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被確立為“園本教研制度建設實驗園”以來,我園就一直在探索怎樣使“園本教研”真正發(fā)揮作用,真正的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具體做法為:
一、健全園本教研制度,使其制度化、規(guī)范化。
我園在原有的保教工作制度及教科研制度的基礎上,補充完善了以下園本教研制度,即教師園本培訓制度、教研組活動制度、教師備課制度、教學問題積累制度、課堂教學活動評優(yōu)制度、教師自學制度、教科研論文獎勵制度等。
二、理順園本教研網(wǎng)絡,確保園本教研的有效管理。
三、理清園本教研思路,確保園本教研的有效性。
為取得園本教研活動的有效性,我們邊學習邊實踐,貫徹“教師成長公式=教學經(jīng)驗+反思”這一理念。我們發(fā)現(xiàn),要做好每一次活動,使教師從活動中有所收獲,必須按以下步驟認真做好準備、服務工作。
1 發(fā)現(xiàn)、收集問題(教師在幼兒園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困惑):
2 提煉“真問題”;
3 從“真問題”中找出共性問題。(將這些問題梳理、歸納后,基本采用三種方式予以解決,即問題研究、專題研究、課題研究);,
4 確定教研活動主題(例如:家長工作案例研討、音樂欣賞教學活動專題、幼兒園區(qū)域活動常態(tài)化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等);
5 設計教研活動方案:
6 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引領思路是關鍵);
7 學習反思后的實踐(教師執(zhí)行是重點)。
四、對“真問題”進行梳理、歸納,確定教研方式。
對各類“真問題”梳理、歸納后,基本采用四種方式解決:問題研究、專題研究、專業(yè)引領、課題研究
五、園本教研的方式和途徑
我園主要采用了自我提高、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課題研究這四類方式和途徑來幫助教師在專業(yè)水平上獲得不斷提高,從而使我園整體保教工作質量得以不斷提升。
(一)自我提高
1 業(yè)務大練兵:每兩年一次,繪畫、舞蹈、語言、教學組織、自彈自唱等項目,用于幫助教師溫習、提高教學基本功。
2 搭建教育教學展示平臺:借助自治區(qū)、銀川市、興慶區(qū)各級各類的研討活動、教學觀摩活動,以及接待姊妹園所的參觀、民辦園觀摩、送課等活動促不同年齡段的教師積極承擔任務,在實踐中歷練自我。
3 讀書交流活動:讀書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園內提供多樣化的書目,利用寒暑假以作業(yè)的形式鼓勵教職工閱讀教育教學理論、勵志和心理疏導方面的書籍。
4 職業(yè)短期規(guī)劃:對于剛入職的青年教師采用集體輔導的形式,引導她們進行三年的短期職業(yè)規(guī)劃。對于其他教師則采用年級組形式的同伴協(xié)助分析后的職業(yè)規(guī)劃。
(二)同伴互助
無論是專家、教師還是家長都是同伴。為此,我園圍繞幼兒發(fā)展這一問題,密切聯(lián)系專家、教師、家長共同研究探索實踐。
1 問題研究:多為教育工作方面的問題研究,例如: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家長工作中的問題、安全工作中的問題、生活活動中的問題等等,選擇其中較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以案例的形式呈現(xiàn)在全體教師面前,在研討中、在思維碰撞中使問題得以解決。
解決教師個體問題的蹲點式教研指導活動:實行骨干教師和主管業(yè)務的領導與青年教師一幫一,無論是日常班級工作、教案的撰寫還是組織教學活動,都采用蹲點跟進,解決教師的個體問題,幫助教師進步。同時,業(yè)務領導及教研員分別是一個年級組的核心成員,必須參與該組的教研活動。
2 專題研究:在近幾年的園本教研活動中,我們結合幼兒園教師的實際問題,圍繞音樂欣賞、早期閱讀方面的選材問題、教法問題、學法問題、園所管理發(fā)展問題,與教師們一起開展了針對問題解決的專題研究活動。
關于音樂欣賞:生成專題的原因——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是我園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比較難以把握的,不能準確把握音樂欣賞的重點是“欣賞”,多是引導幼兒去學習節(jié)奏、簡單模仿進行打擊樂練習、或是學習歌唱;要解決的問題——讓教師學習了解多通道參與理論與音樂欣賞的關系,學習多通道理論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的應用:尋找?guī)椭處煹牟呗浴w驗式的研訓,采取各年級組“一課多研”與園際間“同課異構”的方式。
關于早期閱讀:生成專題的原因——早期閱讀是否等同于識字?如何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的讀物?開展集體性的早期閱讀的方法等;要解決的問題——探索早期閱讀的活動組織;尋找?guī)椭處煹牟呗浴鸭P于開展早期閱讀方面的研究,選取優(yōu)秀的經(jīng)驗,組織教師先學習再實踐;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的分別集體備課、同課異構——各年級組的同課異構——圍繞同一閱讀內容,中大班的同課異構——小班有趣的折頁書的同課異構。
關于《心目中的好課大家談》沙龍式研討活動:究竟如何組織教學活動才是好的、優(yōu)秀的?管理者、執(zhí)教者都在尋求較為客觀真實的答案,都在尋求課堂的有效性,前者為了提高總體保教質量,后者追求教學活動的時效,二者的目標一致。在前兩個專題研究的基礎上,管理者與執(zhí)教者平等地進行沙龍式研討。在觀摩大班早期閱讀《十一只貓做苦工》后,借助喻體“一串珍珠項鏈、一盤好菜、一場乒乓球賽”來探討什么才是好課。
3 專業(yè)引領:充分發(fā)揮專家、各級各類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既搭建平臺促進骨干教師的再成長,同時充分進行了資源共享,起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
4 課題研究:用來解決我園在踐行《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集體性困惑,這種“困惑”對幼兒園整體發(fā)展具有導向性、推進性的作用,例如:“如何環(huán)境育人”、“什么是有效師幼互動”、“區(qū)域活動如何常態(tài)化”等,將這種“困惑”以課題的形式進行研究解決。實踐證明,課題研究是提高素質教師的一條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它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助于激發(fā)教師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
幾年來園本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認識到了服務是有效園本教研活動的基本保障。在開展教研活動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搜集相關資料,制定教研活動方案,明確教研活動的目標;在組織教研活動過程中,主持人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不僅能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還要學會拋接問題,能夠有概括、總結、引領、提升的能力,以幫助教師提煉有效經(jīng)驗,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