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敏 趙杰
淄博市工業(yè)學校 山東淄博 255400
當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推廣普及,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這樣一個時代,必然對人才以及人才的專業(yè)技能要求越來越高,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美術課教學也應該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與需要。所以,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站在社會經濟需求和學生未來就業(yè)與發(fā)展的高度,就必須順應科技發(fā)展的新形勢,注重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改革美術課課堂教學模式,以實現為社會培養(yǎng)大批中等實用型美術人才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
要使現代信息技術能夠順利進入美術課課堂教學,并發(fā)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教師就必須首先要轉變教育與教學觀念。教師不僅要達到教學理念更新、知識技能更新的要求,還必須要完成教學方式與方法的更新,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大力開展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與普及工作,以求達到讓每位教師都能夠把現代信息技術得心應手、恰到好處地運用到美術課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的學習目標。
比如,淄博工業(yè)學校近年來積極開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研討與實踐工作。在研討中,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要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教育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是第一要素。為此,學校積極開展全員參與的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的校本培訓活動,提高全體教師的技術運用能力,使得所有教師都不僅能夠熟練地掌握校園網絡運用的技術,還人人都能熟練地掌握投影儀連接操作、電子白板使用、多媒體教室軟件、極域、netop網絡教室、音視頻文件處理、格式工廠、實物投影儀使用、數字電視使用、IP地址設置、掃描儀使用、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學資源設計標準、Word、Excel、PPT、Photoshop、電子教鞭、屏幕截圖、U盤或光盤起動計算機系統(tǒng)、安裝路由器、思維導圖軟件、幾何畫板,以及SwiSH、Medi@Show、會聲會影等現代信息技術操作的基本技能,這為美術課教師制作出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熟練地運用課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時還認識到,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為了讓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發(fā)揮其提高美術課課堂教學效益的實際功效,還積極在各年級學生中開設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課程,在教學師資、設備配置、學習時間等方面給予有力的保證。同時,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校園網絡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切方便,比如電子閱覽室和多媒體網絡教室隨時對學生開放,安排專門指導教師,幫助指導學生利用素材庫設計制作自己的網站主頁、班級網頁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也給學生提供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斷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為順利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美術課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在長期的美術課教學實踐中,過去因為受有限的的教學資源、教學技術水平的制約,傳統(tǒng)的美術課教學形成以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繪畫技能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專業(yè)設置不盡合理、課程開設不夠靈活,導致美術課教學方式與時代發(fā)展需求相脫節(jié)的被動局面。因為很多美術專業(yè)畢業(yè)生專業(yè)技能結構比較單一,跨專業(yè)的適應性不強,所以,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很難轉換成適應社會工作需求的綜合職業(yè)能力,盡管每年美術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隊伍龐大,但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藝術通才,和具有個性、敢于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卻極度匱乏。
而現代信息技術具備以下特點:它把文字、圖形、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并顯示在屏幕上,高質量地完成一系列人機交互操作;它以多媒體方式顯示教學信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它以超文本結構組織教學信息,為學生提供多樣靈活的認知途徑;它為學生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使學生積極參與認知過程,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優(yōu)勢與特點。它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輔助技術。在長期的美術課教學實踐中,筆者認識到:在這種開放、共享、互動、包容和集體合作的教學環(huán)境中,才真正形成理想的美術課教學的新思路——實現了教材多面化、資源共享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協(xié)作化、環(huán)境虛擬化的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教育。
比如在講解線描知識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講到“線是一種最基本的造型藝術語言,線描畫是單純用線來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古今中外許多畫家的作品都是非常好的線描畫”的時候,學生因為缺乏感性認識,很難有較深的印象。于是,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把晉代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唐代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元代永樂宮和明代法海寺的壁畫,以及法國畫家馬蒂斯的《遐思》、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肖像》、德國畫家約瑟夫·里根巴特的《堂吉訶德》等具有代表性的繪畫,制作成精美的欣賞課件,引導學生在觀賞中研討,在研討中思考,在思考中總結。從中學生不僅看到了西方畫家的鋼筆畫和我國傳統(tǒng)的毛筆畫在用線技法上的細微差別,同時也總結出他們共同的特點:都講究用線的剛柔、側重、暢拙、頓挫,都具有非常強的藝術感染力。
在實際教學中,非常注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優(yōu)勢,使之與美術課課堂教學整合,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如實物展示、投影運用、多媒體音像的引進等多元化美術教學手段,大大增加課堂學習的信息量和課程教學手段的科技含量,從而調動起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喚起他們學習新知的激情。從而使美術課教學用簡易、新型、交互、愉悅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個體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實現促進學生智力與能力發(fā)展的目標。
比如,在學習“20世紀西方現代美術”這一章節(jié)時,首先在課前安排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20世紀西方的社會歷史狀況。學生從中明白了當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發(fā)生巨大變化。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物質生活水平的的不斷提高,必然會導致人們對精神生活產生新的追求。藝術來源于生活,于是,在那個時代,藝術家們不斷背離和反叛傳統(tǒng),追求個性,尋求差異,產生了體現自我和表現自我的各種哲學和觀念的藝術活動,在他們積極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過程中,現代美術應運而生。
于是趁熱打鐵,將網絡美術館搬進課堂,在馬蒂斯的《穿羅馬尼亞上裝的少女》和德蘭的《倫敦橋》面前,學生記住了“作品變形、夸張、色彩線條并重,追求‘單純化’,表現主觀感受”的野獸派;在凱希奈爾的《作為士兵的自由像》和蒙克的《生命之舞》面前,他們弄清了表現派的特點:強調表現自我感受和主觀意向,作品夸張、色彩強烈,以此排遣苦悶。
這樣,學生非常輕松地即欣賞了美術大家的風采與杰作,又了解了各個流派的特性和繪畫風格與技巧,從中受益匪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