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福仁,閆瑞振
(寶坻區(qū)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天津 寶坻 301800)
貧血是多種原因引起的循環(huán)血液中紅細胞、血紅蛋白和血細胞比容低于參考值下限的一種癥狀。通過檢測血清鐵(SI)、血清鐵蛋白(SF)、總鐵結合力(TIBC)和骨髓細胞內外鐵含量,可以查明患者貧血原因或排除某些疾病,是臨床常用的檢測方法。網(wǎng)織紅細胞(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標,對于貧血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及療效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現(xiàn)將564例貧血患者以上述指標的聯(lián)合檢測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及門診貧血初診患者564例,男236例,女328例,年齡4~75歲,其中缺鐵性貧血283例,巨幼細胞性貧血183例,再生障礙性病貧血17例,溶血性貧血14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23例,急性白血病性貧血25例,慢性白血病性貧血8例,慢性疾病性貧血11例。貧血診斷參照文獻[2]。
1.2 方法 血清鐵、總鐵結合力檢測比色法(日本OLYMPUS2700全自動生化儀及配套試劑);血清鐵蛋白檢測采用免疫法(羅氏2010全自動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網(wǎng)織紅細胞檢測取指血20 uL與專用網(wǎng)織紅細胞染液按1:1混合(珠海BASO網(wǎng)織紅細胞染色液)室溫染色20 min,推片法制片,油鏡下計數(shù)1000個紅細胞,計算網(wǎng)織紅細胞百分率。被檢者行骨髓穿刺涂片,骨髓細胞內外鐵粒檢測時,選擇含骨髓小粒豐富的涂片,應用普魯士蘭反應和核固紅復染色。細胞內外鐵粒涂片染色各染兩張,以備鏡檢,觀察細胞外鐵(巨噬細胞或骨髓小粒內鐵顆粒、小珠或小塊);細胞內鐵以計數(shù)100個中、晚幼紅細胞,計算鐵粒幼紅細胞百分率。
1.3 判定標準 細胞內外鐵、鐵粒幼細胞的判定方法和標準見文獻[3],骨髓細胞內鐵陽性細胞比率數(shù)及血清鐵、鐵蛋白、總鐵結合力的結果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計算,鐵粒幼細胞內鐵粒和細胞外鐵鐵小珠、鐵小塊,根據(jù)染色涂片上光學顯微鏡下顯示量來判定。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獲數(shù)據(jù)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
表1 血清鐵、鐵蛋白及總鐵結合力檢測結果(-x±s)
表2 網(wǎng)織紅細胞、鐵粒幼紅細胞及細胞外鐵檢測結果
鐵是人體造血必須的微量元素,幾乎存在于所有的細胞內。正常人體內總鐵量約為3~5 g,其中2/3存在于紅細胞的血紅蛋白中,其余1/3貯備在肝、脾、骨髓及其它組織中。每天約有30 mg的鐵自組織中轉變成血清鐵進人骨髓,用于造血,形成組織鐵、血清鐵與骨髓鐵之間良好的循環(huán)輸送途徑,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鐵主要以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的形式儲存在骨髓、肝、脾等多種細胞中和血漿內。鐵蛋白是體內含鐵量最豐富的一種水溶性蛋白質。因此,血清鐵、血清總鐵結合力、血清鐵蛋白從不同方面反映機體對鐵的吸收、貯存、轉運及代謝情況。結果表明,血清鐵明顯降低包括缺鐵性貧血、慢性疾病性貧血,但鐵蛋白降低而總鐵結合力升高者只有缺鐵性貧血;血清鐵、鐵蛋白增高而總鐵結合力降低或正常者包括: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性貧血、慢性白血病性貧血等,是由于骨髓細胞增生紊亂、鐵利用障礙、紅細胞系統(tǒng)細胞增生與破壞加速所致;而MDS血清鐵降低、鐵蛋白增高、總鐵結合力正常。
骨髓鐵染色可以早期反映鐵缺乏,是判斷鐵缺乏的“金標準”[4]。網(wǎng)織紅細胞在不同種類貧血中存在一定差異反映骨髓中紅系增生情況。本結果表明中細胞外鐵消失、內鐵減低為缺鐵性貧血。細胞內外鐵正常而網(wǎng)織紅細胞比例降低甚至消失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可診斷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細胞內外鐵正常而網(wǎng)織紅細胞比例顯著升高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大量網(wǎng)織紅細胞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可診斷為溶血性貧血。骨髓鐵染色不但能靈敏地反映機體中鐵的儲存和利用水平,還可發(fā)現(xiàn)鐵過多或鐵代謝障礙時的鐵分布異常。細胞內外鐵正?;蛏撸W(wǎng)織紅細胞正?;蛏邥r可聯(lián)合血清鐵、鐵蛋白、總鐵結合力結果對貧血進行分型,對于難診斷型貧血則應再結合骨髓細胞形態(tài)及其他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1]Brugnara C.Use of reticulocyte cellar indi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matological disoders[J].Int J Clin Lab Res.1998(,I):16.
[2]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3版,天津:天津科學出版社,2007:1-4.
[3]許文榮,王建中.臨床血液學與檢驗[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75-75.
[4]王建中.網(wǎng)織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測定診斷鐵缺乏研究進展[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12(28):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