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秋紅
復方丹參滴丸佐治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21例療效觀察
賀秋紅
目的 觀察復方丹參滴丸佐治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42例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1例。對照組予強的松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復方丹參滴丸治療8周,觀察尿蛋白轉陰及水腫消退時間、24h尿蛋白、血膽固醇變化及復發(fā)情況。結果 觀察組尿蛋白轉陰及水腫消退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膽固醇的降低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腎病綜合征1年及1.5年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復方丹參滴丸能改善腎病綜合征血液高凝狀態(tài)、降低膽固醇、減少尿蛋白漏出、促進尿蛋白轉陰、降低復發(fā)率。
腎病綜合征; 復方丹參滴丸; 激素; 兒童
小兒腎病綜合征是一組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高,導致大量血漿蛋白自尿中丟失的臨床綜合征。臨床具有以下四大特點: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和明顯水腫。按病因可分為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和先天性。其中幾乎90%以上為特發(fā)性(原發(fā)性)[1]。近年來腎病綜合征治療過程中激素依賴、激素耐藥和頻復發(fā)一直是臨床治療中比較棘手的問題。本研究主要針對的是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pediatric nephrotic syndrome,PNS)在激素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復方丹參滴丸,觀察其治療效果。
1.1 臨床資料 2007-08/2010-11白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收治住院的PNS患兒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齡2~14歲;單純性腎病30例,腎炎性腎病12例。42例患兒按疾病類型分層采用隨機排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1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發(fā)病類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n,n=21)
1.2 診斷標準 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 PNS的診斷標準[2]。
1.3 納入標準 (1)符合PNS的診斷標準;(2)年齡2~14歲;(3)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繼發(fā)性及先天性腎病綜合征者;(2)腎功能衰竭者。
1.5 治療方法 對照組誘導緩解階段予強的松(浙江仙琚制藥有限公司,批號:061211,110410,1.5~2mg/(kg·d),最大劑量60mg/d,分3次口服),配合潘生?。ㄉ轿鱽唽毸帢I(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號:061101,090730,3~5mg/(kg·d),分3次口服),尿蛋白轉陰后繼續(xù)鞏固治療2周,進入鞏固維持階段強的松開始減量,以原劑量改隔日晨頓服4周,如尿蛋白持續(xù)陰性,每2~4周減量2.5~5mg至停藥,總療程1~1.5年(潘生丁繼續(xù)原劑量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復方丹參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藥公司,批號:061210,091019),其中學齡前兒童每次3粒,學齡期兒童每次5粒,每日3次,療程8周。對于誘導緩解階段治療8周無效的患兒加用免疫抑制劑配合治療,部分緩解患兒予激素移行減量法治療1個月完全緩解后,繼續(xù)進入維持鞏固階段激素隔日減量方法直至減停(潘生丁繼續(xù)原劑量口服)。對于維持鞏固階段反復的患兒,激素可改隔日口服為同劑量的每日口服1周,對于頻復發(fā)患兒可采用激素拖尾療法(潘生丁繼續(xù)原劑量口服)。
1.6 觀察指標 治療8周后評價尿蛋白轉陰及水腫消退時間、24h尿蛋白定量、血漿膽固醇的變化情況,治療6、12、18個月評價PNS的復發(fā)情況。
1.7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2000年珠海會議制定的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治療建議[3]。(1)完全緩解:血常規(guī)、血生化及尿檢查完全正常,腎病綜合征表現(xiàn)完全消失;(2)部分緩解:尿蛋白陽性<+++,血常規(guī)、血生化及尿檢查部分緩解,腎病綜合征表現(xiàn)減輕;(3)無效:尿蛋白陽性≥+++,血常規(guī)、血生化及尿檢查異常,腎病綜合征表現(xiàn)無明顯改善;(4)復發(fā):尿蛋白由陰性轉為陽性大于2周。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尿蛋白轉陰時間、水腫消退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尿蛋白轉陰時間、水腫消退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尿蛋白轉陰時間、水腫消退時間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at=9.39,4.59,P<0.01;bt=3.91,3.59,P<0.01。
單純性腎病組別 n腎炎性腎病n尿蛋白轉陰時間 水腫消退時間 尿蛋白轉陰時間 水腫消退時間觀察組 14 19.9±4.3a 8.5±1.5a 7 30.7±4.0b 15.8±2.2b 16 31.4±2.2 11.3±1.8 5 39.6±3.7 19.9±1.5對照組
表2結果表明,觀察組尿蛋白轉陰時間、水腫消退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2 兩組治療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漿膽固醇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漿膽固醇對比(±s,n=21)
表3 兩組治療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漿膽固醇對比(±s,n=21)
注:與治療前比較,at=2.97,P<0.01;bt=13.15,16.50,5.69,P<0.01;與對照組比較,ct=3.05,3.04,P<0.01。
24h尿蛋白定量(g) 血膽固醇(mmol/L)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89±0.79 0.98±0.17bc 8.82±3.06 4.81±1.02治療前 治療后ac對照組 3.67±0.84 1.17±0.23b 8.58±3.62 6.03±1.53b
表3結果表明,兩組治療后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膽固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觀察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膽固醇的降低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3 治療后6、12、18個月PNS復發(fā)率比較 見表4。
表4 治療后6、12、18個月PNS復發(fā)率比較[n(%),n=21]
表4結果表明,治療后12、18個月觀察組PNS復發(fā)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糖皮質激素至今為止仍然是治療PNS的首選藥物和基本藥物,由于85%甚至更多兒童PNS腎臟病理改變?yōu)槲⑿〔∽儯瑢μ瞧べ|激素治療敏感,80%~90%PNS患兒初始治療可完全緩解,但有76%~93%的患兒復發(fā)[4]。在PNS患兒維持鞏固治療期反復及頻復發(fā)一直困擾著臨床醫(yī)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且頻復發(fā)易發(fā)展為難治性腎病。臨床常見的PNS反復及頻復發(fā)的常見原因有感染、高脂血癥、血液高凝狀態(tài)等。持續(xù)的高脂血癥可以刺激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增加細胞外基質合成,促進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增加腎小球血液動力學負擔而加重和促進腎小球硬化的發(fā)生[5]。為了減少PNS復發(fā),有些學者認為可加用免疫抑制劑或延長維持鞏固期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時間,然而加用免疫抑制劑又會帶來更多、更嚴重的副反應,延長糖皮質激素的用藥時間又進一步降低免疫功能導致反復感染,增加PNS復發(fā)率[6]。復方丹參滴丸是一種純中藥制劑,主要由丹參、三七、冰片等組成,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等功效。動物實驗證實,其主要成分丹參素,具有提高機體抗凝和纖溶活性、抑制體外血栓形成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7]。復方丹參滴丸的可能作用機制為:其一,抑制纖維蛋白原的形成和血小板聚集,使毛細血管血流加快,增加紅細胞變形性,改變血液黏度,糾正血液高凝狀態(tài);其二,增加機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降低脂質過氧化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減輕腎小球的免疫損傷,防止大量蛋白尿從尿中流失,從而延緩腎臟病理進展[8]。
本研究中的42例PNS患兒均為初次發(fā)病,腎炎性腎病尿蛋白平均轉陰時間及水腫消退時間均長于單純性腎病;觀察組加用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后,尿蛋白平均轉陰時間及水腫消退時間均比對照組短;觀察組在減少24h尿蛋白定量和降低血膽固醇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趶头降⒌瓮璧淖饔脵C制,在治療PNS時降低血膽固醇、減少尿蛋白的漏出、縮短水腫消退及尿蛋白轉陰的時間都表現(xiàn)出較好的作用。
21例觀察組患兒治療后1年的復發(fā)率低于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1.5年的復發(fā)率等于治療后1年。這可能與復方丹參滴丸活血化瘀、抗凝的功效有關,從而改善腎循環(huán)、減輕腎小球硬化、減少尿蛋白漏出、延緩腎臟病理的進一步發(fā)展,達到降低PNS的復發(fā)率。
在頻復發(fā)PNS患兒,臨床醫(yī)生大多采取加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劑,其副反應較大,復方丹參滴丸能降低PNS復發(fā)率,同時在降低血膽固醇、減少尿蛋白漏出有一定效果,且在該藥治療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明顯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治療。但對于那些應用復方丹參滴丸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患兒,建議行腎臟穿刺或其他免疫抑制劑進一步治療。
[1] 丁潔.腎病綜合征診治策略——腎病綜合征診斷進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6):401-403.
[2]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641.
[3]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小兒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類、診斷及治療[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12):746-749.
[4]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腎臟病學組.兒童常見腎臟疾病診治循證指南(一):激素敏感、復發(fā)/依賴腎病綜合征診治循證指南(試行)[J].中華兒科雜志,2009,47(3):167-170.
[5] 宋紅梅,魏珉.兒童腎病綜合征高脂血癥的危害及其預防[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9):729-731.
[6] 莫櫻,陳述枚.腎病綜合征頻復發(fā)及激素依賴的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6):412-415.
[7] 顧楊洪,張彩英,黃桂秋,等.丹參和丹參素對牛內皮細胞抗凝和纖容功能的影響[J].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1990,10(3):208-212.
[8] 葉慶標,李志輝,黃婷,等.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4,2(1):30-32.
730900甘肅 白銀,白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
賀秋紅(1973-),女,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小兒內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14
R692
B
1674-3865(2012)04-0322-03
2012-07-06)
劉穎)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