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箏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民族樂器,深得廣大群眾的喜愛,但很多剛入門的箏樂愛好者對演奏的姿勢不太注意,一旦成為習慣,將會影響技術和表演藝術的提高。對演奏古箏的正確姿勢進行分析。
關鍵詞:松弛;自然手形;手勢方位
古箏又稱秦箏,是一種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真正達到雅俗共賞的民族彈撥樂器。
古箏形制古樸典雅,音色優(yōu)美動聽?!坝朴迫辏~樂遍地香。”展現(xiàn)出箏樂世界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中國古箏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幾千年來,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音樂人的創(chuàng)作加工和發(fā)展,這種古老的民族樂器的構造和形髓不斷得以完善,演奏技法和表現(xiàn)力越來越豐富。
想演奏一首美麗的古箏曲,把握正確的基礎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人的基礎演奏姿勢保持自然松弛。如果長時間的緊張訓練,會造成肌肉疲勞、肩酸,影響我們的技術發(fā)展。
自然松弛要求自然感覺與視覺感觀的舒服自然。古人云:“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备嬖V我們的就是松弛與緊張的辯證關系。在訓練中要注意松弛與緊張的交替循環(huán)。
在平時訓練學生時,我發(fā)現(xiàn)一些不良的演奏形態(tài)所引起的緊張現(xiàn)象,現(xiàn)談談如何糾正。
一、高抬肘
高抬肘,就是架著膀子彈琴。手肘太高會引起大臂緊張,手臂僵硬,力度沉不下來。長期高抬肘演奏,學到快速技巧時,必然使緊張度加大,速度快不起來,引起肌肉勞損,手臂疼痛。
造成高抬肘的原因,根據(jù)我平時觀察,主要是因為琴架琴凳的關系。由于習箏者個子高矮不同,固定琴架琴凳不能適應每一個人,常出現(xiàn)箏架高箏凳低的問題。這樣在演奏時為了觸弦的方便,手肘就得上抬,使學生“架胳膊”。
琴凳箏架的高度因人而宜,箏架的高度以坐著演奏為例,演奏者的腿剛好能自如伸展于箏架內為宜。箏架不宜過高,成人一般以57 cm為宜。
琴凳的高度要適宜,坐著演奏時,要求演奏者手臂自然下垂,高度以演奏者的腰與箏柱頭平行為佳,這種高度手臂自然而無負擔。成人琴凳高度一般為52 cm。
二、鷹爪手形
自然手形是彈箏的最好手形。由于古箏的手形看起來像鷹爪的手形,使同學一味地模仿鷹爪的手形,使手指第一、二關節(jié)僵硬。
手形怎么自然松弛呢?
自然手形就是放松狀態(tài)的手形,即人站立時自然下垂時的狀態(tài)。根據(jù)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開,手指自然彎曲,手呈半握拳狀。這種手形不僅是右手彈弦的基本形態(tài),左手也適用。
掌握住彈古箏的正確手形,對于我們以后進行系統(tǒng)的古箏學習大有裨益。
另外,坐姿是學習古箏入門的必修之課,正確的坐姿要求如下:
1.身體端正,腿自然放松直立,小腹微微收里。兩眼平視前方,面帶微笑。一般情況下,人的肚臍以對準第一個琴碼為宜,而人離琴約有一個拳頭的距離。
2.雙手自然放在腿上或者右手放在琴頭岳山旁,左手放在離琴碼6~7寸左右處,雙肘自然放松,肘部不能抬成三角形,腋下不能緊夾。
3.基本腳姿為雙腳自然著地,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呈丁字步。但隨樂曲的需要和變化,腳姿可做相應的調整。
三、手勢方位圖
手勢一般可分為三個方位:
一方位(正前方)
二方位(斜右方)
八方位(斜左方)
基本彈弦位置在離前岳山約兩寸的地方。根據(jù)樂曲內容表達的需要,在三個方位的基礎上可作許多微妙的變化,以增強肢體語言的魅力和提高藝術感染力。
演奏,對于彈古箏的人來說,就是要求有一個科學的方法和掌握樂曲演奏所需要的相應技巧。如果我們先撇開它與樂曲的聯(lián)系,從純技巧的角度看,它與正確的姿勢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松弛自然的演奏姿勢和狀態(tài)
松弛和自然是一對矛盾。絕對的松弛,人便成了一攤泥,更談不上自然。自然包括去掉一切不必要的緊張(如馱背,揚脖,手或嘴的肌肉僵硬,面部表情痛苦,怪相等),同時也包括那些為演奏所需要的緊張,以使為演奏樂曲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2.靈活而有控制的手法
演奏時舉起手的動作便是下一個動作的動力,當手指彈弦后力量即消失,而手型仍保持著演奏的狀態(tài),又是松弛的手指,這彈與不彈本身就是一組矛盾,這個矛盾的特殊點就在于彈弦時要保持不彈弦時的狀態(tài)和感覺,這就是控制,而這種控制要以能夠保證它的運動流暢循環(huán),并適應各種樂曲需要的不同的活動量的更換為準則,這就是靈活。
以上就是我在古箏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認為較為重要的一些方面,請給予指正。
參考文獻:
[1]怎樣提高古箏演奏水平.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趙曼琴.古箏快速指序技法概論.
[3]吳青,王榮.古箏藝術指導:進階式基礎教程.
[4]林玲.論箏演奏中的音樂表現(xiàn).
(作者單位 安徽省阜陽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