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鐘正林
蓬安的美妙,與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有關(guān)。陽春三月,去了趟蓬安,自然就領(lǐng)略了蜀中有名的才子才女的才氣和愛情佳話。話說司馬相如去朝廷供職后也非圣人,如現(xiàn)代人一樣情意思遷,有一路上導(dǎo)游給我們講的他寫給卓文君的詩為證:
“一別之后,二地懸念;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爾怨?!?/p>
民間傳言說這首“從一到萬”的詩沒有寫到“憶”,“憶”同“意”,沒“憶”就是沒意思,對曾經(jīng)恩愛的佳人卓文君已經(jīng)沒意思了。這首詩實際上是一封休書。卓文君是何許人,蜀中難得的才女也,他當(dāng)然明白郎君這首詩的意思,讀后心里雖然十分難過,還是以詩為信,回復(fù)了相隔遙遠(yuǎn)的郎君,表達(dá)自己矢志不渝的情感。
“萬言千語說不盡,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yán)溆隄不ǘ耍脑妈凌宋袋S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zhuǎn),飄零零二月風(fēng)箏線兒斷,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p>
卓文君的詩是以司馬相如的格式而從“萬到一”倒著寫的,是有自己的用意的,就是要把郎君的意思給顛覆。據(jù)說司馬相如看了卓文君傳過來的詩后,很是后悔,馬上就啟程回到了她的懷抱,可見這首詩的魅力。真是很有意思。但我懷疑這兩首詩都是后人杜撰的,即使相如真的有意欲休妻這么回事,那首詩也不至于如此神奇。當(dāng)下各地都在爭奪名人,提高本地區(qū)知名品牌。重要的不是司馬相如是出生在邛崍還是成都,而是兩個人的這兩首詩調(diào)起了我對蓬安的“胃口”。
來到了蓬安的凌云山,時間已是中午。山不高,樹木也不多,看得出是近些年退耕還林后長起來的,過去的濫砍亂伐留給山的光禿依然存在。好在山上有一座三清殿,三清殿門前有四塊形似烏龜?shù)拇笫^,殿前的闊地上鑲有烏龜和蛇組成的玄武圖案,彌漫出濃郁的道教氣氛。三清殿的背后有塊特大的烏龜石,石上有個湯圓大小的小洞,離山路有兩人多高。導(dǎo)游介紹說,這龜石特靈,凡是想求子的,只要是背對著把石子甩進(jìn)去,回去后愿望自然就會實現(xiàn)。于是乎,一行男女就都嘻哈著撿起路上的石子朝里甩,自然是甩進(jìn)去的少。年已半百的黃副總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撿起石頭朝里甩時惹來了大家的笑話,有人說你都是夕陽紅了,還有啥想法?黃副總的臉一下紅到了耳根子。
登上小山包,道士說三清殿的位置乃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這一方難得的風(fēng)水寶地,更難得的是,站在殿后的小山包上,可以看見對面山上的兩尊睡佛。我和楊總編輯就順著道士手指的方向莊重地去看,果然就看見了對面逶迤的山形極像仰臥著的佛,并且稍微移動下視角,另一端的山形也像一尊仰臥的佛,與前邊的睡佛抵腳而眠。高大的楊總昂著頭瞇著眼看了會說,看來你們這凌云山有兩尊睡佛的書要重新寫,我們這些有福之人看見的是三尊睡佛。邊說著他就從望佛亭的檐角指給那位道士看,我們幾位也循著他指的方向看,果然就看見在兩尊抵腳而眠的睡佛的中間還有座起伏的山包。楊總說,你們瞇眼看,她的頭,尤其是下巴極其圓潤,下巴下沒有喉結(jié),這尊睡佛就是觀音。他這一說,幾個女士都驚顫顫地說,就是,就是,好像呵,好像呵!我偏著頭,左看,右看,山包是有些像一個人的大頭,但卻無論如何也看不出楊總所說的觀音的效果??磥?,我這個半生清苦伺奉文字的人不會那么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