā)。教師要講,但定要少而精,不該說時堅決不說。如語文,教學內(nèi)容必須出示,但必須做到“三不講”,即時代背景不講,作者不講,不解題。這樣大大減少了“廢話量”,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學習目標定要明確,學習時間定要規(guī)定,學習方法及要求定要具體,這些教師定要提醒學生看清楚或聽清楚,在接下來的“先學”乃至“后教”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切記不可反復強調(diào),以免對學生造成干擾。在此前提下,才能保證學生在除目標展示、檢測內(nèi)容展示的一分鐘之余的四十四分鐘高度緊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接受和運用新知識,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的“高效”。
二、教師代勞少一些,學生自主求知多一些
正如蔡林森校長所說:理想的教育是能給學生提供自學、創(chuàng)新、鍛煉機會和平臺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不是要去塑造學生,而是給學生提供條件。比如孵蛋,我們只能提供適宜的溫度,而不能代替它孵。同樣的,我們也不能代替學生學。
我曾聽過一堂數(shù)學課,老師先講了一道例題,示范之后詢問學生是否會了,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于是老師又給出一道相似的變了幾個數(shù)據(jù)的練習題,結(jié)果全班會做的不到三分之一。老師氣極了,快速在黑板上寫出了解題過程及答案。整堂課,學生該做的老師都代勞了。之后,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課堂真正學會學懂的又有幾人?長此以往,學生每天吃著夾生飯,怎能不差?
作為認真負責的老師,我們一直認為不講學生便不會,我們心里便不踏實,卻不知道實際上剝奪了學生自己去動手、去探索、去拼搏的機會。所以,從現(xiàn)在起,我們應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完全交還給學生,“把學生扔到知識的海洋中讓他自己去吸納、去拼搏,給學生主動求知、自我發(fā)展的自由”,讓學生的頭、腳、眼、耳、腦都能得到解放,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學會學習。
三、教師批評少一些,尊重肯定多一些
在教學中,最令我們頭疼的莫過于后進生,這些學生大多自
卑,不自信。課堂上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不專心、不積極、不主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自學”為主,如果學習不夠積極主動,“自學”如何成功進行?所以,教師應該從最后那個學生抓起,給其特別的關(guān)心、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幫他們走出自卑的陰影,幫他們找回自信,讓他們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他們才能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當然,僅憑這些淺顯的認識對課改來說是不夠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還需我們繼續(xù)探索實踐。但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高效”課堂不再是夢!
(作者單位 甘肅省華亭縣皇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