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燃
(濟南軍區(qū)煙臺療養(yǎng)院,264000)
針灸配合艾灸及拔罐治療失眠36例
趙燃
(濟南軍區(qū)煙臺療養(yǎng)院,264000)
入睡和睡眠障礙;拔罐;灸法
失眠是指入睡困難和維持睡眠障礙,導致睡眠時間和質量不能滿足個體生理需要,影響日間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筆者所在療養(yǎng)院2008-08—2012-01采用針灸配合艾灸拔罐治療失眠36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36例,其中男11例,女25例;年齡21~65歲;病程15 d~7年。全部患者都有典型的失眠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入睡困難,不能熟睡,睡眠時間在4 h以下,多夢,次晨感到頭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1]。
1.2 治療方法
1.2.1 針灸 主穴:四神聰、神門、風池、雙側三陰交。辨證取穴:心火熾盛型取內關;肝郁化火型取太沖;痰熱內擾型取豐??;陰虛火旺型取心腧、腎腧、太溪;心脾兩虛型取脾腧、心腧、足三里;心膽氣虛型取膽腧、心腧。操作方法:患者俯臥,辨證后取相應穴位,常規(guī)皮膚消毒,提捏進針后接電子針療儀,采用連續(xù)波,頻率和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通電20 min。
1.2.2 走罐 選取背部,督脈大椎至腰腧,膀胱經(jīng)第一側線大杼至白環(huán)腧,第二側線附分至秩邊;華佗夾脊穴胸1~5。背部均勻涂以甘油作為潤滑劑。用中號火罐,閃火法拔罐,并隨之上下左右往返推動走罐,至皮膚潮紅或紅紫為度,以督脈、五臟六腑腧為重點。虛證明顯者輕吸輕走;實證明顯者,重吸重走。每次操作10~15 min,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1.2.3 拔罐 以拔罐治療失眠,常選用的穴位有心腧、腎腧、脾腧、三陰交、足三里、內關等。可用閃火法,留罐5 min,亦可先用三棱針點刺上述穴位,再用閃火法留罐5 min。
1.2.4 灸法 是應用艾炷、艾條或艾絨等在穴位上或患處燒灼或熏灼,借其溫熱效能,通過經(jīng)絡的作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選取的穴位:心腧穴、照海穴、百會穴、涌泉穴?;颊呷「┡P位,暴露背部。首先取心腧雙穴,再根據(jù)臨床辨證取配穴,如心脾兩虛或胃氣不和,或痰熱內擾者,配脾腧(雙)、足三里(雙)、太沖(雙);肝郁血虛,或心虛膽怯,或陰虛火旺者,配肝腧(雙)、膈腧(雙)、三陰交(雙);心腎不交者,配腎腧(雙)、涌泉(雙)等。用艾條點燃后施行溫和灸,艾條著火點離所取穴位皮膚1~1.5 cm,以局部皮膚潮紅,患者感覺溫熱舒適為度,防燙傷,每穴灸15~20 min/次,1次/d,10 d為1個療程,每次灸畢各穴均以拇指按壓2~3 min。
1.3 療效評定標準 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的失眠癥療效判定標準[2],治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癥狀減輕,睡眠時間較前增加不足3 h;無效:治療后失眠無明顯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本組治愈10例,占27.78%;顯效20例,占55.56%;有效4例,占11.11%;無效2例,占5.56%;總有效率為94.44%。無一例發(fā)生不良反應。
失眠,又稱“不寐”,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病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工作壓力的增大,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使失眠的患病率不斷升高,已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3]。失眠多由氣血、臟腑失于調和,陰陽逆亂,而使陽不入陰,陰不斂陽,神不守舍所致。針灸治療失眠主要是協(xié)調陰陽、扶正祛邪、通過經(jīng)絡腧穴,使機體歸于“陰平陽秘”,從而達到調和氣血,改善睡眠的目的。拔罐可通經(jīng)活絡,行氣活血。走罐療法比單純拔罐可以更大面積地作用于皮膚、經(jīng)絡,具有拔罐、刮痧、按摩等綜合功效[4]。艾灸、拔罐治療失眠安全、經(jīng)濟、無副作用,其優(yōu)勢在于辨證實施,整體調理,在改善睡眠的同時,其他伴隨的癥狀也可以得到改善。治療以針刺為主,輔以走罐、藥線點灸,通過對整個人體機能的調節(jié),達到滋陰降火、寧心安神的作用,最終使人體陰陽協(xié)調,陰平陽秘,神安而寐[5]。本套治療方法無不良反應,可推廣應用。
[1]趙鳳英.中醫(yī)治療失眠癥的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10(10):184-485.
[2]袁廣宇.艾灸治療失眠癥80例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7,23(10):37-38.
[3]司海龍,李守朝.失眠論治八法[J].河南中醫(yī),2009(2):160-161.
[4]崔素芝,任麗輝.針藥罐結合治療失眠癥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7,23(9):14-15.
[5]范郁山,王瓊.針罐結合藥線綜合治療陰虛火旺型失眠癥30例[J].陜西中醫(yī),2007,28(10):1390-1391.
1005-619X(2012)05-0439-01
2012-02-10)
·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