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勤 岳 強
(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哈爾濱 150080;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 200083)
〇語言的結構維度
論屬有關系*
——以俄漢英語為例
李 勤 岳 強
(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哈爾濱 150080;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 200083)
屬有關系是語言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這種關系及其表達結構在俄、漢、英3種語言中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尤其對俄語而言,屬有句研究得還很不夠。本文首次嘗試以俄、漢、英3種語言為例,對比分析其屬有關系的表達方式,通過分析對屬有關系進行科學界定,論證屬有關系是區(qū)別語言類型的標志,通過對比研究句法語義來動態(tài)分析3種語言屬有關系表達方式的異同。
屬有關系;語言類型;表達方式;句法語義
屬有關系是哲學、政治經濟學、語言哲學、社會學以及語言學共同涉及的概念,是各個語種爭相研究的交點問題之一。 但是,時至今日,學者們仍沒有給出屬有關系的明確界定。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科學地分析和論證。
根據哲學、社會學、語言哲學以及語言學對屬有關系以及其等值關系的研究,可以得出結論:屬有關系是語言里反應的一種重要的社會關系,是人對各種客觀物體的關系。因此,屬有關系反映現(xiàn)實存在的物體之間的關系,是所有者與占有物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應包括二個要素:所有者和占有物(所有物)。所有的屬有句表達對物體的屬有。俄語學者更常用“物主”(притяжательность),因為它保留古希臘語表示“擁有”的動詞(владею, обладаю)的意義,而西方多用來自于古拉丁語的посессивность. 我們將平行使用,表示純擁有。在表示屬有關系時,英語用動詞“Have”,漢語用動詞“有”的最基本義項。
在此,我們想特別說明的是這3種語言在句法結構和句法語義方面的個性,因為這是進行句法和句法語義對比研究時不可忽視的。從句法語義的角度來看,語言的個性主要表現(xiàn)為一個民族對世界的認知和思維方面的特點。A.B.伊薩岑科在對歐洲大部分語言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世界上的語言基本上可以分成屬有語言(have-languages,языки обладания)和存在語言(be-languages,бытийные языки)(Исаченко 1974)。當時這只是根據語言事實和句法結構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所謂屬有語言是指屬有句和屬有意義在句法體系中占主要地位的語言。而存在語言,則指存在句和存在意義在句法體系中占主要地位的語言。具有屬有語言特征的主要是羅馬語言、日耳曼語言、西斯拉夫語言、立陶宛語言等。屬于存在語言的有俄語等一些語言。在屬有語言中,屬有句不僅用來表示屬有意義,而且還用來表示存在意義。而在存在語言中,情況正好相反,存在句不僅用來表示存在,而且還用來表示屬有。一些東斯拉夫語言(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則是介于這兩種語言之間的混合語言,分別用不同的句子來表示存在和屬有。翌年,C.V.契瓦尼也專門撰文論述了俄語存在句(Chvany 1975)。俄羅斯學者對存在和屬有范疇展開了專門討論,對語言的這兩種類型進行了較為廣泛和充分的論證,并出版了專題論文集《語言中的存在和屬有范疇》(Ярцева 1977)。各國學者們在這方面的探索不僅推動了語言類型學的發(fā)展,也促進了句法結構和句法語義方面的研究。
其實,我們所要對比的3種語言恰好在存在和屬有這兩個范疇方面表現(xiàn)各異。俄語是典型和強勢的存在語言,存在句既表示存在意義也表示屬有意義,或者說,屬有意義是通過存在意義來折射的。例如:
① На вершине горы есть дом.
據外媒報道,LG電子近日對外宣布,旗下α9Gen 2(第二代Alpha 9)影像處理器已經度過了準備階段。為此,有相關人士爆料,LG電子將會在CES 2019展會上發(fā)布一款搭載α9Gen 2影像處理器的OLED電視新品。
③ Once there lived a fisherman.
自明初以降文人曲家一脈相承的“尊元”觀念,其延至嘉靖、萬歷時期所表現(xiàn)出的具體理論建構模式的不斷演進的趨向,對明代曲學面貌的自我呈現(xiàn)有著顯著影響:一方面,明人“尊元”理念隨著認識的加深,表現(xiàn)出漸趨理性化的走向;另一方面,明代嘉、萬文人對曲的評價標準也往往因個人具體的理論偏好不同,而顯示出一定的差異性,由是形成了嘉、萬時期幾次關乎重要曲學問題的論爭現(xiàn)象。
第一個類型的語義結構基礎是帶靜態(tài)屬有述體的命題,在俄語里用動詞иметь, владеть, обладать, принадлежать或詞組быть владельцем (обладателем, хозяином), являться (быть)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ходиться в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表達,漢語里用“有”、“擁有”、“屬于”等詞表達,英語里用 have, possess, own, to be in possession, to be possessed, belong, appertain等表達方式。
這3個句子用的都是存在句型(есть句型)。前兩個句子表示的是存在,而第三個句子表示的是屬有。
與俄語相反,漢語是典型和強勢的屬有語言,屬有句既用來表示屬有意義,也用來表示存在意義,或者說,存在意義是通過屬有意義來折射的。例如:
例如,當題目說到家庭電路時,學生應該知道此時意味著電壓為220V,并且用電器處于并聯(lián)狀態(tài)。而在說到用電器正常工作時,意味著用電器上的電壓為額定電壓,實際的功率要比額定功率低。還有串聯(lián)電路,電流相等;并聯(lián)電路,電壓相等。這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做題過程中多加積累,多總結,在做題時就能夠理解題目中的潛在信息。
① 我有一本書。
② 山上有座廟。
近年來,國企頻繁進行改革改制、重組、收購等操作,對應企業(yè)的管理模式、經營體系、產權結構等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國企充分落實深化改革要求的較少,但是進行結構調整、規(guī)模擴張的趨勢較為突出。企業(yè)審計團隊的規(guī)模逐漸朝著穩(wěn)定化方向發(fā)展,審計對象縮小,但是審計內容大幅擴張,增加了相關作業(yè)人員的工作量;同時深化改革下,逐步突破了地域界限、行業(yè)界限,導致審計監(jiān)督工作的難度大幅增加;此外,改革后,一些企業(yè)的收入、負債等存在較大偏差,降低了同期數據的可參考價值,受會計評估等政策的改變,深化改革下審計難度大幅增長。
③ 從前有個漁夫。
這3個句子用的都是屬有句型(“有”字句)。第一個句子表示的是屬有,而后兩個句子表示的是存在。
而英語則介于俄語和漢語之間,是中間過渡的混合語言,分別用不同的句子(have或there be句型)來表示存在和屬有意義,例如:
① I have many books.
② There is a house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② Жил-был один рыбак.
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語言學家們發(fā)現(xiàn),其實不同類型的語言在反映其句法結構的特點的同時,還反映不同民族對世界的認知和思維。在存在語言中,人們通過空間來認識世界,說話者似乎是旁觀者;在屬有語言中,人們通過主體來認識世界,說話者有更多的主觀能動性;而混合語言則區(qū)分和平衡這兩方面的認識,從不同視角分別表述存在和屬有意義。在屬有語言中,屬有意義是通過主體表達的,是一種潛在意愿行為,因此可以與表示祈使意愿的詞語連用,或用祈使句式表現(xiàn)。例如:
① 你要有志氣!
② 有啥也別有病。
山東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一個重要的敵后抗日戰(zhàn)略基地。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fā)展,每一步歷程都是同黨的民眾動員工作緊密相聯(lián)的,文化動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黨組織在艱苦卓絕的斗爭環(huán)境中,毅然擔負起“國民精神總動員”的重任,借助文化的力量去教育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從而使他們自覺地投身于抗日戰(zhàn)爭中。在根據地廣大民眾的積極配合下,黨的民眾動員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成為抗戰(zhàn)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
同樣,英語對屬有的表達也是這樣的。例如:
掌握了信息,怎么實現(xiàn)也是個問題。李老頭選擇騎自行車。車如流水馬如龍,是紐約和世界其他大城市共同的特征。為什么不選擇打車呢?人家老爺子這么想:“老坐車我怎么認識路?自行車當然是首選啦,騎自行車還鍛煉身體呢。”老爺子買來一輛自行車,就上路了。
① I want to have a car.
② Don’t have so many books.
但是,俄語中的屬有是通過空間表達的,是客觀的或旁觀的表述,因此存在句只能表達客觀的存在,與主體的意愿沒有關系。如果要表示屬有的祈使意愿時,就不能用存在句。試比較:
① Не имей сто рублей, а имей сто друзей. (Посл.)
② Какие вещи нельзя иметь в своем доме?
上面提到,俄語也有иметь等動詞可以表示屬有意義,但是這樣的句子對現(xiàn)代俄語來說已不是很典型,使用頻率較低。其實,古俄語也是屬有語言,但是后來受到芬蘭-烏戈爾語言的影響,逐漸演變成存在語言,而動詞иметь等也逐漸在使用頻率上讓位于動詞быть. 試比較古俄語和現(xiàn)代俄語的表達:
① Има брата. (=Я имею брата.)
② У меня есть брат.
語言對比可以在3個層次上進行:第一個層次是語言表層結構,第二個層次是語言表達方式,第三個層次是語言文化和語言哲學。句法語義的對比研究是語言表達方式的對比研究,較語言表層結構的對比更進一步。
① 我有一本書。(表屬有)
3.1 詞匯手段
俄語表達屬有關系時,除了述謂詞есть, иметь, иметься之外,還有較狹義的此類語義的謂詞,如表示“獲得領有的行為方式性”動詞купить, украсть, выиграть, получить, унаследовать等,以及表“失去領有的行為方式性”動詞продать, потерять, утратить, проиграть等。這些動詞的屬有對象被視為“可分離”的。這種結構是基本屬有模式的“階段變體”。如:Он купил себе дом. — У него есть дом; Эта коллекция картин досталась ему по наследству. — Эта коллекция перешла к нему. — Эта коллекция принадлежит ему. 在這些句子的語義結構中,離散地體現(xiàn)了屬有關系,但出發(fā)點不是所有者,而是所有物。(孫玉華 田秀坤 2008:3)
英語表達屬有關系可以使用have, get, possess以及語義有關的動詞。如:Л.И. Подольская分析6個英語屬有動詞 (have, hold, possess, own, occupy, enjoy)和12個表獲得意義的動詞(get, take, acquire, gain, win, earn, obtain, receive, inherit, buy, borrow, steal) (Подольская 1980)。
漢語動詞“有”是最常見的屬有關系的詞匯表達方式。此外,還有動詞 “擁有”、“屬于”、“占有”、“抓住”、“保持”等,以及漢語的結構助詞“底”。
3.2 詞法手段
RANSAC算法于1981年由Fischler和Bolles率先提出,其本質是帶有自適應去除干擾能力的最小二乘法。RANSAC算法能夠從異常的噪聲點中提取有效的空間圓弧數學模型[13-17]。
俄語表達屬有關系主要通過物主代詞、反身物主代詞、物主形容詞和名詞第二格形式的詞匯-語法標志表達所有者與所有物之間的關系。所有者與所有物之間是用主從聯(lián)系的形式表達屬有關系,其結構如下:
物主代詞+名詞 物主形容詞+名詞 名詞+名詞二格
江澤民新安全觀闡明了人民民主專政在對外關系領域的特定職能,是對人民民主專政職能理論的新發(fā)展。為充分發(fā)揮人民民主專政對外職能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對維護國家安全,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為國內發(fā)展營造良好的國際安全環(huán)境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наши друзья танин портфель конец фильма
мой отец птичьи гнезда цвет волос
(王翠 2012:36)
這些關系也可以在名詞和物主代詞、名詞和物主形容詞、名詞和另一個名詞的二格等搭配里表達: моя жига, Машина книга, книга Маши— my book, a book of mine, the girl’s bat, the bat of the girl. 此外,還可以用кому, у кого, к кому, чем, во что/по чему, с чем/за(на)что來表達外部屬有關系,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的是кому的形式。
③檢測因變量:判斷過氧化氫分解的快慢可以根據反應物過氧化氫的減少量或生成物氧氣的生成量,根據檢測方法易操作、簡單直觀原則,選擇氧氣的生成量來判斷。而根據氧氣的理化性質,以氣泡產生的數量或點燃衛(wèi)生香燃燒猛烈程度作為觀測因變量的方法,進而區(qū)分因變量和觀察指標。
Todd和Hancok指出,在英語中,主要用3種詞法手段表示屬有關系。首先,可以使用-s屬格形式,如:the young girl’s parents. 其次,可以使用of引導的介詞詞組。如the six wives of Henry Ⅷ. 第三,可以使用名詞修飾語,如:the table leg (意為the leg of a table)(Todd Hancok 1986:358)。實際上,英語中還有一些別的詞法手段表示屬有關系。比如,有些名詞(名詞前常有修飾語)加上后綴-ed后,可以變?yōu)樾稳菰~,修飾另一個名詞。a bearded man 的意思是a man who had a beard,這里的后綴-ed 就表示“有(having)”的意思。(Quirk 1985: 1328, 1553)
溫度對電池容量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隨著電池應用領域的擴展,二次電池的工作環(huán)境溫度差異巨大,變化無常。低溫情況下,電化學反應速率降低,二次電池在同等條件下剩余容量下降;溫度升高則會加快化學反應速度,致使同等條件下釋放出更多的容量。環(huán)境溫度對開路電壓OCV有一定的影響,溫度越低,同等容量OCV越低。而回跳電壓是開路電壓的一部分,因此,在相同的回跳電壓下,低溫會放出比高溫狀態(tài)下更多的SOC。
3.3 句法手段
俄語的屬有關系擁有混合表達手段,存在句和關系句都可以表達。與此不同的是漢語和英語,它們不能用存在句來表達屬有關系,只能用關系句來表達。
俄語除了一些表達屬有關系的詞組,如:быть владельцем (обладателем, хозяином), являться (быть)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ью, находиться в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и等,存在句很典型,但是也可以用品評句中的關系句表達。
俄語能用存在句的形式表示與人有關的多種情況,這與動詞быть有很大關系?!氨容^語言學已經證明,動詞быть的形式在各種印歐語言,如俄語、法語、德語中都是本源……‘動詞иметь在印歐語言中出現(xiàn)得較晚’(Meillet 1926:175-198)。至今還有沒有用動詞иметь而用быть表示擁有的語言,如匈牙利語、閃米特語和許多非洲國家的語言……私有概念出現(xiàn)以前,印歐民族具有屬有、擁有概念,該概念如果不指向財產,就指向與人有著自然聯(lián)系的其他客體,如家庭成員、身體部分、感情……動詞иметь出現(xiàn)以前,古語言用動詞быть和所有者名稱的間接格形式表達屬有、擁有概念(Гак 1977:245)。這就是俄語用存在句式表示與人有關的屬有、人際關系、生理、心理狀態(tài)等語義的原因?!?李勤 2011:264)難怪H. Д. Арутюнова說,“由于俄語廣泛用存在句式表示‘屬有’,有理由把俄語歸入‘存在語言’”(Арутюнова 1998:790)。
句法手段主要用есть句型,通常是 “у+кого-чего+(есть)+存在物”表示屬有,這是典型的、使用頻率最高的用法。雖然俄語也可能有類似have句型的иметь句型,但不典型,使用頻率遠低于есть句型。
動詞иметь可以有一些固定的搭配,所組成的關系句的使用頻率要比存在句高,甚至是存在句無法替代的。例如:
① Его слово имеет большое значение.
② Она не имеет права так поступать.
魯迅筆下《一件小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篇幅短小精悍,卻發(fā)人深省,令人感同身受。后據作者追憶,確有其事。當年魯迅在北京謀職發(fā)展,清晨坐人力車外出兼職,撞上老婦。作者為趕時間,竟讓車夫趕路,但車夫堅持把老婦送到附近巡警分駐處,耽擱了作者路程。作者感覺車夫形象高大,同時深感自己渺小。魯迅的偉大,不僅是在那個年代,敢于挺身出,指出他人不足,指出當時國人人性丑陋,更主要是體現(xiàn)在文章中對自我的解剖。文章收錄在《吶喊》,被多人譯成英文,流傳于世。
③ Мы не имеем ничего общего.
④ Они не имеют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и об этой технике.
① У него есть дом за городом. (他城外有房子。)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程標準下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教師應當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能夠通過有效引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等方式,切實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教師應當巧妙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切實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自主探究能力,才能夠使學生朝著多種方向不斷發(fā)展。
在語言里屬有關系可通過詞匯、詞法和句法手段來表達,3種語言該意義的表達手段既有各自的特點,也有類似的地方。
② 山上有座廟。(表存在)
③ 抽屜里有一把槍。媽媽養(yǎng)有一只小狗。(表存在和屬有)
對于“名詞1+有+名詞2”這類句子的語法歸屬問題,漢語語法學界有一種傾向:認為凡“名詞1+有+名詞2”的句子都是“主+動+賓”。因此,在每一次大討論中幾乎都沒有人提及這類句子的句法歸屬問題。(徐存良 王建蘭 2008:49)對于漢語而言,屬有關系的表達如果不是以存在句的形式表現(xiàn),那就必定以品評句的形式表現(xiàn)。
而英語則介于俄語和漢語之間,是中間過渡的混合語言,表達屬有關系時,除了運用一些詞組to be in possession, to be possessed等等,運用的句型有與漢語相同的“名詞1+have+名詞2”結構,也有與俄語類似的倒裝句型“There+動詞+名詞+地點狀語”(動詞常為be)來表示存在和屬有意義。例如:
① I have many books. (我有許多書。)
② There is a house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山頂有座房子。)
③ Once there lived a fisherman. (從前有個漁夫。)
R.夸克等將“There+be+名詞+地點狀語”中的there看成一種“假位成分”,它位于主語和謂語之前,為倒裝語序提供必要的條件,因此there在句中只是一種結構詞,起形式主語作用,而句子的真正主語位于動詞之后,所以這種結構可以對應為基本結構模式SVA的變體形式VSA: There+V+S+A,V是存在標志詞,以be動詞為主,S是存在物,而A對應為存在域部分。
與俄語相同,英語表屬有關系的“There+be+名詞+地點狀語”結構也可以轉化為關系句,即可以轉化為結構模式SVA的另一種變體形式AVS,轉化時地點狀語前移即:There+be+S+A(Adverbial)=Adverbial+V+Subject。AVS的結構模式變形和俄語存在句的表達方式如出一轍。試比較:
There was a girl in the house.= In the house was a girl.=A girl was in the house.=В комнате была девушка.
4.1 屬有句的類型
屬有關系或屬有范疇的典型表達是句子,表達屬有關系的句子叫屬有句。句子體現(xiàn)的是整體的屬有情景及其相互聯(lián)系的成素之間的關系。屬有范疇從覆蓋語言的情況來看,是普適性范疇,其覆蓋面是絕無僅有的;從內容情況來看是可以視為概念、邏輯、認知、言語思維等方面的范疇。語言學家認為,每一種語言都會用不同語言手段表達所有者和所有物的意義,所以С.Д.卡茨聶爾松認為,與其說是語法范疇,不如說是言語思維范疇(Кацнельсон 1972:26)。
屬有句表達的情景應該有兩個語義成素:所有者(обладатель, possessor, owner)和所有物(обладаемое, предмет обладания, possessed, possession)。
在3種語言里,屬有句可以分成兩個類型:靜態(tài)屬有句和動態(tài)屬有句。
4.2 屬有關系在句子里的表達特點
③ У меня есть много книг.
第二個類型的語義結構基礎是帶動態(tài)屬有述體(二價或三價的)的命題,俄語的動詞很多,如получить, приобрести, купить, унаследовать, выиграть, 漢語相應的有“獲得”、“買”、“繼承”、“贏得”、“奪得”等,英語相應的詞有receive, acquire, buy, purchase, inherit, win等。
各種語言首先根據表達屬有范疇的詞匯、詞法和句法手段相互區(qū)別。
NT-proBNP與BNP同屬于鈉尿肽家族,是心肌細胞受牽拉后心室反應性分泌的一種神經激素。兩者均來自腦利鈉肽前體,釋放入血后具有拮抗腎素-醛固酮-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利尿利鈉、調節(jié)體內電解質酸堿平衡及抑制交感神經系統(tǒng)等多種生物學作用[8-9]。此外,有研究[10-11]提示NT-proBNP較BNP性質更加穩(wěn)定,具有半衰期長、特異性強、敏感性高、不受運動和體位影響等特點,在心力衰竭的診斷、鑒別診斷和預后分析等方面具有更顯著的優(yōu)勢。
在3種語言里,屬有句有不同的歸屬:在俄語里表示屬有的典型句子是存在句,屬有句可以認為是存在句的子類型。但是俄語也有帶иметь, обладать, владеть等動詞的屬有句,它們又屬于品評句,但這些句子的使用頻率不高,不是俄語典型的表達。在漢語和英語里,屬有句只歸屬品評句。
雖然俄語的存在句和關系句都能用來表達屬有關系,但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 這不僅體現(xiàn)在存在句更高的使用頻率上,還表現(xiàn)在兩種句子以及相關動詞的一些特點上。此外,兩種句子在語義上也有細微差別:存在句在表達屬有關系時偏向于客觀存在,而關系句在表達屬有關系時偏向于所有權的擁有。試比較:
與俄語相反,漢語是典型和強勢的屬有語言,屬有句既用來表示屬有意義,也用來表示存在意義,或者說,存在意義是通過屬有意義來折射的。漢語表屬有關系一般采用“名詞1+有+名詞2”的模式。從語義上來說,“有”字句明顯有3類:一類表示屬有,一類表示存在,還有一類既表存在也表屬有。例如:
② Он имеет дом за городом. (他城外有房子。)
在俄語里,用存在句表達屬有關系會更自然,而用關系句有時會不自然。試比較:
① У него есть время.(他有時間。)
② Он имеет время. (他有時間。)
這里的原因可能在于動詞иметь較少與表示抽象意義的名詞搭配。研究表明,動詞иметь更適合與表示較小物體的名詞搭配。試比較:
① У него в запасе два часа.(他有兩個小時。)
② Он имеет два часа в запасе. (他有兩個小時。)
還有,動詞иметь有時候并不一定表示屬有關系,可能表示性質品評,例如:
① Он имеет вкус. (= Он человек со вкусом. 他有品位。)
最后須要指出的是,動詞иметь可以有一些固定的搭配,所組成的關系句的使用頻率要比存在句高,甚至是存在句無法替代的。例如:
① Его слово имеет большое значение.
② Она не имеет права так поступать.
③ Мы не имеем ничего общего.
④ Они не имеют представлении об этой технике.
以上帶動詞иметь, обладать, владеть, принадлежать的關系句主要表示屬有關系的靜態(tài)狀況。還可以擴大對屬有關系的理解,根據所有權的轉移建立對屬有關系的動態(tài)解析。動詞получить (獲得, receive), приобрести (買, acquire), купить (買, buy, purchase), унаследовать (繼承, inherit), выиграть, (贏得, win), дать (給,give), продать (賣, sell , отнять (拿走, take away), потерять (失去, lose) 等構建關系句后就能表示物體所有權的轉移,在動詞配價的參與下還可以表示物體所有權在新老所有者之間的轉移。
4.3 屬有句的轉換
4.31 屬有句與關系句的轉換
對漢語和英語來說,屬有句的類型和關系句的歸屬是相當清楚的。有探討余地的是俄語屬有句。俄語用存在句表達屬有關系是典型的。那么此外還可能有什么句子類型能表達屬有關系呢?以動詞иметь為例,它所構成的句子類型應當屬于關系句,也就是說,關系句里也有屬有句這樣的子類型。例如:
① Он имеет две машины.
② Наша страна обладает богатыми природными ресурсами.
但是,下面的句子不能認為是屬有句:
① Пётр имеет дурной характер.
② Виктор обладает сильной волей.
這應該是典型的品評句。那么如何來區(qū)分這兩類句子呢?屬有句中的所有物應該是現(xiàn)實的物體。同時,屬有句潛含兩種語義關系:所有+屬于。具體而言,帶動詞иметь (有, to have)的句子應能和帶動詞принадлежать (屬于,to belong to)的句子之間實現(xiàn)轉換。試比較:
① Он имеет машину. || 他有汽車。|| He has a car.
② Машина принадлежит ему. || 汽車屬于他。|| The car belongs to him.
當所有物是現(xiàn)實物體時,這樣的轉換是可行的。但是,當所有物不是現(xiàn)實物體時,這樣的轉換就不可行。換言之,在所有物不是現(xiàn)實物體的句子里,體現(xiàn)的不是屬有關系。試比較:
① Петр имеет дурной характер. ||*彼得有很壞的性格。|| Peter has a bad character.
②*Дурной характер принадлежит Петру. ||*壞性格屬于彼得。||*A bad character belongs to Peter.
這樣,我們可以說,在屬有句里,一般來說,所有者是有生命的(通常是人),而所有物可以是無生命的,也可以是有生命的,但不能是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詞事物。屬有關系應理解成所有關系,而不是部分和整體等關系。
4.32 屬有句的詞匯句型轉換
對屬有句來說,研究詞匯和句型之間的轉換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試比較俄語的例子:
① Максим имеет ресторан.
② Ресторан принадлежит Максиму.
③ Максим является владельцем ресторана.
④ Ресторан является собственностью Максима.
⑤ Этот ресторан — его.
這些句子都是不是屬有關系。使用的詞匯和句型不同,但各種句子表達的是同一個情景。這些句子都是У Максима есть ресторан這一典型表達句式的同義句。
4.4 屬有句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空間
國外學者們對于屬有句的基本研究方法有:1)關注帶屬有意義(иметь) 動詞的句法結構;2)統(tǒng)計屬有意義的動詞,分析它們的分布和語義特征。 Э.邦文尼斯特專門分析一些語言中 быть (to be) 和иметь (to have)的相互關系,認為иметь (to have)要么在許多語言里不存在,要么出現(xiàn)得比быть (to be)晚得多。從語言發(fā)展的歷史看,иметь (to have) 最初屬于быть (to be) (Бенвенист 1974: 203-24)。G. 萊昂斯在上下文里分析對比屬有句和存在句、處所句相互關系,認為屬有句的深層結構中主要還是存在動詞 to be(Лайонз 1978:411-23)。О.Н. 謝麗維爾斯托娃對多義動詞 иметь, получить, дать, взять {брать) 進行成分分析,認為這些動詞里屬有意義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其中的存在意義(Селиверстов 1975)。后來她又分析了英語,著重 X has Y (prep. S)結構。 對比 I have a book. || У меня есть книга.和This book is mine.|| Эта книга моя(Селиверстов1977,1990)。在對比的基礎上得出英語一些動詞(to have, to possess, to own , to belong以及句式 Y is X’s A)的組合和在上下文中的特點。例如 to own與 to possess不同 不用于表達小的事物或金錢的屬有。她把存在、處所和屬有作為一個整體研究,試圖找到屬有范疇的一般意義,指出這個意義分成若干種情況,以至于很難說這是一個范疇還是多義現(xiàn)象(Селиверстов 1990: 4)。在反駁西方學者的觀點的同時,О.Н. 謝麗維爾斯托娃試圖把屬有的個別意義(她分出多達11種)歸結為一種關系, 盡管許多屬有意義之間并沒有語義聯(lián)系和過渡。對英語動詞進行研究的還有其他一些學者(Подольская 1980)。歷史回顧表明,學者們對屬有和屬于的理解是不盡相同的。但也可以看到,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專著,而且研究的中心不是語義述體,而是意義廣泛的動詞。上述學者研究的屬有意義各種各樣,很難歸一。有一點很清楚,所有的屬有句表達對物體的屬有。同時,也應該明確,尋找語言單位的一般意義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如果研究者依據的僅僅是形式結構,不是從某個意義或屬有述體出發(fā),而是從多義動詞出發(fā),那么這條路不是那么輕而易舉的。
對于本項研究來說,重要的是我們對3種語言的屬有句有了新的認識,即俄語在屬有句的表達方面是混合性的,盡管屬有關系在俄語中的典型表達是存在句,而漢語和英語只是用屬有句表達屬有關系。由于俄語的典型表達是存在句,在對比和翻譯方面還是需要注意的。
同時,動詞“有”(иметь, to have)并不是屬有句的絕對標志。以英語的to have為例,它組成的一些詞組并不能解釋為屬有句,也不能翻譯成漢語或俄語的屬有句。
對比研究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不僅能幫助我們認識語言自身,也有助于我們認識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維方式。
敦尼克 約夫楚克等. 哲學史(第六卷)下冊[M].北京: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lián)書店, 1982.
李勤等. 句法語義研究新探——理論研究與俄漢對比[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11.
李 勤 錢 琴. 俄語句法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
孫玉華 田秀坤. 俄語領屬關系與領屬結構的功能闡釋[J].中國俄語教學, 2008(5).
王 翠. 俄語外部領屬關系結構[J].中國俄語教學, 2010(5).
夏征農 陳至立. 辭海:第六版縮印本[D].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
徐存良 王建蘭. 俄漢語表“領屬關系”句型的認知分析[J].外語研究, 2008(6).
Chvany, C.OntheSyntaxofBE-sentencesinRussian[M].Cambridge, Mass.: Slavica Publishers, 1975.
Meillet, A.LinguistiqueHistoriqueetLinguistiqueGenerale. 2ed. [M].P.: Champion, 1926.
Palmer, F. R.TheEnglishVerb,SecondEdition[M].London: Longman, 1987.
Quirk. R.etal.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M].London: Longman, 1985.
Todd. L.& Hancok, L.InternationalEnglishUsage[M].London: Groon Helm, 1986.
Арутюнова Н. Д. Язык и мир человека[M].М.: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8.
Бенвенист Э. Общая лингвистика[M].М.: Прогресс, 1974.
Гак В. Г. Сопоставительная лексикология[M].М.: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1977.
Кацнельсон С.Д. Типология языка и речевое мышление[M].Л.: Наука, 1972.
Лайонз Дж. Введение в теоретическую лингвистику[M].М.: Прогресс, 1978.
Подольская Л И. Семантеко-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ие свойства глаголов обладания и приобретения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английском языке. Автореф. дисс. . канд. фшюл. Наук[M]. Калинин, 1980.
Селиверстова O. H. Компонентный анализ многозначных слов: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некоторых русских глаголов[M]. М. Наука, 1975.
Селиверстова О. Н.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экзистенциальных и посессивных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в английском языке // Категории бытия и обладания в языке[M].М.: Наука, 1977.
Селиверстова О.Н. Контрастивная 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ая семантика: Опыт описания[M].М.: Языки славян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1990.
【責任編輯李洪儒】
AContrastiveStudyofPossession— A Typ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Language Tokens from Russian, Chinese and English
Li Qin Yue Qiang
(Center for Russian Language,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 China;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China)
Possess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research of linguistics, which has been catching much attention from linguists, especially those in Russian, Chinese and English. However, in Russian the sentence of possession has not been studied quite sufficiently. This paper is a first attempt to g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uch expression in Russian, Chinese and English. Through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scientific definition and demonstrates that possession is a sigh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types of language; and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possession in these three languages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in semantic-syntactic level.
possession; type of language; expression; semantic-syntactic
H354.3
A
1000-0100(2012)05-0063-6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俄漢句法語義對比研究”(07JJD740068)的階段性成果。
2012-07-29
編者按:從形式出發(fā)研究語言,是可行度最高的一個語言研究維度。李勤、岳強在俄、英、漢三種語言視域中,通過比較探索“屬有關系”。逄玉媚、周濱考察“中國東北地區(qū)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語音實況,有效研究語音近遷移。張麗嬌則以第一手文獻為基礎,系統(tǒng)解讀“Tesnière 語法的基礎理論”,旨在消除我國語言學界的相關誤讀或者理解上的不夠準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