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050024) 張家輝
內蒙古師范大學數字星球系統(tǒng)實驗室(010022) 徐寶芳
國內對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
河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050024) 張家輝
內蒙古師范大學數字星球系統(tǒng)實驗室(010022) 徐寶芳
我國第八次基礎地理教育課程改革已走過十個年頭。目前,《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已經發(fā)布,《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的修訂也將開展。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研制和修訂應當重視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的成果,汲取不同國家或地區(qū)地理課程標準中的營養(yǎng)。那么,國內關于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的現狀如何呢?為了對此有全面的認識,筆者通過如下途徑搜集2001~2010年的相關文獻:①查閱三大地理教育期刊(《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和《地理教育》)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②查閱地理教育理論著作;③利用中國知網和重慶維普進行檢索、篩選。筆者擬從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橫向比較、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縱向比較、國際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和外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縱向比較等方面進行梳理,總結2001~2010年我國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成果,反思其問題,展望其未來。這樣有利于推動我國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有益于促進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研制和修訂,有助于深化我國地理課程改革。
1.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橫向比較研究:方興未艾
隨著香港、澳門的回歸和兩岸關系的積極發(fā)展,兩岸四地間的地理教育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兩岸四地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亦有所加強。
關于內地和澳門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宮作民、黃逸恒比較分析了內地和澳門高中地理課標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時安排、教學實施方法指引和教學評量等方面。[1]
關于內地和香港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史立志從內容組織形式和內容標準構成等方面比較分析了內地和香港的初中地理課程標準[2],趙國軍、李晴從課標結構、課程目標、內容結構和內容設計等方面比較分析了內地和香港的高中地理課程標準[3]。從中可知,香港初、高中地理課程都采用“議題為本”的結構,對內地地理課程的設計具有借鑒作用。
關于兩岸四地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張家輝、徐寶芳從課程目標的結構、內容和陳述三方面,對兩岸四地高中地理課程目標進行了專題比較研究。從中得出地理課程目標的三個特點,并對兩岸四地高中地理課程目標中存在的問題分別提出了修改建議。[4]
總的來看,兩岸四地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日益受到關注,但依然存在研究所占比例小和專題比較研究少等問題。
2.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縱向比較研究:碩果累累
關于課標結構。研究者大都認為,地理課程標準的結構層次清晰,要素詳盡,尤其是增加了前言部分??梢钥闯?,課標結構的設計更加理性。
關于課程目標。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名稱、結構和內容等方面。第一,名稱方面。袁孝亭、王向東指出,20世紀初中地理課程目標的提法不斷變更,依次是“目的”—“目標”—“說明”—“教學目的”[5];第二,結構方面。袁孝亭、王向東認為,百年來地理課程目標的結構層次逐漸清晰,還細述了三維目標名稱的變化[6];第三,內容方面。論者對三維目標的演變進行了探討。林培英指出,從1948 年的課程標準開始,把地理知識學習作為第一條目標的做法,至今沒有改變過[7];張洙等認為,建國以來地理技能目標的內涵日益豐富并向高層次發(fā)展,與知識目標的關系由輔助轉向并列、交融[8];論者大都認為,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地理新課改的一大亮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內涵日益豐富,地位得到提升。
關于課程內容。已有研究主要涉及編制基準、選擇、組織和陳述等方面。第一,編制基準方面。王向東、王海霞分析了近百年地理課程內容的演變后,提出了地理課程內容的三個編制基準[9];第二,選擇和組織方面。王民認為,地理教學大綱是從地理學科的角度來選擇和組織知識的,地理課程標準更多是從培養(yǎng)公民地理素養(yǎng)的角度來選擇和組織知識的[10];第三,陳述方面。研究主要突出了初中地理課標所采用的“主題分級”陳述格式和行為目標陳述方式的優(yōu)點。
關于實施建議。薛梅[11]和馬楠[12]分別對初中和高中的地理課程標準中的實施建議進行了縱向比較。可以說,實施建議中融入了現代教育理念,在指導上也具有較強的彈性。
研究表明,地理課程標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正如李家清、李文田所說,地理課程標準與地理教學大綱相比,提法更科學、結構更合理、內涵更豐富、指導性更強。[13]
3.國際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百花齊放
這里所說的國際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包括外國地理課程標準之間的比較與中外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后者研究居多。
(1)外國地理課程標準間的比較研究
關于課程目標。研究者主要從結構、內容和陳述三方面進行論述。第一,結構方面。袁孝亭、王向東分析了世界初中地理課程目標的結構[14],林憲生將地理課程目標分為高度概括型和具體規(guī)定型[15];第二,內容方面。研究顯示,外國地理課程目標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各國地理課程目標及內容存在一定差別。[16]此外,林憲生也比較分析了世界地理課程目標的內容走向[17];第三,陳述方面,已有研究多提倡使用行為動詞,具有層次性和可測量性。
關于課程內容。樊杰等人將地理課程內容體系及結構歸納為3種模式:單純考慮內容而不對階段做具體規(guī)定的內容體系,將傳統(tǒng)系統(tǒng)地理內容與區(qū)域地理內容劃分為階段明顯又循環(huán)進行的內容體系和結構,主題形式的課程內容體系和結構。[18]李家清還指出,高中地理課程內容組織以區(qū)域學習或專題學習為基本結構。[19]
關于實施建議。第一,教學建議方面。研究表明,許多國家的地理教學策略具有兩大特點:突出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和積極倡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20]第二,評價建議方面。論者認為,許多國家明確規(guī)定了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使用行為目標表述評價要求,把目標、內容與評價相結合。[21]
外國地理課程標準間的比較研究是國內地理課程標準研制的基礎性工作。通過對世界主要國家地理課程的目標、內容和實施等方面的研究得出若干啟示,從而為國內地理課程標準的研制提供有益參考。
(2)中外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
關于課程理念。吳曉燕[22]和楊代虎[23]都對中美地理課程理念進行了比較分析,且都認為,中美地理課程理念的共識大于差異。
關于課程目標。有論者對課程目標的結構層次和內容進行了研究。第一,就結構層次而言,王小禹[24]、朱哲[25]和朱娜[26]分別對中美、中韓和中英地理課程目標的結構層次進行比較,都認為地理課程目標應具有遞進性;第二,就內容而言,已有研究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類具體目標進行論述。通過中外地理課程目標比較研究得出了兩大共識,即地理課程目標應具有遞進性和重視培養(yǎng)地理實踐能力。
關于課程內容。已有研究主要涉及課程內容的組織、選取和價值取向等方面。第一,組織方面。不僅探討了我國與日本、美國地理課程內容的不同組織方式的利弊,而且討論了中英地理課程內容的不同展開方式的優(yōu)劣;第二,選取方面。研究顯示,美國強調選取地理觀點內容,而英國和俄羅斯都非常重視選擇鄉(xiāng)土地理內容;第三,價值取向方面。顧紹琴認為,我國以知識為主線,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而英國以教學要求為主線,重要求[27]??梢哉f,不同國家地理課程內容的組織、選取和價值取向并不相同,這主要與該國的教育傳統(tǒng)、課程觀念、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地理科學進展對中學地理教育的要求等密切相關。
關于實施建議。首先,教學建議方面。有論者認為,英國更注重探究式和實踐活動為主的學習方式[28],而德國形成了“學?!鐓^(qū)(含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空間教育方式[29];其次,評價建議方面。研究者大都發(fā)現,美國地理課程標準具有一個比較完善、成熟的評價機制。史學保、宋昌華認為,澳大利亞重視學生的學術研究,評價具有定量化特征。[30]從中得知,應提倡積極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同時還應注重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和多樣化的評價方法。
綜上,研究者從多方面展開中外(包括中美、中英、中日、中德、中俄、中澳、中法和中韓)地理課程標準比較,從中可得出若干啟示。但我國研制地理課程,一定要立足本土實際,衡量某些觀點和做法是否適合且利于我國地理教育的發(fā)展,切不可盲目崇拜,迷失自我。
4.外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縱向比較研究:少有問津
研究外國地理課程標準的演進,有助于把握外國地理課程改革的特點和趨勢,為我國地理課改提供若干啟示或警示。然而,研究外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縱向變化的極少。新世紀初,畢超闡述了英國于2000年新修訂的《國家地理課程》的四個方面變化[31]。
1.研究對象:采用的課程標準或過時或遺漏,研究價值有所降低
由于研究者不及時跟蹤國內外地理課程改革動態(tài),在做研究時采用了過時的課程標準作為研究對象。這種現象多次出現在中外地理課標比較研究之中。例如,有研究者于2002年9月發(fā)表的文章中,僅使用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頒布的初、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為研究對象,沒有展示出我國地理課程發(fā)展的最新狀況。再如,有研究者并沒有及時關注外國地理課程改革的動態(tài),選擇外國過時的地理課程標準與我國最新的地理課程標準進行比較。這種研究的價值會有所降低。
此外,開展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縱向比較研究時,盡量不要忽視教育部于2002年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有人誤認為,只要擁有了《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 地理卷》,就擁有了我國地理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所有文件。其實不然,教育部已于2002年頒布了修訂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當時,“高中地理教學大綱還要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并存一個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對現行高中地理教學大綱進行一些局部的修訂確實是必要的。”[32]可見,這個“去括號”的、正式版的高中地理教學大綱載負著一定的歷史使命。
2.研究內容:地理課程目標與內容研究較多,其它部分研究不足
國內對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理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兩大方面。究其原因,其一,地理課程目標和內容是地理課程標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二,二者研究的細小方面較多,便于開展比較研究。地理課程目標比較研究涉及目標的稱謂、結構、內容和陳述技術等方面。地理課程內容比較研究涉及內容的結構、選擇、組織和陳述格式等方面。其實,課標結構、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設計思路、實施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科書編寫建議、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建議)等都是地理課程標準的組成要素,都是值得研究的。由于地理課程標準的各組成要素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倘若在研究中對地理課程標準的其它要素重視不夠,將不利于對地理課程標準的整體理解和把握,也不利于地理課程標準的修訂和完善。
3.研究方式:研究視角、方法與思路較狹隘,研究選題亟待拓展
對于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橫向比較研究,不管是整體比較,還是專題比較,都顯得格外的少。對于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縱向比較研究,涉及“全國版”初、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整體和專題縱向比較研究的很多,而研究滬、港、臺初、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演進的極少。這很可能與大陸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視野、研究方向和掌握的資料等因素有關。對于外國地理課程標準間的比較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新世紀初的前三年,原因在于,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研制需要研究世界地理課程標準,把握世界地理課程的發(fā)展狀況。對于中外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一方面,整體淺層比較研究較多,專題深入比較研究不足。這與研究者本人的研究視角、課程思想和掌握的國外地理課程的資料多少有關;另一方面,以中國和某一個外國的地理課程標準進行比較研究的很多,而以中國和幾個外國的地理課程標準一起進行比較研究的很少,這方面尤其需要加強。對于外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縱向比較,研究太少。總的來看,國內對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的研究呈現出如下特點:我國縱向比較研究較多,橫向比較研究不足;中外橫向比較研究較多,縱向比較研究不足??傮w來看,整體淺層比較分析較多,專題深層比較研究不足。
4.研究結論:得出啟示較多而提供警示極少,指導操作力度不夠
研究結論方面,研究者大都通過比較研究,或提出不同國家或地區(qū)地理課程標準的特點,或為我國大陸地理課程標準的修訂提供若干建議,而極少有研究者得出為我國地理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一些警惕作用的結論。前者的研究思路當然正確,但我們也有必要關注后者。因為借鑒的內容不僅包括成功的方面,還應包括失敗的教訓。通過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得出特定時期不同國家或地區(qū)地理課程標準中存在的若干缺點和教訓,可為我國地理課程的發(fā)展提供一些警示,從而少走彎路。
另外,有些研究者通過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得出利于我國內地地理課程標準修改的若干建議,但多提供修改的大致方向,而未指出具體的修改方法。例如,通過中外地理課程目標的比較,得出應增強我國地理課程目標操作性的建議,但如何增強課程目標的操作性,卻沒有從研究中得出啟示或有所思考。
1.關注世界課改動態(tài),研究多種地理課標
把握世界各地地理課程改革的動態(tài),不僅是在研制和修訂我國地理課程標準前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應當是平時作為一個地理課程研究者的責任。那么,對于地理課程研究者,如何搜集不同國家或地區(qū)地理課程標準呢?常用方法包括搜索課程文件所在網站、查閱原文或翻譯的文獻、關注相關論文的參考文獻和加強地理教育工作者之間的交流等。[33]筆者建議,如果不是特意去研究某個舊的地理課程標準,突出其獨特價值,則一般以同時期不同國家或地區(qū)最新發(fā)布的地理課程標準為研究對象,展開整體或專題的橫向或縱向比較研究。
2.拓寬研究選題視角,深化專題比較研究
(1)加強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橫向比較研究
首先,新世紀前后,我國頒布的地理課程標準不只是“全國版”,還包括上海市中學地理課程標準,香港地理課程及評估指引,澳門地理試行大綱,臺灣地理課程綱要等。其次,初中地理課程的設置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并舉,即反映在課程標準方面,教育部除了頒布《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之外,還頒布了《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義務教育初中科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這些都為開展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橫向比較研究提供了條件。此外,由于兩岸四地有著相似的教育文化背景,加強兩岸四地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很可能會得出適合且利于內地地理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啟示。因此,可以圍繞如下選題開展研究:全國版和上海版初中(高中)地理課程設計的比較研究;海峽兩岸高中地理課程標準難度的定量比較研究;兩岸三地(這里指內地、香港、臺灣)初中(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編寫特點比較研究;兩岸四地初中(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評價部分比較研究等。
(2)加強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縱向比較中的“冷點”研究
這里所說的“冷點”研究包括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縱向比較研究中較少涉及的細小方面研究,除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之外的其它課程標準組成要素的縱向比較研究,滬、港、澳、臺初中(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演進??梢試@如下選題開展研究:初中地理課程標準與地理教學大綱難度的定量比較研究——以“氣候”部分為例;近30年我國地理課程性質的演變;我國初中地理教學方法的百年演變——基于課程標準文本的研究;香港高中地理課程及評估指引的演進等。
(3)加強國際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與外國地理課程標準的縱向比較研究
我們不僅要把握美國、英國、日本、德國、俄羅斯等國地理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動態(tài),還需了解澳大利亞、芬蘭、加拿大、新加坡、印度、法國等國國家地理課程標準。隨著世界各地地理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地理課程標準的不斷修訂,可圍繞如下選題進行研究:世界高中地理課程目標的核心訴求;從國內外地理課程標準透析地理探究能力;中芬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中澳國家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地理基本學習標準的演進;日本高中地理學習指導要領的演進;英國KS3國家地理課程標準的演進等。
3.提出具體修改建議,增強結論的操作性
在研究結論部分,僅得出淺層啟示,不提及具體的修改方法也是可行的。但筆者建議,開展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應當立足本土,參考所研究國家或地區(qū)地理課程標準的優(yōu)點和特色,指出我國內地地理課程標準修改的具體方法,甚至可以以舉例方式說明此修改方法可行。這樣利于增強說服力,提升研究價值。
4.加強課標比較的元研究,指導研究順利開展
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的元研究,即研究如何開展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加強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的元研究,規(guī)范理論建設,有利于指導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的正確開展,訴求研究的實用價值??蓢@如下選題進行研究: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的模型構建;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的方法論原則;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的研究范式;我國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的作者群特征等。
[1]宮作民,黃逸恒.中國內地與澳門高中地理課程大綱的比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史立志.中國大陸與香港特區(qū)初中地理教材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6-7.
[3]趙國軍,李晴.大陸與香港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J]. 地理教學, 2009(10): 6-7.
[4]張家輝, 徐寶芳. 兩岸四地高中地理課程目標比較分析[M/CD]. 2010年兩岸四地中學地理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2010.
[5][6][14]袁孝亭,王向東.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地理課程改革——《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解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林培英.我國大陸地理課程發(fā)展中課程目標變化的討論[J].地理教育,2007(1): 8.
[8]張洙,李家清,陳實.建國以來我國高中地理技能目標的演變探析[J].地理教育,2010(6): 53-54.
[9]王向東,王海霞.地理課程內容的歷史演變與編制基準[J].地理教學,2008(3): 7-10.
[10]王民.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對比分析: 高中地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11]薛梅.對現行國家《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的探討與思考[D].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 2003:37.
[12]馬楠.《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與《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比較[D]. 蘭州: 西北師范大學, 2006:41-43.
[13]李家清,李文田.中學地理課程改革30年回顧與啟示[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9(1-2):5.
[15][17]林憲生.地理教學基本理論問題[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6][19][20]地理課程標準研制組.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4.
[18][21]樊杰等.中國的地理基礎教育問題研究——兼論我國中學地理課程標準的目標與內容結構[J]. 地理研究,2001(5):530-532.
[22]吳曉燕. 中美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D].福州: 福建師范大學, 2002:17-18.
[23]楊代虎. 中美地理課程標準對比研究——以普通高中學段為例[D]. 南京: 南京師范大學, 2005:14-21.
[24]王小禹. 中美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 2006: 10-20.
[25]朱哲. 中、韓初中地理(社會)課程比較研究[D]延邊: 延邊大學, 2007:27.
[26]朱娜. 現行中英地理課程設置比較研究[M]. 武漢: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
[27]顧紹琴. 中英兩國地理課程標準比較[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9(11): 16-17.
[28]赫興無. 中英中學地理課程比較研究[J]. 新鄉(xiāng)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5):72-74.
[29]姜小燕.中德地理課程內容與環(huán)境教育相關性分析——以地理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內容為例[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
[30]史學保, 宋昌華.中國與澳大利亞地理課程標準對比分析[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0(3): 58.
[31]畢超.英國2000年修訂版《國家地理課程》的新變化[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02(4): 61.
[32]陳澄,陳昌文.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修訂、“扶正”[J]. 地理教學,2002(6): 20.
[33]張家輝. 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 文件搜集、選題視角與注意事項[J]. 地理教育, 2011(11):46.
生實際出發(fā),以中等和中等偏上的學校為主要對象,兼顧重點中學和偏遠農村中學,力求教材適應北京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和北京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在編寫過程中,結合了本地域的自然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狀況、文化教育水平的特點,充分利用北京地區(qū)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等社會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開發(fā)適宜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北京地區(qū)學生生活經驗的特點,著重補充了一些地理圖片幫助學習、拓寬了解;在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等地理信息載體認識和解決地理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大中城市也具備了相應的社會資源條件和教育條件。因此,從上述特點來看,通過在北京地區(qū)多年的試用,北京版教材已具備了在我國的大中城市及較發(fā)達的地區(qū)推廣使用的條件。
綜上所述,北京版與人教版初中地理實驗教科書在內容結構、體例設計、欄目系統(tǒng)、圖像系統(tǒng)和適用范圍等方面各具特色,這也符合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多樣化的基本方針,以提高課程教材對我國多民族、各地經濟文化發(fā)展不平衡、教育條件和水平差異較大的基本國情的適應性,也是此輪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的重要任務。教材多樣化的實質就是教材的特色化,只有具有不同特色的教材,才能真正形成教材的多樣性。北京版、人教版和其它版本地理教科書的編寫出版,也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做出的實質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