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健
(黃淮學院 經濟管理系,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開放度度量指標體系的構建
——基于內陸省份的差異研究
趙 健
(黃淮學院 經濟管理系,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經濟開放度是衡量開放型經濟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文章結合國內外關于開放度問題的現有研究成果,選擇外資投資、對外貿易、國內投資、對內貿易、旅游收入、工業(yè)產值等8個二級指標,構建了包括4個一級指標的開放度指標體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對內陸省份的開放度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內陸各省份的開放水平有一定差異,一些省份的開放型經濟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內陸省份;開放度;因子分析
2001年正式加入WTO后,我國各個地區(qū)的開放型經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總體來說,內陸省份的開放程度低于沿海省份,各內陸省份的開放程度也存在差異。開放程度過高意味著對外有較大的依賴,開放程度不足又意味著存在被邊緣化的危機,因此,綜合評價我國內陸省份的對外開放度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經濟開放度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對國內、國際兩種經濟的融合程度,它是通過一整套的指標體系來衡量的。
對于開放度指標體系選擇的研究,國外學者開展得比較早。在對資本開放度測算方面,1990年Haque、Nadeem、PeterMontiel提出了利率平價法,通過檢驗一國匯率和利率的平價關系成立與否,來衡量一國的資本開放度[1]。1998年Edwards針對利率平價法的不足作了改進,利用半開放經濟國家的利率決定模型衡量發(fā)展中國家在一段時間內的資本流動程度[2]。
國內學者對于開放度指標體系的研究是從上世紀末開始的。李翀認為要衡量一國的對外開放程度須從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方面著手,并以不同的權數對對外貿易比率、對外金融比率和對外投資比率加權求和[3]。吳園一采用出口依存度、制成品依存度、利用外資投資率、實際到位外資占協(xié)議外資比率等指標構建了開放度測算指標[4]。黃繁華通過構建對外貿易開放度、國際投資開放度兩個指標對我國經濟開放度進行了測算及分析[5]。胡智和劉志雄采用貿易開放度、實際關稅率、對外金融比率、投資開放度及生產開放度5個指標,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對我國經濟開放度進行了測算[6]。何智恒基于貨物貿易水平、利用外資水平和服務貿易水平3個維度構建了測度中部6省經濟開放度的指標體系[7]。
綜上所述,傳統(tǒng)觀點認為經濟開放度的衡量指標主要集中在貿易和資本的跨境流動上。本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更多的開放度指標,以期能夠更真實、更客觀地衡量我國不同地區(qū)的經濟開放程度。
指標體系的構建是進行綜合評價和比較的基礎,因此指標體系的選擇非常重要。指標體系既要以經濟理論為基礎,又要遵循統(tǒng)計學關于指標體系的基本要求[8]。為了體現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開放型經濟指標的選取應該遵循如下基本原則:一是綜合性原則,經濟開放度的大小要受到諸如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指標體系的選擇必須能夠全面地反映評價對象的高低;二是層次性原則,設計出的指標體系必須能夠準確地反映各層次之間的支配關系,并按照層次遞進關系組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相互關聯的整體,以保證評價的科學性;三是可行性原則,指標體系的選擇除了要符合理論要求外,還要考慮實現的可能性,注重客觀性和現實性的結合,要與現有的統(tǒng)計資料相兼容,以此來提高可操作性。
基于上述分析,同時考慮到開放性經濟不僅包括對外開放,還應該包括對內開放,因此,本文選擇的開放度指標體系包括對外開放度、對內開放度、旅游開放度和開放支撐度4個一級指標(具體見表1)。表1的8個二級指標中,外資投資比重(外資依存度)是指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與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之比,外貿依存度是指進出口總額與GDP之比,國內投資比重是指國家預算內基金、國內貸款、自籌資金之和與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之比,對內貿易依存度是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GDP之比,國際旅游收入比重是指國際旅游收入與GDP之比,國內旅游收入比重是指國內旅游收入與GDP之比,工業(yè)產業(yè)比重是指工業(yè)產值與GDP之比。
表1 內陸開放型經濟指標體系的構成
本研究選擇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陜西、寧夏、青海等內陸省份作為研究對象,所用數據均由 2009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的相應指標整理計算得出。由于缺乏分地區(qū)的國內旅游收入統(tǒng)計數據,故僅采用國際旅游外匯收入來反映旅游開放狀況。另外,世界 500強企業(yè)進駐數的統(tǒng)計不完整,也忽略不考慮。
由于反映開放度涉及的指標為6個,直接進行省際之間的比較較為繁瑣,因此考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進行比較和綜合評價。
對上述6個指標進行線性組合,再利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可得到6個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在所得相關系數矩陣中,大部分相關系數較高,說明各變量間呈較強的線性關系,能夠從中提取公因子,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由表2可觀察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的情況。第一組數據項(第二行至第四行)描述了初始因子解的情況,第二組數據項(第五行至第七行)描述了因子解的情況??梢钥闯?,指定提取的4個因子共解釋了原有變量總方差的86.929%,說明這4個因子對原有變量的解釋能力比較強,總體上原有變量的信息丟失較少,因子分析效果較理想。第三組數據項(第八行和第九行)描述了最終因子解的情況??梢娨蜃有D后,累計方差比沒有發(fā)生改變,也就是沒有影響原有變量的共同度,但卻重新分配了各個因子解釋原變量的方差,改變了各因子的方差貢獻,使得因子更易于解釋。
表2 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的情況
由因子載荷矩陣(數據如表3所示)可以得到因子分析模型:外資依存度
表3 因子載荷矩陣
由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數據如表4所示)可知,對內貿易依存度和內資依存度在第一個因子上的載荷比較高(分別為0.901和-0.753),因此把這兩個變量歸為一類,可解釋為對內開放度;工業(yè)產值比重和國際旅游收入比重在第二個因子上的載荷比較高(分別為0.926和-0.721),因此把這兩個變量歸為一類,可理解為開放支撐度;外貿依存度在第三個因子上的載荷比較高(其值為0.923);外資依存度在第四個因子上的載荷比較高(其值為0.959)。
表4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采用回歸法估計因子得分,輸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寫出以下因子得分函數:
它們分別代表對內開放度、開放支撐度、外貿依存度和外資依存度,綜合開放度由這4個因子綜合反映。
利用上述因子得分變量對各省的開放型經濟發(fā)展進行綜合評價,應采用因子加權總分的方法進行計算,具體計算公式為
其中權重是由各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確定的(見表2最后一行)。計算結果如表5所示(結果為負時表明開放程度不高)。
表5 內陸省份開放度指標的計算結果
由表5可知,我國內陸省份開放度水平大致可以分為4個層次:江西、四川、湖北和山西較高,安徽和重慶一般,河南、黑龍江和湖南較低,陜西、寧夏、內蒙古、青海和貴州過低。四川的優(yōu)勢體現在對內開放度和開放支撐度上,對內開放程度遙居第一;湖北的優(yōu)勢主要在對內開放度上;山西作為能源大省開放支撐度較好,符合采掘業(yè)等重工業(yè)比重大的實際;重慶總開放度的優(yōu)勢體現在對內開放度和外資依存度上,符合重慶1/5強的世界500強企業(yè)集聚和現代裝備制造業(yè)集群的現實;寧夏、內蒙、青海和貴州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對外開放起步較晚,融入國際經濟的份額較小,層次較低,寧夏的對內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亟待加強,內蒙、青海和貴州要多方位地加快開放步伐。總體來看,內陸各省份的開放度普遍很低,其中西南地區(qū)的開放程度高于西北地區(qū)。造成這種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區(qū)位因素、歷史因素、地方政府行為等。
河南省經濟開放度在內陸省份中排名第七,經濟開放度遠遠低于湖北、山西、安徽等相鄰省份,這與河南省經濟總量位居中部之首、全國第五是不相符的,也說明河南省開放型經濟有相當大的發(fā)展空間。河南開放支撐度因子的大小為 1.438,位居內陸省份的榜首,說明其工業(yè)和旅游業(yè)發(fā)展良好。河南外資依存度因子的得分倒數第三,僅高于陜西和寧夏。2008年河南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 30.6162億美元,而排名第一的江西省,2005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就已經達到了24.2億美元,幾乎是河南同一時期的1.64倍。河南外貿依存度因子的得分也偏低。2008年河南省進出口總額128.049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72%),其中出口總額83.91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47%),進口總額44.13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9.62%),這些數據說明河南省傳統(tǒng)的貨物進出口貿易發(fā)展迅速,但因為GDP總量大,所以貿易依存度仍然很低,發(fā)展?jié)摿艽蟆?/p>
在新的經濟全球化格局下,發(fā)達國家產業(yè)轉移的后續(xù)重點將是重工產業(yè),這將導致發(fā)展中國家承接的國際投資和出口增長向重工產業(yè)轉移。對我國來說,重工業(yè)基礎最發(fā)達但利用程度最不充分的是東北三省,因此,東北三省要充分發(fā)揮工業(yè)優(yōu)勢,利用遼寧沿海、黑龍江沿邊的地理優(yōu)勢,特別是要借助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政策優(yōu)勢,提高開放水平,從而促進經濟發(fā)展。
我國內陸省份要加快開放的步伐和強度,促進開放型經濟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就必須注重發(fā)展戰(zhàn)略。
第一,要從思想上重視對外開放工作。長期以來,我國內陸省份對外開放的程度很低,參與國際分工和分享經濟全球化利益的機會較少,競爭力不足,因此,內陸省份要重視對外開放工作,要把對外開放工作提升到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部署上來。
第二,要重視對外貿易的發(fā)展。要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完善外貿出口的相應政策措施;要不斷地優(yōu)化調整出口市場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量,提升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第三,要繼續(xù)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并注重提升外資的利用質量。要創(chuàng)新外資投資方式以擴大外資來源,要合理引導外資的產業(yè)流向。
第四,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鼓勵有競爭力的企業(yè)對外投資,從而提升國際化水平。
第五,要加強地區(qū)之間的合作,促進各地區(qū)共同發(fā)展。東部沿海地區(qū)借助內陸省份的能源、勞動力等資源,提升了對外開放的能力,但沿海地區(qū)與內陸地區(qū)差距的增大不利于經濟體系的內部穩(wěn)定。因此,隨著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東部沿海地區(qū)要為內陸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幫助,要通過區(qū)域間合理的分工與協(xié)作,最終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實現雙贏的發(fā)展局面。
[1] Haque,Nadeem and Peter Montsel.Capital Mobi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Some Empirical Test[J].MF working Paper:90―117.
[2] Sebastian Edwards Openness,Productivity and Growth:What do we really know[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3):383―398.
[3] 李翀.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度量與比較[J].經濟研究,1998(1):28―31.
[4] 吳園一.中國經濟開放度選擇及指標體系[J].財經研究,1998(1):21―25.
[5] 黃繁華.中國經濟開放度及其國際比較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1(1):19―23.
[6] 胡智,劉志雄.中國經濟開放度的測算與國際比較[J].世界經濟研究,2005(7):10―17.
[7] 何智恒.中部六省經濟開放度的比較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08(1):108―110.
[8] 龔曉鶯,胡忠俊,王昆.關于對外開放度度量指標體系構建的幾點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16―20.
Establishment of Index System of the Opening Degree——Based on Differences Analysis of Inland Provinces
ZHAO Jian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463000, China)
Opening degree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ment index to economic system. Based on the relational research outcome,investment abroad, international trade, domestic investment, tourism income, industry products and so on, all together 8 second index are chosen to build 4 Index systems of opening degree which can really reflect the degree of opening economic.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the opening degree of inland provinces is evaluated roundly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still exist certain differences among the inland provinces and some still have a lot of spaces for the opening economy.
inland provinces; opening degree; factor analysis
F125.4
A
1006-5261(2012)02-0015-04
2011-07-06
2009度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B041)
趙?。?977―),女,河南新野人,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 張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