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俊晌 張勛 成軍
鼻中隔穿孔;下鼻甲;修補術
外傷性鼻中隔偏曲、鼻中隔骨折或鼻中隔手術中術者操作不當,均可造成鼻中隔穿孔,臨床上并不少見,傳統的修補方法由于修補材料不足、固定困難、移植物移位或缺血壞死,明顯降低了成功率,尤其是對鼻中隔的大穿孔。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采用帶蒂下鼻甲黏膜瓣加自體顳肌筋膜修補鼻中隔大穿孔15例,療效顯著,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齡17~62歲,平均年齡36歲;穿孔直徑1~2cm;穿孔位于鼻中隔前中部,均為陳舊性穿孔;鼻外傷所致6例,鼻中隔偏曲手術后發(fā)現6例,有鼻腔操作(填塞或燒灼)病史2例,原因不明1例。
1.2 手術方法 15例患者經術前檢查無手術禁忌證,術前準備、體位及麻醉方法按常規(guī)局麻鼻內鏡手術操作。(1)取筋膜:取自體顳肌筋膜,大小超過穿孔直徑1~2 mm,將其壓平、晾干、修剪,乙醇固定后,待其硬度及韌度適宜,備用。(2)移植床制作:沿穿孔緣周圍,以神經剝離子小心分離雙側黏膜,遇瘢痕行銳性分離,形成環(huán)形黏膜袋,注意操作輕柔,勿加大穿孔,形成新鮮創(chuàng)緣。(3)修補穿孔:將事先備好的顳肌筋膜植入黏膜囊,雙側黏膜復位,使其充分貼附,用浸有膠原蛋白的明膠海綿固定鼻中隔的一側,另一側取下鼻甲黏膜瓣;以黏膜刀于下鼻甲下方附著處切開黏膜達骨膜下,以神經剝離子小心剝離黏膜瓣,保留蒂部,黏膜瓣呈舌狀,翻轉黏膜瓣,使其骨膜面貼合于穿孔的創(chuàng)緣上,再以可吸收縫線縫合黏膜瓣及穿孔緣,前、上、下各間斷縫合1針,后緣不易縫合,保持游離狀,貼附于對側顳肌筋膜,縫合部位以浸有膠原蛋白的明膠海綿保護,術畢鼻腔填塞凡士林紗條。
72 h抽出凡士林紗條,清理鼻腔后,以明膠海綿保護創(chuàng)面,1周出院,出院后以復方薄荷油點鼻,避免鼻腔結痂;術后1個月,門診復查斷蒂,可見黏膜瓣紅潤,穿孔修補嚴密,所有患者鼻中隔穿孔愈合良好。
對于鼻中隔穿孔修補,既往報道的減張縫合法[1]、下鼻甲黏膜瓣修補法[2],貫穿縫合法[3]均取了良好效果,我們曾做過多種嘗試,體會其各有優(yōu)缺點,成功的關鍵在于血管床有豐富的血供和足夠面積的修補材料。本組病例選擇下鼻甲黏膜瓣,其血運豐富,取材方便,成活率高,修補時再加以縫線固定,位置確切,不易移動;顳肌筋膜取材方便,不受穿孔大小的影響,先用顳肌筋膜封閉穿孔的一側,移植于環(huán)狀黏膜囊之間,再以膠原蛋白固定,既增加了鼻中隔的牢固性,又彌補了下鼻甲黏膜瓣斷蒂后穿孔后緣遺留的裂隙,而帶蒂的下鼻甲黏膜瓣無疑會促進顳肌筋膜的血供,同時選用兩種材料修復鼻中隔穿孔,簡單易行,手術成功率高,值得臨床推廣。
1 羅建城.帶蒂鼻腔底黏膜骨膜瓣修補鼻中隔穿孔11例.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19:935-936.
2 葉長發(fā).鼻甲粘膜鼻中隔穿孔修補術.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1,18:175-176.
3 劉新華,朱加衛(wèi),師克忠.夾層法鼻中隔穿孔修補術.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7,32: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