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蓮 丁衛(wèi)華 孔建芳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牙科材料不斷改進,牙體牙髓和牙周聯(lián)合治療技術也不斷進步,大量嚴重缺損的患牙得以保留下來,而樁冠修復成為是保留殘冠殘根功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雖然金屬樁核系統(tǒng)目前仍然是臨床修復殘冠殘根的主要方法,但其過高的彈性模量,不透明性,金屬離子游離的毒性反應,及不易取出等問題也日益表現出來。高強度玻璃纖維復合樹脂樁作為一種新型修復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高、美觀、與牙本質相似的彈性模量而受到重視。本文對2008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口腔科就診患者的103顆殘冠殘根,分別采用金屬樁核修復和高強度玻璃纖維復合樹脂制作的樁核修復,對臨床效果進行了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間在我院口腔修復科就診的50例患者,共103顆患牙。女性28例(58顆),男性22例(45顆),年齡22~68歲。病例要求:所選殘冠殘根的牙體缺損超過一半以上,殘根斷面應在齦緣上、齦緣平齊或齦下0.5~1mm,所有的患牙經完善的根管治療,根尖區(qū)無陰影,牙齒松動Ⅰ度以內,牙周組織、牙根情況良好,咬合關系正常。隨機分成兩組,A組49顆纖維樁核修復,B組54顆鑄造樁核修復。
1.2 材料 美國BISCO公司的-POST纖維樁,LIGHTCORE樁核材料套裝,ALL-BOND2黏結材料套裝,DUO-LINK樹脂水門汀套裝。
1.3 方法
1.3.1 根管預備 所有選擇的可以保留的患牙均行完善的根管治療,觀察1~2周無不良反應。根據X線片,了解牙根長度、根管直徑及彎曲度,按照修復原則修整殘冠,去除齲壞組織和薄壁弱尖,盡可能地保留牙體組織以增加抗力形及固位形,然后選用根管長度和直徑相符合的根管預備鉆頭進行根管預備,先用小號鉆頭按深度達根管長度的2/3預備根管,逐漸增大鉆頭型號,采用提插法沿根管口緩慢逐步預備,直至達到預計的根管深度和直徑,保證根尖有4~5mm的牙膠充填以維持根尖封閉,樁徑為根徑的1/3,樁的長度達臨床冠長度,樁位于牙槽骨內的長度大于根在牙槽骨內總長的一半。
1.3.2 樁核制作 A組選擇合適直徑-POST纖維樁放入根管內,確定合適的長度,用金剛砂車針或切盤切斷。用32%的磷酸酸蝕根管15s,流水清洗,用紙尖將根管吸干,但要保持根管明顯潤濕,用細毛刷將ALL-BOND2A B混合液涂布根管壁,用紙尖稍吸干,鹵素光照20s。樁上涂布ALL-BOND2A B混合液,氣槍輕輕吹干,鹵素光照20s?;旌系攘康腄UO-LINK基質和催化劑成膏狀,用螺旋充填器慢速充入根管內,并緩慢退出螺旋充填器,輕柔地放置纖維樁就位后,維持合適壓力10s,去除多余的DUOLINK樹脂水門汀,鹵素光照40s。用LIGHT-CORE樹脂構建核,逐層光照40s。B組采用直接法或者間接法制作金屬樁核蠟型,送技工室包埋,鑄造,調磨后粘固。
1.3.3 烤瓷全冠的制作和粘固 兩組均按常規(guī)方法修整樁核,壓排齦線,硅橡膠印模材料制取工作印模,藻酸鹽印模材料取對頜模型,灌注超硬石膏,自凝樹脂臨時冠修復。模型均送義齒加工中心,制作全瓷冠或貴金屬烤瓷全冠,臨床試戴,調整形態(tài)及咬合,消除正中、前伸及側向運動的咬合干擾,使用日本松風玻璃離子水門汀FXⅡ粘固。
1.3.4 臨床觀察指標及評價方法 殘冠殘根經修復后1~3年進行隨訪,以鄰牙和同名牙為參照物,經臨床檢查及X線檢查,采用雙盲法判斷有無出現下列并發(fā)癥:⑴牙齦變色;⑵樁核松動脫落或樁折;⑶牙根松動、牙根折斷等?;佳罒o上述并發(fā)癥者記為成功,出現一項或多項并發(fā)癥者視為失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文數據進行統(tǒng)計,率的檢驗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03顆殘根殘冠修復后,于半年、一年、兩年、三年隨訪復查,隨訪結果表明:A組49顆纖維樁修復,冠脫落1例,無根折現象,成功率97.9%,B組54顆鑄造樁核修復中,牙齦變色4例,樁核脫落2顆,根折2例,成功率85.2%。見表1、表2。
隨著現代根管治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及牙科材料的不斷改善,大量牙體嚴重缺損的殘冠殘根的保存和利用,成為口腔修復學發(fā)展的趨勢。樁核修復技術是保留患牙并恢復其功能的重要手段,其中樁核材料的選擇是樁核修復成功的前提條件。理想的樁核材料應具有高強度、耐腐蝕、抗疲勞、透光性好、彈性模量接近于牙體組織、操作簡單方便的特點[1]。傳統(tǒng)的鑄造金屬樁釘多為Ni-Cr或Co-Cr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足夠的機械強度,且易于加工成精確的形狀,可在牙體預備量較少的情況下達到樁核要求的強度,但目前使用的金屬樁核的彈性模量(150-200Gpa)遠高于牙本質的彈性模量(18Gpa),容易在根管內造成局部應力峰值的出現,使修復體在受較大咬合力時致牙體組織先于樁核折斷,使修復失敗,甚至導致患牙被拔除。高強度玻璃纖維復合樹脂樁的主要成分是聚合基質以及高體積百分含量的連續(xù)性加強纖維,它的彈性模量比金屬樁的小得多,與牙本質接近,可以通過樹脂類粘結劑與根管牙本質之間達到很高的粘結強度[2],形成一個近似同質性的結構整體,能傳遞和分散咬合力,使應力沿著牙根均勻分布,從而提高修復后牙根的抗折能力,在咬合力作用下不容易導致牙根折裂,保護了牙體組織。而且,即使牙體折裂,也多位于牙槽嵴頂,在使用金鋼砂車針切斷樹脂樁,磨除根管內樁后,再行樁冠修復,仍獲得較好的修復效果。
表1 各樁核組失敗原因分類統(tǒng)計
表2 各樁核組成功率比較
前牙修復的美學要求較高。金屬樁釘在口腔唾液環(huán)境中會釋放鎳離子等金屬離子,隨著修復時間的延長,部分患者出現齦緣變色,同時,金屬樁核背景會對全瓷冠的顏色有影響,即使在金屬核上使用遮色瓷,光線通過半透明的牙齦和牙體組織至遮色的樁核時仍會反射暗藍色,仍不能消除金屬樁核對牙頸部和根部的影響[3]。而纖維樁具有比金屬樁更為優(yōu)良的耐腐蝕性能,纖維樁和樹脂核不會產生腐蝕,也不會影響磁共振成像(MRI)。由于其透光性好,能重現天然牙的顏色和透明度,再加上其制作的全瓷修復體的自然逼真的顏色,為患者提供了更加令人滿意的美學修復。
本組研究中,1例纖維樁修復后由于患牙斷面在齦下,剩余牙體組織較少造成修復體的脫落。修復體在口腔環(huán)境中行使功能,不可避免會受到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濕度、溫度、腐蝕、咀嚼壓力、微生物等,都會影響到樁核結合的持久穩(wěn)固。在承受功能負荷時,纖維樁潛在的彎曲容易使粘結劑受到拉伸和剪切力,破壞粘結劑的邊緣封閉,導致微滲漏發(fā)生,增加樁脫落的概率[4]。在牙冠大面積缺損時,在核邊緣的下方≥2mm處的健康根面建立冠的邊緣(牙本質肩領),剩余牙體能提供箍效應,能顯著提高修復體的抗折能力[5]。當牙體組織不足的時候,或者粘結不良的時候,樁核可能出現脫落。因此臨床在選用纖維樁修復殘根殘冠時需要嚴格把握適應癥,以提高修復的成功率。
綜上所述,纖維樁修復體是一種能一次完成,美觀性強,彈性模量適中的比較理想的樁核材料,它操作方便,在強度、硬度、美學性能、抗腐蝕、抗疲勞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方面均有獨特的優(yōu)越性,在臨床牙體修復中開始廣泛應用,但限于臨床病例數量和觀察時間的局限,遠期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1]孫峻,張玉珠,魏翠芹,鑄造樁核與纖維樁核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yī)學,20l0,16(3):90-91.
[2]蔡永海,盧長壽.三種形式樁核冠修復的臨床療效觀察[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0,11(5):285-287.
[3]李東方,萬乾炳,楊瑛.樁核材料對全瓷冠半透性和顏色的影響[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27(2):173-176.
[4]張彥,蘇發(fā)君.高強度纖維樁全瓷冠修復的臨床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0,19(1):96-97.
[5]聶二民,張春元,陳霞云,等.殘根牙體剩余量對纖維樁核全冠修復體力學性能的影響[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9,1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