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清華,尚學東,魯智勇,李 偉,張樂偉
(1.滄州師范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2.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北京 100061)
中國優(yōu)秀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特點分析
尚清華1,尚學東2,魯智勇2,李 偉2,張樂偉2
(1.滄州師范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2.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研究所,北京 100061)
目的:通過對國家乒乓球隊80名乒乓球運動員的流行病調查,對主要傷病類型和受傷原因進行總結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對策及建議。方法:采用運動損傷調查問卷和臨床檢查等方法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結合項目實踐對結果進行分析。結果:共發(fā)現運動損傷70例(120人次),損傷病種52種,患病率為87.5%。乒乓球運動主要損傷部位是腰、膝和肩,分別為25%,20%和17.5%。主要損傷類型是肌損傷20%、韌帶傷18%和末端病16%。最為常見的乒乓球損傷病種為肩袖損傷、腰肌勞損和膝脂肪墊炎,分別為10%、10%和5%。統計分析了不同技戰(zhàn)術打法的運動損傷率,最高的是直拍單面拉弧圈球的打法。乒乓球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為局部勞損、運動疲勞和肌肉力量不足等。建議合理安排身體局部負荷,提高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的質量,針對不同技戰(zhàn)術打法制定不同身體訓練方案,以減少損傷。
乒乓球;運動損傷;流行病學
乒乓球已成為中國體育精神和競技水平的代表性運動項目,為保持世界領先水平,應對強勁對手的挑戰(zhàn),運動員需要長周期、大運動量和高強度的訓練方法。但是人體的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當運動員身體機能不斷下降,局部負荷過重,便會發(fā)生乒乓球運動員常見的運動損傷,直接影響正常訓練和競技水平。本文對80名中國國家乒乓球隊運動員進行了系統的流行病學調查,對患病率、易損傷部位、常見損傷類型等情況進行了客觀的統計,并對創(chuàng)傷病因的各個因素做了初步的分析,探討其發(fā)生規(guī)律,為今后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防治乒乓運動損傷提供必要的理論根據。
中國國家乒乓球隊運動員80人,其中男運動員50名,女運動員30名,平均年齡21.2歲(15-30);初訓年齡5-7歲,平均6.3歲;專業(yè)訓練年限9-24年,平均訓練年限15.6年;訓練情況:每天訓練5-8小時,平均6±1小時。
1.2.1 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參照曲綿域等[1]與任玉衡等[2]的傷病調查研究文獻設計了“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調查問卷”,問卷由運動員填寫,主要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訓練情況、損傷的部位和時間等。共發(fā)放“運動損傷調查問卷”8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8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2 臨床檢查法
國家乒乓球隊隊醫(yī)首先對病歷進行查閱和歸納,然后逐一對每個隊員進行了臨床檢查,有骨關節(jié)損傷者結合影像學予以診斷,對損傷的時間、部位、性質、致傷因素等做了詳細的記錄;如遇到較難確診的病例,則與北醫(yī)三院、301醫(yī)院以及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yī)學所的專家進行會診后確定。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 10.0軟件對所有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
患病率=調查期間患者數/同期調查總人數×100%。在調查的80名運動員中,有70名運動員患有各種傷病,患病率為87.5%,70名運動員共查出52種創(chuàng)傷,120例損傷,人均1.35次。
各部位的創(chuàng)傷構成比=各部位的患病人次/同期調查總患病人次×100%。從在被調查的70名患病運動員中,共發(fā)生運動創(chuàng)傷120例,分布在12個部位,主要損傷部位為腰25%,膝20%,肩17.5%(見表1)。
被調查的70名患病運動員中,共發(fā)生運動損傷120例,損傷類型10種,運動創(chuàng)傷患病率居前四位的是:肌損傷24例,韌帶傷22例,末端病19例,肌腱傷18例(見表2)。
表1 運動損傷部位
表2 運動損傷類型
注:墊盤板損傷系指脂肪墊、椎間盤、半月板損傷。
患病率 =患病例數/同期調查總患病例數 ×100%。在70名患病運動員的120例損傷中,共有損傷病種52種,最為常見的前12種占總病例的55%。其中肩袖損傷是10%,腰肌勞損是10%,為乒乓球運動員的最主要損傷病種(見表3)。
表3 運動損傷的主要病種
不同技戰(zhàn)術打法的運動員中患病率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直拍單面拉弧圈球、橫拍拉弧圈球、直拍弧圈球結合快攻,分別為100%,94%,87%(見表4)。
表4 不同技戰(zhàn)術打法的運動員損傷患病率
在本研究的“運動損傷調查卷”中,問卷內容包括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訓練學的致傷因素調查,共列出了致傷因素16條,請80名運動員對16條致傷因素按作用重要程度按照4分、2分、1分別進行了評分并排序,排名前7名的主要致病因素如表5所示。
表5 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致病原因調查結果
(1)上肢損傷:乒乓球運動員損傷的主要部位之一是上肢各關節(jié)的損傷,而上肢損傷中,肩袖的損傷發(fā)病率最高[1,2],在本次研究中肩袖損傷占到所有損傷類型的10%。肩袖損傷之所以排名第一,主要由于肱骨大結節(jié)反復的超常范圍的急劇扭轉(特別是外展),引起肩峰與肩袖的滑囊面摩擦所致[1],然而另外一種現象是,一些存在于肩袖組織本身病變造成損傷累計后,引起對肱骨頭的下壓力不足,繼而引發(fā)撞擊[10]。乒乓球運動肩關節(jié)的活動度很大,每天重復性提拉、扣殺數千次,久而久之肩袖及其周圍的滑囊韌帶慢性勞損傷不可避免。盂肱關節(jié)穩(wěn)定性主要取決于動力性穩(wěn)定,在肩袖收縮時將肱骨頭壓向肩胛盂關節(jié)面,防治肱骨頭上移增加撞擊的風險。如果不注意增加肩袖力量的練習,就會增加肩部撞擊的可能,不注意調節(jié)運動量及時治療,慢性勞損就變?yōu)槁匝装Y,這是肩部運動損傷較多的重要原因[1,3]。
(2)頸腰損傷:另外頸腰部的發(fā)病率也很高[2],在本次研究中頸腰部的損傷占到所有損傷類型的25.8%,其中腰肌勞損是10%。因為在乒乓球運動中,幾乎每個技術動作都離不開腰部動作,小到正反手發(fā)球,大到正反手攻球和拉弧圈球,都需要用腰部發(fā)力[3]。乒乓球運動要求人體始終要保持身體前傾,此時人體后方的棘上韌帶一直處于繃緊狀態(tài),骶棘肌也長時間處于緊張收縮狀態(tài),許多運動員在運動結束后又不注意放松腰骶部,致使局部過度疲勞,以致“積勞成損”。另外由于乒乓球運動一手握拍,單側扭轉發(fā)力,很多運動員腰部肌肉兩側不對稱,握拍手對側肌肉發(fā)達,造成腰肌不平衡,也是引起腰痛的原因之一[1]。在乒乓球運動前,準備活動不充分,深部軀干肌包括腹橫肌、多裂肌、腹內斜肌、膈肌沒有被激活,從而增加了脊柱的不穩(wěn)定[3],也是造成腰部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頸部損傷的高發(fā)特點可能和運動員長期保持某一姿勢導致的頸部肌肉力量發(fā)展不平衡有關。
(3)膝關節(jié):膝關節(jié)也是乒乓球運動員損傷的多發(fā)部位,本次研究中膝關節(jié)的損傷占所有損傷的15.8%,主要是膝脂肪墊炎和髕尖末端病,分別為5%和3.3%。乒乓球運動對步法的要求較高,訓練和比賽時,下肢會有許多前后左右組合步法的起動、移動和制動,因此常會引起膝關節(jié)的損傷,同時人體在不停的跑動中,膝關節(jié)始終處于半屈曲位,此時關節(jié)前十字韌帶繃緊,膝關節(jié)兩側副韌帶松弛[4],關節(jié)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但是乒乓球擊球動作要求身體重心不停地轉換,腿部不斷地內外旋轉,若是膝關節(jié)力量薄弱,在急促改變體位和失去重心時,都容易造成膝關節(jié)兩側副韌帶的運動損傷。長期的屈膝半蹲位,股髕關節(jié)之間的磨擦和壓力增大,極易導致脂肪墊以及周圍滑膜因為過度使用而發(fā)生炎癥。
不同技戰(zhàn)術打法的運動員中患病率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直拍單面拉弧圈球、橫拍拉弧圈球、直拍弧圈球結合快攻。直拍單面拉弧圈球打法的患病率之所以排在首位,是因為其打法的主要技術是正手單面拉弧圈球,爆沖是主要的得分手段。運動員拉弧圈球的質量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腰部肌肉用力的大小,握拍手同側的腰部肌肉的負荷很大,而對側肌肉處于相對松馳狀態(tài)[4],就腰骶部這個整體來說,參加用力的部分與相對不參加用力的部分不能協調一致,執(zhí)拍手同側腰背部肌肉力量較弱或伸展性較差,都可能引起腰扭傷。而接弧圈球時,手臂的動作是以肩為軸,大臂帶動小臂,此時肩關節(jié)的負擔過重是造成肩部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5,6]。橫拍拉弧圈球打法的運動員損傷機理與前者類似。
(1)局部勞損是乒乓球運動損傷的首要原因。乒乓球運動在訓練、比賽過程中的揮拍、移動等動作使身體局部常處于高負荷、高強度的狀態(tài),腰、肩、膝、肘等部位長期承受的負荷過大、過重而引起局部肌肉、關節(jié)和韌帶產生疲勞致傷。
(2)運動疲勞是乒乓球運動員損傷的另一主要原因。運動疲勞是指運動持續(xù)一段時間后,機體不能將它的機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上,或者不能維持某一特定強度。從生理學分析,乒乓球運動員的運動疲勞的原因在于有氧氧化代謝產物在肌肉內堆積、氧氣不足,使身體產生疲勞。運動員在疲勞狀態(tài)下進行運動訓練時,表現為其力量、動作的準確度和協調機能都明顯下降,警覺性、注意力減退,機體反應遲鈍,甚至運動水平較高的運動員對平時熟練的技術動作也可能發(fā)生錯誤而引起嚴重損傷。
(3)肌肉力量不平衡也是乒乓球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肌肉力量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局部肌肉力量不足,這樣就會導致該部位關節(jié)的不穩(wěn)定,造成局部運動控制異常,增加新損傷的發(fā)病率以及加重已有的損傷。
(1)科學安排身體局部運動負荷,避免“單一打”練習,避免肩、腰和膝因為負荷過大而造成局部損傷。另外考慮到乒乓球是單手執(zhí)拍,往往容易造成身體的不平衡發(fā)展,如兩側上肢的發(fā)達程度不一[7-9],在身體素質訓練時最好能左右兼顧。
(2)針對乒乓球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運動疲勞和身體機能,建議應該做到準確及時地判斷運動員的狀態(tài),根據大量訓練或是比賽密集的不同時期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避免運動疲勞和調節(jié)身體機能,減少損傷的發(fā)生。
(3)對于不同技戰(zhàn)術打法的運動員,由于技術動作的不同,其易損的部位和患病率存在差異,建議結合打法和病種制定不同的身體素質訓練方案。
(4)提高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的質量。充分的準備活動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措施之一[7,10],肌肉充分預熱以便讓身體的各部位調動起來;在訓練結束后,建議采取熱敷、按摩等手段,加快腰、肩、膝等重點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營養(yǎng);培養(yǎng)運動員自我保護意識,改善心理狀態(tài),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5)隊醫(yī)組應該做好醫(yī)務監(jiān)督工作,醫(yī)務人員要定期對運動員進行體檢,及時了解運動員傷情,早發(fā)現、早治療。建議建立運動員、教練員和隊醫(yī)的“三結合”制度,從根本上防治運動損傷。
[1]曲綿域,于長隆.實用運動醫(yī)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3:548-549.
[2]任玉衡.優(yōu)秀運動員的運動創(chuàng)傷流行病學調查.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J].2000,19(4):377 -386.
[3]Donald H.Johnson等主編,陳世益等譯,實用骨科運動醫(yī)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74-77;163-166.
[4]常瑞宏,乒乓球正手攻球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與評價[J].體育世界,2008(8):102-104.
[5]Cools A,Witvrouw E,Declercq G,Vanderstraeten G,Cambier D.Evaluation of isokinetic force production and associated muscleactivity in the scapular rotators during a protraction-retraction movementin overhead athletes with impingement symptoms[J].Br J Sports Med,2004,38:64 -68.
[6]Wu G,van der Helm FC,Veeger HE,et al.ISBrecommendation on definitions of joint coordinate systems of various joints for the reporting of human joint motion- -Part II:shoulder,elbow,wrist and hand[J].J Biomech,2005,38(5):981 -992.
[7]Cools AM,et al.Rehabilitation of scapular muscle balance[J].Am J Sports Med,2007,35(10):1744 -1751.
[8]Ludewig PM,et al:Relative balance of serratus anterior and upper trapezius muscle activity during push - Up exercises[J].Am J Sports Med,2004,32:484 -493.
[9]McClure P,Balaicuis J,Heiland D,Broersma ME,Thorndike CK,Wood 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stretching procedures for posterior shoulder tightness[J].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2007,37:108 -14.
[10]Carpinelli RN.Berger in retrospect:effect of varied weight training programmes on strength[J].Br J Sports Med,2002,36:319–24.
Sports Injury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op Table Tennis Players
SHANG Qing-h(huán)ua,et al
(Cangzhou Normal College,Cangzhou Hebei 061001)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and sum up the main epidemic injuries of 80 players in the national team so as to reveal the main reasons and come up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Questionnaire on sports injuries and clinic examinations are used to conduct a survey on epidemics and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oject practice,with the result showing that there are 70 cases of sports injuries(among 120 players)with 50 kinds of injuries,a prevalence rate of 87.5% .Sports injuries in table tennis mainly occur to the players'waists,knees and shoulders,25%,20%and 17.5%respectively.The main types of injury are muscle damage(20%),ligament injury(18%)and enthesiopathy(16%).The most common table tennis injuries are rotator cuff tears(10%),lumbar muscle strain(10%)and knee fat pad inflammation(5%).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injury rate for players of different tactics and styles shows that the ones with pen-h(huán)old curving styles are exposed to the highest rate.The main cause of table tennis sports injury is the players'local strain,sports fatigue and weak muscle strength,etc.The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arrange the local body load reasonably,improve the quality of warming-up and coding-down activities and make flexible physical training plans according to the players'different tactics and styles in order to reduce injuries.
table tennis;sports injuries;epidemiology
G804.53
A
1001-9154(2012)05-0087-04
G804.53
A
1001-9154(2012)05-0087-04
尚清華(1955-),男,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201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