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園園 孫殿恩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它對克服當前初級中學田徑教學困難,促進教師教學觀念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一、初級中學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觀念問題
新課標的的內涵是健康第一,淡化技術教學,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對于以往教師放羊式、主裁式的教學觀念形成一定沖擊。目前多數(shù)學校田徑教師尚不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角色也很難轉變?yōu)榉照?,對于運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構建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想法還很少。
2學生興趣問題
目前初級中學田徑教學存在內容單一、場地器械不足等問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學習田徑的興趣。另外,學生在田徑課程上的學習多數(shù)為教師主導一切,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方式問題
田徑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雖然在實踐中有一定效果,但其教學主旨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多數(shù)教學只注重的技能的傳授,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缺少發(fā)散性、討論性、趣味性的組織形式。另外,田徑學習需要一定的身體素質,學生身體素質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性,學習方式、思維也不相同,教師目前的教學還不能完全考慮到這類因素。
二、新課標對初級中學田徑教學的影響
1教學理念與教材的拓展
新課標的理念是繼承與發(fā)展,徹底摒棄之前田徑教學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標對田徑教材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因此,田徑教材的選擇可以依據(jù)推動學生為主體的發(fā)展目的,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組織的形式也可以多元化,教學模式向感性與理性相結合、趣味與開發(fā)能力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向轉變。
2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新課標強調學習評價的多元化、科學化。它需要掌握學生體能和技能的情況,更好地對學生學習情況和表現(xiàn)進行評價。考核目標因人而異,注重差異化,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田徑考核中,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既要對身體素質進行評價,又要對運動技能進行動態(tài)評價,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學習成果的有效性。
三、新課標背景下初級中學田徑教學策略
1注重原理認知
現(xiàn)階段,中學田徑教學多以傳授運動技能和鍛煉身體素質為主,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對運動技能、身體鍛煉和田徑原理的認識,缺乏對學習階段影響學習因素的分析。因此,今后的田徑教學,在傳授技能和鍛煉身體的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技能運動背后理論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把握學習階段影響技能形成的各種內外因素,使學生能夠在掌握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加深原理認知和對影響因素的修補來提高自身的田徑學習水平。
2注重快樂學習
新課標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興趣的培養(yǎng)建立在學生對學習過程產生快樂感受的基礎上。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在一種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環(huán)境中,在沒有等級和鼓勵學生自我評價的環(huán)境中,可以獲得心理安全,這種心理安全應該是快樂的。田徑教學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教師要以組織者的身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學習的自由環(huán)境,促進學生快樂學習。
3注重參與學習
學生學習田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方向,參與式地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并能形成自己的學習問題,決定自己的學習行為路線,承擔自己的學習后果。這樣就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使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參與和自我發(fā)展。
4注重意義學習
有意義的學習需要學生不僅掌握需要學習的基本內容,更需要使個體的行為、態(tài)度、個性以及體驗與學習結合起來。只有學生在認識到田徑學習與保持和增強自我有關,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田徑的學習活動中,因此,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對學習的認知。
田徑教學是初級中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新課標的頒布對消除教學中教師觀念陳舊、學生被動學習和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初級中學的田徑教學,應注重原理認知,使學生能夠快樂學習、參與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作者單位:山東德州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