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好華
雙黃連粉針聯(lián)合思密達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48例療效觀察
常好華
目的 觀察雙黃連粉針聯(lián)合思密達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95例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47例和觀察組48例。對照組給予口服思密達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雙黃連粉針治療,均7d為1個療程。觀察臨床療效、止瀉時間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5.8%(46/48),明顯高于對照組76.6%(36/4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止瀉時間為(3.4±0.8)d,明顯低于對照組(4.8±1.2)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觀察組有1例發(fā)生蕁麻疹,經停止治療后蕁麻疹消失。結論 雙黃連粉針聯(lián)合思密達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確切。
輪狀病毒性腸炎; 雙黃連粉針/治療應用; 思密達/治療應用; 兒童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兒科常見的一種由輪狀病毒引起急性腸道傳染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傳染性強、病情重等臨床特點,傳統(tǒng)的治療方案以改善臨床癥狀和補充液體為主,而從機體內部抑制病毒復制和急性炎癥反應的研究較少[1]。本研究采取雙黃連粉針聯(lián)合思密達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確切,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1-09/2012-02河南省??h人民醫(yī)院兒科收治住院的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95例,男52例,女43例;年齡2~38個月;每日腹瀉5~13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7例和觀察組48例。兩組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日腹瀉次數(shù)、伴隨癥狀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n)
1.2 診斷標準 符合《兒科學》第4版中關于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診斷標準[2]。
1.3 納入標準 (1)符合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診斷標準;(2)年齡2~38個月;(3)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胃腸型食物中毒及霍亂者;(2)病程超過3d,曾使用過同類藥物者;(3)其他病毒引起的腹瀉。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根據(jù)病情需要給予小米湯或白開水500mL加細鹽1.75g混勻后口服補充液體,配合溫開水沖口服補液鹽(福建南少林藥業(yè)有限公司)每次50~60mL/kg,每日4~6次,以糾正體內水、電解質紊亂??诜济苓_[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批號:A0084,A0274],年齡≤12個月每日1袋,~24個月每日1~2袋,>24個月每日2~3袋,均3次等服。急性腹瀉患兒首次劑量可加倍,病情嚴重患兒可適當增加用藥量。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靜脈滴注雙黃連粉針(哈藥集團中藥二廠,批號:1012241),按60~90mg/(kg·d)加入5%葡萄糖鹽水中,含量≤1%,每日1次。兩組均7d為1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止瀉時間及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
1.7 療效判定標準 (1)治愈:患兒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日排便次數(shù)在3次以內,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2)顯效:患兒大便性狀基本正常,日排便次數(shù)在3次以內,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3)有效:患兒大便性狀有所改善,日排便次數(shù)在4次以內,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4)無效:患兒大便性狀、日排便次數(shù)、臨床癥狀和體征無任何改善[3]。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校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n(%)]
表2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兩組止瀉時間比較 觀察組止瀉時間為(3.4±0.8)d,明顯低于對照組(4.8±1.2)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89,P<0.01)。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觀察組有1例發(fā)生蕁麻疹,停止治療后蕁麻疹消失。
輪狀病毒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能夠引起小兒病毒性腸炎的球型、雙股RNA病毒[4]。該病毒通過侵犯小腸絨毛上皮細胞,使含消化酶的鱗形或方形上皮細胞取代脫落的上皮細胞,從而減少了正常腸黏膜上的麥芽糖酶、蔗糖酶以及乳糖酶等絨毛酶,引起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礙,當腸內乳糖及其他雙糖類物質滯留時間過長時,改變了腸黏膜與腸腔滲透壓,最終引起滲透性腹瀉。
目前醫(yī)學界對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尚無特效治療方案,常規(guī)以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抗病毒治療為主[5]。思密達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其有效成分雙八面體蒙石微粒具有對細菌、病毒、毒素以及水分的強吸附能力,從而有效抑制病菌的定植、復制和傳播,強化胃腸黏膜的屏障作用,促進腸道內雙歧桿菌的生成,最終達到調節(jié)腸道微平衡的治療目的。雙黃連粉針是一種由雙花、黃芩、連翹等中藥制成的,具有抗病毒及抗菌雙重治療作用。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雙花可清熱解毒;黃芩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連翹清熱解毒等?,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6],雙花提取物能夠抑制細菌復制和增強免疫能力;黃芩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能夠有效抑制病毒復制和急性炎癥反應,其提取物黃芩甙能夠抑制腸管蠕動;連翹提取物中蕓香甙具有抗菌、鎮(zhèn)吐等藥理作用,對多種革蘭陽性及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降低毛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有效改善小腸內上皮細胞的修復和功能恢復,從而改善腹瀉癥狀。作為乙型新型的消炎解毒類純中藥復方制劑,該藥作用持久,抗藥性低,用藥時無需皮試,可與多種藥物配伍使用。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和口服思密達的基礎上,聯(lián)合靜脈滴注雙黃連粉針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確切,在改善臨床癥狀的同時,能夠有效抑制病毒復制,促使腸道功能恢復,在改善預后和提高患兒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何勁,周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2,13(4):256.
[2] 王慕逖.兒科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66.
[3] 方鶴松,段恕誠,董宗祈,等.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J].臨床兒科雜志,1994,12(3):148-151.
[4] 劉建明.雙黃連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J].中國民間療法,2011,19(3):49.
[5] 陳曉鳳.鋅劑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療效觀察[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2,37(3):299-300.
[6] 韓成林.雙黃連粉針劑聯(lián)合蒙脫石散劑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草藥,2007,38(5):745-746.
456250河南 鶴壁,河南省浚縣人民醫(yī)院兒科
常好華(1976-),女,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小兒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22
R512.5
B
1674-3865(2012)04-0338-02
2012-06-17)
劉穎)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