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中心醫(yī)院放射科(天津 300140)
馮瑩印 王 浩 紀盛章
肋骨骨折是胸部創(chuàng)傷中最常見的骨性損傷。隨著多層螺旋CT技術的發(fā)展,依靠其先進的掃描方式及強大的后處理技術,彌補了x線片診斷的不足,成為肋骨骨折診斷的新方法。近年來,對無臨床治療意義而具有社會意義的細微及隱匿性骨折,關注程度逐漸提高,對影像診斷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2007年以來8例肋骨CT檢查漏診病例,探討多層螺旋CT診斷肋骨骨折的限度。
1.1 臨床資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127例行肋骨CT檢查患者,男83例,女44例,年齡18-88歲,平均51.83歲。受傷原因為交通事故、墜落、跌打及銳器刺傷。其中27例合并氣胸、胸腔積液、胸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脊柱骨折等。其中14例患者首次檢查后于2-8周行肋骨CT復查。
1.2 檢查方法 應用TOSHIBA AQUILION 16層螺旋CT或GE Lightspeed 64層VCT,患者仰臥,雙臂上舉過頭,掃描范圍自胸廓入口上至上腹部包括全部肋骨,以0.625mm 或1mm層厚,0.5s的掃描速度連續(xù)采集,重建層厚0.6mm,掃描數(shù)據(jù)傳至工作站,應用MPR、CPR、VR、電影顯示等方法觀察骨折情況。
127例患者中,共檢出骨折患者115例,骨折共565處,其中左側肋骨骨折328處,右側肋骨骨折237處;單發(fā)肋骨骨折11例;單側肋骨骨折:左側50例,右側32例。合并胸腔積液8例,氣胸4例,肺挫裂傷3例。發(fā)現(xiàn)胸骨骨折1例,肩胛骨骨折3例,鎖骨骨折2例,脊柱椎體及附件骨折12例。14例復查患者中,6例骨折情況無變化,8例可見原未顯示新骨折,共檢出14處。其中完全骨折5處,單純內(nèi)板或外板骨折7處,局部骨質(zhì)密度增高2處。(圖1、2、3)原檢查所見肋骨骨折復查時均見不同程度愈合,無誤診情況。
圖1-42月18日圖(圖1、2)VR及CPR顯示右側第3肋骨腋段外板骨折,3月25日圖(圖3、4)VR及CPR顯示右側第3肋骨腋段外板骨折及背段骨折;圖5、6 首次檢查右側第11肋骨未見骨折(圖5),復查示右側第11肋骨背段外板骨折(圖6);圖7、8 原右側第7肋骨未見骨折(圖7),復查示右側第7肋骨前端完全骨折(圖8)。
由于肋骨特殊的解剖結構,不同的骨折部位及骨折線的走行,再加上常規(guī)x線片較低的密度分辨率、組織重疊及投照技術等限制,使普通x線片的漏診率較高。由于MSCT掃描速度快,采集數(shù)據(jù)為連續(xù)無間隔的容積數(shù)據(jù),圖像各向同性,影像工作站后處理功能日益強大,VR、CPR等重組方式廣泛應用,使MSCT成為診斷肋骨骨折、特別是細微及隱匿性骨折的越來越重要的手段[1-4]。
但在日常工作中發(fā)現(xiàn)MSCT診斷肋骨骨折亦存在限度。回顧性分析8例肋骨骨折CT漏診病例,發(fā)現(xiàn)新發(fā)現(xiàn)的骨折可為完全性骨折、單純的內(nèi)板或外板骨折、甚至僅為局部的骨質(zhì)密度增高,但均可見到高密度的骨痂形成,無斷端移位、嵌插及成角改變。經(jīng)兩名副主任醫(yī)師以上醫(yī)生回顧對照,包括薄層軸位圖像的觀察、VR及CPR重組圖像的觀察,亦未發(fā)現(xiàn)在原檢查圖像中的骨折及可疑骨折征象。原因考慮可能為:1)骨折極細微,超過MSCT的空間分辨率所能顯示的極限;2)局部骨小梁中斷或壓縮,引起出血、水腫,而骨皮質(zhì)并無改變。由于MR檢查尚無應用于肋骨骨折診斷的報道,且該種骨折不會有手術證實的機會,因此真正的機制難以確定。
所謂“隱匿性骨折”并無準確定義,一般是指常規(guī)x線檢查難以發(fā)現(xiàn), 經(jīng)其它影像學方法或手術證實的骨折。一般包括:1)完全骨折,存在貫通肋骨內(nèi)外板的骨折線,斷端有輕微(或無)移位、嵌插、成角;2)不完全骨折,骨折線僅累及肋骨內(nèi)板或外板,或局部骨皮質(zhì)斷裂、凹陷隆起。筆者認為上述情況稱為微骨折更為恰當;這些微骨折通過MSCT,選擇合適的重組方式,不同觀察方法的綜合應用,特別是薄層軸位像的電影顯示認真觀察,均可明確診斷,并已被文獻廣泛報道[5-10];而“肋骨隱匿性骨折”的定義應該是傳統(tǒng)x線片及肋骨CT檢查均難以發(fā)現(xiàn),經(jīng)肋骨CT復查發(fā)現(xiàn)骨痂形成而確診的骨折。
筆者所觀察到的新檢出的骨折均對位良好,無氣胸、血胸等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無臨床治療學意義,但它們會對司法鑒定、量刑、賠償?shù)犬a(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具有社會學意義。在傳統(tǒng)的肋骨骨折診斷流程中,對x線片結果有質(zhì)疑的病例,肋骨CT檢查已經(jīng)成為最終確診標準,基本不會發(fā)生復查肋骨CT的情況。我們的復查病例復查原因是有司法糾紛的病例,希望對骨折進行進一步復查確認。通過對新檢出的骨折病例的檢出,我們認為對于那些當事方糾紛較嚴重或?qū)ψ陨砝孢^分關注的病例,影像檢查結果及臨床均應提示進行必要的復查以避免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復查時間以4-8周為宜,時間過短骨痂形成不充分而診斷困難;時間過長可能會產(chǎn)生諸如“是否存在新的外傷”等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雖然MSCT作為診斷肋骨骨折的必要檢查手段有重要意義,但是它同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對可能發(fā)生的“隱匿性骨折”病例應提示必要的復查,避免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
1.趙仕懂,劉軍泉,陳志武.多層螺旋CT重建診斷肋骨骨折臨床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09,7:73-74.
2.徐雷鳴,謝興夫.CT在肋骨骨折認定中的價值及骨折的力學分析[J].法醫(yī)學雜志,2005,21:84-85.
3.李云卿,高光峰,劉連杰,等.多層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診斷肋骨骨折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05,3:25-27.
4.譚四平,沈比先,高德宏,等.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診斷肋骨骨折的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07,5:44-46.
5.楊其根,毛其華,華曉.多層螺旋CT在肋骨隱匿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yī)學影像雜志,2007,8:383-385.
6.丁建林,易旦冰,陳曉亮,等.64層CT及MRI診斷隱匿性骨折的臨床價值[J].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17:12-15.
7.王淑麗,王林森,孫鼎元,等.多層螺旋CT在肋骨微細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1289-1292.
8.李春海,楊磊,溫廷國.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隱匿性骨折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760-761.
9.姚以剛.64層容積CT對肋骨骨折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09,7:39-41.
10.郭祥彬,張軟英,衛(wèi)麗霞.64層螺旋CT在肋骨及肋軟骨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罕少疾病雜志,2012,19(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