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秋天,我有幸成為珠海市金海岸中學高三(5)班的班主任。當時的這個班級,幾乎聽不到任何正面消息,聽到的盡是“班風不正”“學風不濃”“考試作弊”“人心不齊”“問題學生多”之類的負面消息。一學年過去后,這個班出現(xiàn)了極大的改觀:班風正、學風濃、師生關系和諧,并在高考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對這樣一個特殊班級,我采用的是一種特別的方式:將我的“兩顆心”交給學生。
用“愛心”撫慰他們的心靈
剛接手這個班時一個家長給了我一封信,內容是這樣的:我是某學生的媽媽,有些心里話要對您說。我這個孩子性格內向,和家庭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今年8月我家發(fā)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他爸爸因工廠拆遷后找了一份臨時工,在一家絲綢服裝廠打樣板,做了一個多月,有一些壓力,晚上失眠,后來患上了抑郁癥,現(xiàn)正處在治療、康復期,對兒子教育和心理溝通有困難。希望老師在學習和做人方面多關心我的孩子,嚴格要求他,使其在學習上能上一個臺階。
接到這封信,我心里陡添了幾分沉重,類似有這樣那樣困難的家庭在我們班有一半以上:單親家庭、父母下崗、父母在外地,家庭教育環(huán)境很不理想等,有的父母很焦慮,或干脆放任孩子,處于無作為狀態(tài)。班中大部分孩子性格內斂,不善溝通,行為比較渙散。針對這種情況,我就用“愛心”的寬厚來經(jīng)營班級,用家訪的方式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用教育的策略去管理班級,用情感去愛他們,去信任他們,去開啟他們脆弱的心靈。
在班級管理中,我始終將自己“與人為善”的愛心和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后進生,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讓后進生感受到集體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安排座位時,我堅持好、中、差搭配,要求優(yōu)生幫助差生;課堂提問方面,我激勵后進生踴躍發(fā)言,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師的授課中,少一點思想開小差;班級活動,我不忘留給他們一展身手、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對父母離異的學生,我經(jīng)常與他們交談,解開他們思想上的困惑,把家庭不和諧帶給孩子的心理障礙盡可能多地化解掉。對屢教不改的后進生,我寓愛于嚴,做到嚴中有愛。
用“誠心”贏得他們的信任
多年的班主任經(jīng)驗讓我知道:與優(yōu)生相比,后進生的自尊心更強。因為學習不好或紀律差,長期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層“硬殼”,但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諒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們犯錯,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見,以誠對待,切忌動不動當眾批評、挖苦,或者變相體罰,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加轉化工作的難度。
有一次,班里一女生寫給班主任的周記內容太偏激,我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評語就把本子放在了一邊,后來竟忘了這事。等到第二周翻到她的本子時,就見到幾行用紅筆寫的字:“為什么別的同學都有評語,惟獨我沒有,難道是看不起我?別逼我去恨你,遭我恨的人,我會報復的,甚至會殺了他!”當時,我看到這些文字,并沒有立即找這個女孩,因為我知道,這肯定是個非常敏感脆弱甚至有些自卑的孩子,教育她需要找契機。于是我故意漏批一個男生的周記。本子發(fā)下去后,那男生舉起手,說他的本子漏批了。我抓住這個契機,講明自己批改周記的方式,并告訴同學們,如果老師漏批了,不是因為看不起某位同學,而是真忘了,請同學原諒。后來那女生一直和老師保持著很好的關系。
教師的“誠心”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發(fā)掘和肯定上。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我試著吸收后進生參與班級管理和班級活動,讓他們承擔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在管理中、在完成某項活動過程中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他們提供展示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形象的舞臺。實踐證明,這種委以任務的方法不失為轉化后進生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使后進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在班級中有一種歸屬感,并漸漸獲得自信。
(作者單位:廣東珠海市金海岸中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