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還在鄉(xiāng)村教書。
時間清澈如河水,人干凈得就像一張白紙。但高考的壓力照樣山大。
面對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拿雞屁股當銀行的農(nóng)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的孩子——鯉魚跳農(nóng)門。至于跳出去之后怎樣,那個時候,我太年輕了,根本沒有多想。
為了搞好學習,我想一攬子解決學生思想的旁逸斜出,讓他們像白楊樹一樣筆直地生,筆直地長,直沖云霄。所有能想到的方法我都用上了,譬如做四大調(diào)查:你知道農(nóng)村的貧困嗎?你知道農(nóng)民的艱辛嗎?你知道父母對你的期望嗎?你有信心改變未來嗎?孩子們的斗志和吶喊,完全被激發(fā)。
譬如把夢想裝在一個大信封里,孩子們親手制作,封條封好,掛在講臺的上方,每天看著自己的夢想,為一個夢而奔跑。這樣一來,所有的學生都不敢放松,不會懈怠。熱血注定要燃燒,高高地張貼在最前方。
譬如讓學生們承擔校園里的種樹任務(wù),告訴孩子們,那些樹,從此就和我們一道成長。會有風,會有雨,但所有的一切,都不能阻止一棵樹向著藍天。更重要的是,有一天,孩子們走了,但在校園里留下了美好的東西,將來的學生看到樹,會想起我們,想起我們奮斗的模樣和茁壯的生命。那個時候,老師就會和他們說起,這是誰種的樹,那天她穿著什么樣的衣服,她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生,她現(xiàn)在考在哪所學校。一棵樹,鏈接了未來,既有了時間感,也有了空間感。這樣溫情脈脈的講述,非常煽情,非常有效。
所有人都拼了。
每天晚上,九點半熄燈之后,50多支蠟燭一起點亮,星星之火,一天天燎原……
高考的結(jié)果出來了,我們?nèi)〉锰卮筘S收,300%完成指標,宣傳橫幅都掛到大街上去了。一連很多天,我都沉浸在喜悅中,我認為我的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
直到有一天,一個我最為倚重的女生,也是考得最理想的孩子,姓汪。在大學里給我寫了一封信,信很簡短,還附錄了一篇文章。
信中說,她考了一所很好的學校,但她依然不快樂,因為在高中,除了學習,她失去了很多東西。她還委婉地告訴我,我很好,為學生付出了很多。但不知為什么,她害怕我的眼睛,因為在我冷峻的眼睛里,她沒有看見愛……
附錄的那篇文章題目是《最難忘的眼睛》。
內(nèi)容是說清華附中有一個老教師退休,那個教師教學水平一般,但深受歷屆學生喜愛。學校想在他退休之際,探究其中的原因,于是,做了一個問卷調(diào)查。
來自天南海北的孩子給出的答案驚人一致:忘不了教師那一雙眼睛。
那種熱烈的、溫和的、持久的、充滿欣賞的眼睛,那雙眼睛里裝滿了愛。很多年之后,甚至在孩子們離開校園走入社會之后,那雙眼睛還溫暖著他們,讓他們不懼于前行……
收到信的那天晚上,我喝了酒。
我一直沒有給那個學生回信。但我想,從那個晚上,我真正學會了教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