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虹
(新疆塔城地區(qū)民族中醫(yī)院,塔城834700)
針灸治療老年性失眠的臨床觀察
葉虹
(新疆塔城地區(qū)民族中醫(yī)院,塔城834700)
目的觀察針灸治療老年性失眠的療效。方法采用針灸治療老年失眠患者24例,10d為1個療程,30d評定療效。結(jié)果總有效率95.8%。結(jié)論此法具有療效穩(wěn)定、治療方便、副作用少。
針刺療法;艾灸療法;中醫(yī)藥療法;老年性失眠
失眠又稱“不寐”,是老年常見病,表現(xiàn)為經(jīng)常性的睡眠減少,或醒后不易再入睡,或徹夜不眠。根據(jù)Escourrou等報道,在社區(qū)人群中成年人的失眠率為10%~20%;據(jù)調(diào)查,有1/3的美國成年人發(fā)生過睡眠障礙,大于65歲老年人約50%存在慢性失眠癥。失眠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此病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筆者采用針灸治療觀察24例老年性失眠患者,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觀察的患者均來自新疆塔城地區(qū)民族中醫(yī)院針灸科,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中非器質(zhì)性失眠癥的診斷標準,排除軀體疾病或精神障礙癥狀導致的繼發(fā)性失眠,同意參加臨床觀察。其中,女性16例,男性8例;年齡從54~79歲,平均為65歲左右;病程在1~19年。中醫(yī)辨證分型:心脾兩虛型12例,心腎不交型8例,肝火上擾3例,胃腑不和1例。
辨證分型①心脾兩虛型:癥見難以入眠,或寐中多夢易醒、醒后不易再寐,或兼心悸,健忘,神疲,納差,面色萎黃,口淡無味,食后腹脹,便溏,舌質(zhì)淡胖、苔薄白,脈細弱;②心腎不交型:癥見失眠心煩,兼見手足心熱,盜汗,口干,咽燥,耳鳴健忘,腰酸夢遺,心悸不安,口舌生瘡,舌尖紅赤、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③肝火上擾型:癥見睡眠不寧,多夢易醒,煩燥易怒,胸脅脹滿,喜嘆息,口苦目赤,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④胃腑不和型:證見脘腹脹滿,噯氣不舒,食欲不佳,睡眠不安,形體消瘦,便秘或便溏,舌苔白膩,脈弦滑。
1.2 方法按照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原則,心脾兩虛證患者,取穴:脾俞、心俞、神門、三陰交,其中,脾俞和心俞采用補法不留針,其他兩穴可留針15~20min并可配合脾俞、心俞處施艾灸15~20min。
心腎不交型患者,采用補瀉兼施的手法治療,取穴:太溪、神門、大陵、太沖,留針15~20min。
肝火上擾證患者,取穴:行間、足竅陰、風池、神門,瀉法,留針15~20min。胃腑不和型患者,取穴:中脘、豐隆、厲兌、隱白處以補瀉兼施手法針刺,留針15~20min。
治療每日1次,10d為1個療程。30d后評定療效。
2.1 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癥狀消失。好轉(zhuǎn):睡眠時間延長,伴有癥狀改善。未愈:癥狀未改善。
24例患者經(jīng)過1~2個療程治療后痊愈18例,占75%,好轉(zhuǎn)5例,占20.8%,未愈1例,占4.2%,總有效率為95.8%。
2.3 典型案例蔡某,女,60歲,2010年5月初就診,失眠5月余,伴心慌,頭脹痛,血壓偏高,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曾服用谷維素,安定,治療效果不顯著。辨證為肝火上擾證。取穴:行間、足竅陰、風池、神門,瀉法,留針15~20min,10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全愈,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睡眠障礙屬于中醫(yī)“不得寐”或“不寐”范疇,指經(jīng)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輕者入睡困難或眠而不酣,時寐時醒,醒后不能再眠,重者可徹夜不眠;現(xiàn)代醫(yī)學指排除心腦疾患、軀體及情感原因,患者連續(xù)3周以上有入睡難、晨醒早等表現(xiàn)的睡眠障礙,多伴有頭暈頭痛、心悸乏力、健忘等癥狀。老年性睡眠障礙是指特發(fā)于老年期的原發(fā)性失眠,是困擾老年人的常見病證,長期的失眠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會加重和誘發(fā)老年人的軀體疾病,并常伴有情緒、心理的改變。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故“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wèi)氣內(nèi)伐,故晝不精,夜不瞑”?!毒霸廊珪げ幻隆分兄赋觯骸皠诰胨紤]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寐?!崩夏耆硕囿w質(zhì)虛弱,腎精耗損,氣血雙虧,陰陽失調(diào),心神失于濡養(yǎng),以致不得眠?!鹅`樞·營衛(wèi)生會》曰:“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wèi)氣內(nèi)伐,故晝不精,夜不瞑。”可見,氣血衰少、陰陽失濟是老年失眠的基本病理特點。失眠病位在心,可涉及到脾、腎、胃、肝、膽,且有虛實之異,虛證皆因正氣不足,多為漸變,以陰血虛為常見。因此治療應(yīng)根據(jù)病情進行辨病辨證,分清病位與虛實,這樣標本兼治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這些老年人也應(yīng)及時治療,否則失眠的長期存在肯定會導致頭暈、心慌、頭痛、健忘等一系列癥狀,在上述療法中心脾兩虛型者,具有健脾養(yǎng)心、安神補血之用,對于心腎不交型患者具有滋陰養(yǎng)腎、降火益心之用;對于肝火上擾證患者具有平肝降火安神之用,對于胃腑不和證患者具有化痰,疏通胃腑之用,從而達到較好的臨床療效,使病人的煩惱得到解除。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26
1672-2779(2012)-05-0036-01
:韓世輝
201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