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海英,趙建華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71)
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及其實效分析
喬海英,趙建華
(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71)
遠程學習者在線學習時常有孤獨感、不適感及考試焦慮感三大學習因難,為此我們采用虛擬團隊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教學設計。對合作學習專題、虛擬合作團隊的確立、虛擬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方式、虛擬合作學習的成績評定四方面進行研究,探討一種行之有效的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并且通過一系列的數(shù)據(jù)分析,驗證了此模式的實效性。
虛擬團隊;合作學習;教學設計;數(shù)據(jù)分析
遠程學習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特點,這決定了學習者會面臨三大學習困難:遠程學習的孤獨感、遠程學習的不適感及學業(yè)考試的焦慮感[1]。為了克服這三大學習困難,我們采用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教學設計。虛擬團隊合作學習是將遠程學習者按一定規(guī)則組成團隊,每個團隊在課程主持教師和課程指導教師的引領下分工合作,共同構建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目前,國內(nèi)開展和實施著不同形式的虛擬團隊合作學習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主題沒有深入探討問題、沒有考慮合作學習者的知識能力基礎、沒有明確合理的活動策略、缺乏引導合作走向深入的流程等。[1-4]鑒于此,需要我們對虛擬團隊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個體的學習看成是個體建構自己知識和理解的過程,強調學生掌握知識的途徑是通過與其他人的交互作用實現(xiàn)的;社會文化理論把個體的學習看成是知識的建構過程,在關注學習的社會方面的同時,認為個體的心理活動是與一定的文化、歷史和風俗習慣背景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認知分享理論認為知識不僅是在個體與物理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的,社會性的相互作用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而合作學習最基本的特點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強調學習者之間的相互合作,因此將這三個理論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并以選修電大開放教育課程“小學科學教學研究”的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從確定學習主題、確定虛擬團隊、教學形式和學習方式、學習評價四個方面入手,實施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探討一種行之有效的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并且對學習者的在線學習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驗證虛擬團隊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效性。
在整個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動態(tài)過程中,確定學習專題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它對在線合作學習的效果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學習專題必須選擇學習者關心的熱點問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以便可以促進有效的社會性交互。設計學習專題之前要了解學習者的具體情況,分析學習者的特點,判斷學習者普遍關心的教育問題等。從學生、課程、社會三個維度來設計學習主題。另外,編寫學習專題指南也是很重要的,“學習專題指南”包括學習專題內(nèi)容、學習目的、學習方式、學習要求、學習時間安排、分值安排、作業(yè)情況等方面,讓虛擬團隊對整個合作學習過程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
(1)團隊規(guī)模確定。美國社會學家研究表明,小群體比大群體內(nèi)聚力強。當團隊規(guī)模增大的時候,處理團隊成員之間交互作用所需的人際和技巧,也變得復雜和微妙,并且小組成員之間兩兩互動的機會減少,最終導致小組的凝聚力較低,成員之間的關系淡漠,個人支持也更少。但團隊人數(shù)過少,又會對團隊提出的思想和觀點的豐富性以及補充意見的多樣性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根據(jù)實際情況我們確定虛擬團隊成員為5—6人。
(2)團隊成員確定。遵循“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原則,確定團隊成員。需要做到兩點:一,根據(jù)學習者在線學習情況,將學習者分為積極參與者和消極參與者,使每個虛擬團隊的積極學習者和消極學習者合理搭配;二,通過深入調查,了解學習者的地域、興趣、職業(yè)、年齡、性別、在線學習經(jīng)歷六個方面,從這六個方面綜合考慮組成虛擬合作學習團隊。
(3)團隊成員角色和職責確定。每個虛擬合作團隊確定一位組長。一位好的組長可以激發(fā)、鼓舞團隊的士氣,帶領團隊高質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組長要由一位組織能力強、樂于奉獻、富有號召力和集體凝聚力的同學來擔任。并且需要明確組長和組員的職責,讓團隊成員在合作開始就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職責,可以提高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效果。組長的職責有以下三條:一是成為一名積極參與者,將合作任務的探討引向深入;二是為小組團隊成員合理分工,保證學習任務按質按時完成;三是監(jiān)控整個合作學習過程,構建和諧高效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組員的職責如下:一是積極參與討論,表達真實的思想,按交互進度將問題的討論引向深入;二是配合組長工作,按時按質的完成合作任務;三是彼此合作,加強生生交互,構建和諧高效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
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組成元素有課程主持教師、課程指導教師、遠程學習者以及學習專題,圖1為本研究中虛擬團隊合作學習采用的教學形式結構圖。課程主持教師主要負責在線課程資源的建設以及在線學習專題的設計,并協(xié)助課程指導教師引領學習者的在線學習過程;課程指導教師主要工作是引領學習者的社會性交互行為,對學習者的成績及時評定、及時反饋,并肩負學習者的網(wǎng)絡技術顧問等;學習者通過與學習資源的交互、與課程教師的交互、與指導教師的交互以及與其他學習者的交互,和團隊學習者共同高質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若遠程學習者人數(shù)較多,可以設多名課程指導教師,一般1名指導教師負責20名左右學習者比較適宜[5]。
圖1 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結構圖
設計虛擬團隊合作學習方式時,我們一定程度上借鑒了Shahron Williams van Rooij[6]提到的ADDIE模型。具體分為四個步驟:(1)分析:每個虛擬團隊共同分析學習專題模塊內(nèi)容,確定自己團隊討論主題。(2)設計:根據(jù)虛擬團隊各成員的情況,由指導教師和組長確定成員的任務。例如任務類型有搜集整理資料、提供教學實踐、總結內(nèi)容等。(3)發(fā)展:虛擬團隊共同深入討論學習主題,針對成員的觀點、思想進行交互。(4)總結:虛擬團隊經(jīng)過上面三個步驟,形成了一定的團隊觀點。團隊成員將討論主題的理論基礎、實踐經(jīng)驗以及團隊的見解進行總結,得到虛擬團隊的成品。
合理的在線學習評價不僅可以正確評價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而且可以引領學習者的在線學習行為,促進學習者的社會性交互行為。根據(jù)國內(nèi)遠程學習者的具體情況,結合“小學科學教學研究”的課程特點,在Rovai(2007)[7]給出的“在線討論評價量表”的基礎上,對評定指標和評定級別重新進行調整,并確定每個評定指標的權重系數(shù),給出了“遠程學習者在線學習成績的評定標準”(見表1)。此標準從數(shù)量、內(nèi)容、問題、合作、基調五個指標對學習者的在線學習成績進行評定,每一指標的成績都以百分制記。每位學習者的成績=數(shù)量成績×其權重系數(shù)+內(nèi)容成績×其權重等系數(shù)+問題成績×其權重系數(shù)+合作成績×其權重系數(shù)+基調成績×其權重系數(shù)。
2011年春以電大開放教育省開課“小學科學教學研究”為試點,進行教學改革。本課程的在線學習內(nèi)容分為三個學習專題,我們選擇第三學習專題進行實驗。采用分層隨機抽樣原則,每個地市的學習者作為一個層,再從每個層中隨機抽樣,將層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學習者作為實驗組,采用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另一部分作為對照組,沿用以前的遠程教學模式(即非合作學習)安排教學。從實驗組中隨機選取4個虛擬團隊,兩個團隊各為5人,另兩個團隊各為6人,共有22人;從對照組中隨機選取22個學習者。根據(jù)此44名學習者的學習成績,利用spss軟件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習成績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驗證虛擬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有效性。要使統(tǒng)計分析結果具有可靠性、有效性,首先需要對“遠程學習者在線學習成績的評定標準”進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表1 遠程學習者在線學習成績的評定標準
信度分析是一種測度綜合評價體系是否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的分析方法。信度分析包括內(nèi)在信度分析和外在信度分析,我們這里對“遠程學習者在線學習成績的評定標準”(表1)只進行內(nèi)在信度分析。內(nèi)在信度分析重在考察一組評估指標測量的是否為同一個特征,這些指標之間是否具有較高的內(nèi)在一致性,內(nèi)在一致性高意味著一組評估指標的一致程度高,相應的評估指標有意義,所得的評估結果可信。利用spss軟件進行內(nèi)在信度分析,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克朗巴哈α(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為0.854(大于0.8),所以“遠程學習者在線學習成績的評定標準”的內(nèi)在信度是可接受的,即評價體系是可信的。
表2 信度分析結果
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手段能夠準確測出所需測量的事物的程度。在這里,我們進行內(nèi)容效度分析和結構效度分析。
(1)內(nèi)容效度分析。內(nèi)容效度又稱表面效度或邏輯效度,它是指所設計的題項能否代表所要測量的內(nèi)容或主題,選擇單項與總和相關分析評價內(nèi)容效度,即計算每個指標題項得分與題項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根據(jù)相關是否顯著判斷是否有效。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五個指標與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
由表3可知,內(nèi)容、問題、合作與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都在0.9以上,它們的相關系數(shù)檢驗的概率p值都近似為0,因此,當顯著性水平α為0.01時(**表示顯著性水平α為0.01),應拒絕相關系數(shù)的零假設,認為三個指標與總分存在很強的正的線性關系。數(shù)量、基調與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在0.7以上,兩者的相關系數(shù)檢驗的概率p值都近似為0,因此,當顯著性水平α為0.01時,應拒絕相關系數(shù)的零假設,認為兩個指標與總分存在比較強的正的線性關系。所以五個指標與總分的相關性具有顯著性,即評分標準的五個指標能較好地測量遠程學習者的在線學習總成績。
(2)結構效度分析。結構效度是指測量結果體現(xiàn)出來的某種結構與測值之間的對應程度。結構效度分析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從量表全部變量(指標)中提取一些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別與某一群特定變量高度關聯(lián),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結構。通過因子分析可以考察問卷是否能夠測量出研究者設計問卷時假設的某種結構。在因子分析結果中,用于評價結構效度的主要指標有累積貢獻率、共同度和因子負荷。累積貢獻率反映公因子對量表或問卷的累積有效程度,共同度反映由公因子解釋原變量的有效程度,因子負荷反映原變量與某個公因子的相關程度。首先我們通過 KMO檢驗值檢驗本指標體系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結果見表4。
表4 巴特利特球度檢驗和 KMO檢驗
由表4可知,巴特利球度檢驗統(tǒng)計量的觀測值為200.966,相應的概率p接近0,如果顯著性水平α為0.05,概率p小于顯著水平α,所以拒絕零假設,認為相關系數(shù)矩陣與單位陣有顯著差異;同時,KMO值為0.849,根據(jù) Kaiser給出的 KMO度量標準可以判斷原有變量適合進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結果見表5和表6。
表5 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總方差的情況
表5的第二組數(shù)據(jù)項(即第5列到第7列)描述了因子解的情況,指定從五個變量中提取兩個因子,兩個因子方差貢獻率和為90.317%,總體上原有變量的信息丟失較少,因子分析效果比較理想。表5第三組數(shù)據(jù)(即第8列到第10列)描述了最終因子解的情況,因子旋轉后的兩個因子方差貢獻率和為90.318%,提高了0.001%,基本沒有變化,但卻重新分配了各個因子解釋原有變量的方差,改變了各因子的方差貢獻,使得因子更易于解釋。
表6 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由表6可知,合作、基調、問題、內(nèi)容在第1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即第1個因子主要解釋了這幾個變量,我們將第1個因子解釋為遠程學習者帖子的質量。數(shù)量在第2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即第2因子主要解釋了此變量,將第2個因子解釋為遠程學習者帖子的數(shù)量。即通過因子分析,評分標準的結構可表示為:
利用上面因子分析的結果,由合作、基調、問題、內(nèi)容四個指標表示帖子質量的情況,計算四個指標分值的總和得到每位學習者帖子質量的分值。由數(shù)量指標表示帖子數(shù)量情況,即數(shù)量指標得分為每位學習者的帖子數(shù)量的分值。將對照組的組號記為0、實驗組的組號記為1,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帖子質量分值和帖子數(shù)量分值分別進行比較分析。
(1)帖子質量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
表7 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
表7、表8為帖子質量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從表7可知,對于帖子質量的分值來說,對照組的均值為57.27,實驗組的均值為67.05,有一定的差異。表8顯示,兩總體方差是否相等的F檢驗中F統(tǒng)計量的觀察值為1.051,對應的概率p值為0.311,若顯著性水平α為0.05,則認為兩總體的方差齊性。所以取第一行“假設方差齊性”t檢驗的結果,t統(tǒng)計量的觀測值為-2.989,對應的雙尾概率p值為0.005(小于0.05),所以認為兩總體的均值有顯著差異,即對照組和實驗組帖子質量是有顯著性差異的。
表8 獨立樣本 t檢驗結果
(2)帖子數(shù)量的獨立樣本t檢驗。
表9 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
表10 獨立樣本 t檢驗結果
表9、表10為帖子數(shù)量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從基本描述統(tǒng)計量(表9)中可以看出,對于帖子數(shù)量的分值,實驗組的均值為16.36,對照組的均值為14.68,有一定的差距。表10分析得到,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的F值為0.825,對應的概率p值為0.369>0.05,即兩總體方差齊性,取第一行“假設方差齊性”t檢驗的結果。t統(tǒng)計量的值為-1.483,對應的雙尾概率p值為0.145>0.05,因此認為對照組和實驗組的帖子數(shù)量分值無顯著性差異。
從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果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第一,從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可以看出,“遠程學習者在線學習成績的評定標準”(表1)是可信有效的評定標準,能準確地表示遠程學習者的學習成績,即統(tǒng)計分析的數(shù)據(jù)是可靠的、可信的。
第二,虛擬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明顯提高了遠程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由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對于帖子質量的成績,對照組和控制組有顯著性差異。即實施“虛擬團隊合作學習”的在線教學過程,增強了合作學習的意識,加強了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師的社會性交互,提升了學習者理解專題內(nèi)容的深度。
第三,虛擬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jīng)]有明顯增加遠程學習者的學習負擔。遠程學習者絕大部分已經(jīng)在職,他們投入學習的時間有很多的限制,要求學習者投入過多的學習時間是不現(xiàn)實的。從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看到,對于帖子數(shù)量的成績,對照組和控制組沒有顯著性差異,即帖子質量顯著提高時,帖子數(shù)量增加不顯著。也就是說,在明顯提高學習質量的同時,并沒有顯著增加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加大學習者的學習負擔。
[1]張偉遠.網(wǎng)上學習支持服務的方法和策略(下篇)[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08,(6).
[2]林書兵,等.遠程合作學習項目的發(fā)展回顧與模式總結[J].中國遠程教育,2011,(10).
[3]楊永建,劉占榮.虛擬環(huán)境中的課程教學團隊動作[J].中國遠程教育,2011,(6).
[4]杜健霞,孫玫璐.網(wǎng)絡合作學習模式的設計與應用[J].開放教育研究,2007,(5).
[5]張建偉,等.中國遠程教育的實施狀況及其改進[J].開放教育研究,2003,(4).
[6]Shahron Williams van Rooij.Scaffold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with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J].Computers&Education,2009,(52).
[7]Rovai,A.P.Facilitating online discussion effectively[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7,(10).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the Virtual Team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Effectiveness
QIAO Haiying,ZHAO Jianhua
(Hebei Radio&TV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71,China)
Distance learners,when carrying out their online learning,often have three difficulties:loneliness,discomfort and test anxiety.The virtual team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is applied i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Research is carried out in five aspectsof virtual collaborative learning:the special subject,its establishment of teams,the form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assessment,so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of the virtual team cooperative learning.The effectiveness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through data analysis.
virtual team;cooperative learning;instructional design;data analysis
G728
A
1008-469X(2012)02-0018-06
2012-02-21
河北省教育廳2011年度重點課題《遠程教育模式下教學過程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SKJD2011210);河北省教育廳2011年度課題《基于項目管理理念的遠程合作學習的效果研究》(SZ2011445)
喬海英(1980-),女,河北保定人,講師,主要從事數(shù)學教育和遠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