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軍
(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分院,陜西 寶雞 721013)
我國20世紀90年代引進了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1],增加了護生的學習任務,加之本學科分支細、內容多、課時少(36學時),使護生對相關知識難理解、難記憶。為了讓護生能在較少的學時內掌握、理解更多的眼耳鼻喉口腔科護理學知識,筆者在教學中歸納了一套眼耳鼻喉口腔科護理學教學模式。其特點如下:(1)重點講授眼耳鼻喉口腔科護理評估內容,讓學生理解吃透疾病原因、發(fā)病機理、臨床表現、并發(fā)癥、治療原則,并將其融入護理學的健康史、身體狀況、心理社會因素中,為護理診斷的提出提供依據。這使學生既理解了眼耳鼻喉口腔科護理學基礎知識,同時又加深了對該學科的認識。(2)在理論教學中,淡化護理診斷的提出,由于疾病評估的理論教學講授的是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而病人存在的問題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表現不同。(3)強調護理中生理、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與疾病的影響。(4)找出眼耳鼻喉口腔科護理學中普遍性的規(guī)律,促進學生理解記憶的同時獨立思考。(5)為壓縮課時內容,解決學生學習方法單一、內容枯燥的難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護案分析,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提高其理解能力。這樣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掌握較多的知識點。
在整體護理程序中,護生制定護理措施是關鍵。護理措施的具體內容如下。
生活中的護理是指給予病人關于日常生活方面的指導(注意事項),讓病人從生活細節(jié)著手,為預防疾患的出現、復發(fā)、加重提供依據,同時增強病人康復的信念及生活的勇氣。
(1)食物種類:流食、半流食、普食等,不同的病情應采用不同種類的食物。
(2)食物性質:如炎癥病人忌刺激性、辛辣的食物;青光眼病人忌濃茶、咖啡等;白內障病人主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梅尼埃病人主低脂低鹽飲食等。
(3)食物的量:如青光眼病人忌暴飲暴食,一次的飲水量小于300m l[2];梅尼埃病人要每天控制飲水量。
可充分調動機體的自身免疫力,縮短疾病痊愈時間。
包括光線的強弱(如青光眼病人病室光線應充足;角膜炎病人病室光線應稍暗,外出戴墨鏡),空氣的新鮮度,環(huán)境安靜與否都對病人的康復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指對衣服的寬松、舒適等方面的要求。
該護理是讓病人在心理上對所患疾病有思想認識,解除顧慮,配合診治,并通過社會因素(家人、親戚、朋友)給予自己經濟、心理、情緒上的干預,使自己有安全感及治愈疾病的信心。
(1)態(tài)度:有良好的醫(yī)風醫(yī)德,關心愛護病人,對待病人像對待親人一樣,使病人感到親切、和藹,利于治療。
(2)言:言語得體,交流時輕言輕語,能耐心解釋和應對病人及其家屬提出的各種疑問,從而消除其顧慮及恐懼心理。
(3)行: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動作輕柔、嫻熟、準確,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強其安全感及自信心。
(4)及時與病人家人、親戚、朋友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對病人疾病的支持程度,爭取得到他們的理解,以便及時施治。
治療過程中的護理是護理措施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病人由疾病狀態(tài)轉入健康狀態(tài)的重要措施,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要認真、仔細、負責。如果出現失誤,會直接影響療效,甚至出現難以預料的后果,因此,要做好每個環(huán)節(jié)。
(1)用藥監(jiān)護:護士是給病人給藥的最后一道程序,責任重大,用藥前應注意“三查七對”,用藥中注意觀察藥物的副作用。
(2)對癥護理:目的是緩解病人的癥狀,如發(fā)熱、疼痛等,提高病人舒適度。
(3)手術護理: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順利康復。
①術前護理:認真做好術前各項檢查(全身及術眼、手術部位)以及心理疏導、備皮等工作,為手術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條件。
②術后護理:做好術后的換藥,觀察恢復情況、有無并發(fā)癥等,以利于病人康復。
目的是要求護士及時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病情:病人主要癥狀,體征有無變化、包括誘因、性質、程度、時間等。
(2)有無并發(fā)癥及先兆。
(3)用藥后的反應及處理,藥物療效及副作用。
(4)根據情況,及時采取措施或匯報醫(yī)師,配合處理。
健康指導是通過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活動,促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及方式,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起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防止疾患復發(fā)[3]的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1)注意休息及保健,堅持機體鍛煉,增強體質,保持心情舒暢,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防止危險因素。①外在因素:生活(個人衛(wèi)生、保健、自我保護),飲食習慣,工作環(huán)境等;②內部因素:精神、情緒的影響,遺傳因素,體質(個體差異)、性別差異等。
(3)強調規(guī)律用藥的重要性,詳細說明用藥的量、次數,用法及注意事項,副作用的出現及處理。
(4)告知復查的時間,若有疾病復發(fā)及病情變化,及時就診。
(5)詳細介紹疾病的發(fā)生、診斷、進展,預后并發(fā)癥及注意事項,使病人對疾病有清楚地認識,具備一般的疾患防范意識,能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利于疾病痊愈。
(1)上述教學模式通過歸納出眼耳鼻喉口腔科護理學教學中普遍的、共同的規(guī)律,并融入護理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理解疾病、病人、社會因素三者的關系,體現整體護理理念。
(2)對于大綱要求學生掌握的多發(fā)病、常見病以及急危重癥病人的護理,通過重點講授疾病的護理評估,輔以病案分析、多媒體教學等,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達到充分理解、掌握的目的。
(3)對于較熟悉的疾病護理,因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理論教學,只能利用課外時間,利用一些比較典型的病例,采取分組討論(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的方法,通過分析、發(fā)言,對該疾病進行護理評估,并提出護理診斷意見,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最后教師糾錯、答疑、歸納并測試,不僅讓學生充分理解了護理程序,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另外,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深入附屬醫(yī)院科室、病房參觀醫(yī)院整體護理的實施,使學生認識到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的重要性,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鞏固了知識,同時增強了教師授課的靈活性、機動性。
通過改革眼耳鼻喉口腔科護理學教學模式,我們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理解掌握了更多的理論知識,解決了課時少、內容多的難題,同時發(fā)揮了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能力,鍛煉了獨立思考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提升了綜合素質,為其以后的眼耳鼻喉口腔科見習、實習奠定了基礎。
[1]劉衛(wèi)新.淺析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J].健康必讀,2011(3):36-37.
[2]李曉華.青光眼病人的護理[M].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出版社,2005.
[3]朱光明,林琳.醫(yī)院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