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慧宇,張景華,劉浩
●研究報道Short Comunications
高中體育考試改革探析
——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對策研究
付慧宇,張景華,劉浩
高中體育;考試改革;青少年體質
2006年,教育部提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實施包括德智體在內的素質教育是我國提高國民素質的戰(zhàn)略舉措。增強青少年體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僅關系著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幸福,且關系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健康。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明確提出: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
1985年開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衛(wèi)生部等聯(lián)手每5年對我國多民族學生體質和健康進行調研,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能素質整體呈下降趨勢,且日益嚴重。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數(shù)據(jù)比較顯示: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多項素質都呈下降趨勢,其中速度和力量素質已連續(xù)10年下降,耐力素質已連續(xù)20年下降。
我國青少年的健康問題主要是肥胖、視力嚴重下降和體質羸弱等,2005年,學生肥胖的檢出率比2000年增長近50%(見表1)。
除此之外,視力不良也日益突出,表現(xiàn)為視力不良檢出率逐年增加,且隨年齡的增加明顯升高。根據(jù)天津市2007至2011年高考招生體檢工作的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高三學生視力不良連續(xù)5年呈上升趨勢。
除上述之外,頭疼、眩暈、失眠、精神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問題也是青少年體質下降的表現(xiàn)。
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青少年的體育參與率較低,長期缺乏體育鍛煉是我國青少年體質下降最直接的原因。而導致我國青少年長期缺乏體育鍛煉的原因主要歸納為以下3點:
(1)社會因素。首先是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負面影響,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出行由原來的步行和騎自行車被電動車和汽車所代替;上下樓則乘坐電梯;高樓大廈使得捉迷藏等群體活動被電視和電腦所取代。這種以車代步、由動到靜的生活方式使得青少年參與戶外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其次,各項體育政策落實不到位,2007年4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情況并不是很樂觀,走形式的情況大量存在。最后,體育法規(guī)還未能解決好學生在校參加體育活動的安全問題,這成為制約學校體育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2)學校因素。首先體育師資力量缺乏,師資水平不高直接關系學校體育的質量。目前,我國體育師資主要表現(xiàn)為師資短缺、業(yè)務不精、學術水平不高、缺乏敬業(yè)精神。這都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影響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導致體育課失去應有的意義和價值。其次,學校體育處于弱勢地位,現(xiàn)行的高中課程設置及高考制度,使得體育淪為“邊緣課程”。最后,體育經費投入和體育設施沒有保障,按全國義務教育學校體育器材達標標準,我國體育設施合格的中小學只有半數(shù)左右,體育鍛煉必備設施的缺乏是青少年體質持續(xù)下降的又一原因。
(3)家庭原因。首先重智能、輕體能。受升學、就業(yè)壓力的影響,家長潛意識將學習分數(shù)排在第一,忽視孩子的體育。學業(yè)負擔過重,學習時間過長,缺少鍛煉的時間。其次過分溺愛、缺乏鍛煉。受計劃生育的影響,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嬌生慣養(yǎng)問題突出。輕視孩子意志力、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yǎng),孩子沉溺于這種無微不至的呵護,而家長則更忽視孩子健康成長所必須的自由鍛煉。
綜上,學校以升學率為指導的教育觀,家庭以智育為中心的培養(yǎng)觀,必然形成體育被忽視、被擱置、被遺忘的局面。
綜上,我們應從社會、學校和家庭3個角度來解決學生體質逐年下降的問題。但體育運動該以何種方式貫穿、以何種衡量標準落實、如何在教育觀中體現(xiàn)體育觀,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為了避免體育直接納入高考所帶來的弊端,將體育納入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是比較可行的辦法,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理論探討。(1)體育測試是學生多元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身體運動智能作為人的八大智能之一,是發(fā)展其他智能的基礎。因此,身體運動智能的評價——體育測試,是學生多元評價的必要部分。2)體育測試是改變根深蒂固的“智育第一”觀念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中增加體育測試,根本目的和宗旨是通過教育評價體系的轉變,有力地促進增強學生健康素質長效機制的建立,將體育納入學業(yè)考試必然會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通過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體育考試評價制度,深層觸動現(xiàn)有教育觀念和方式的轉變。
根據(jù)上述分析,學生體質的提高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考試評價體系,提升學校對體育的關注度,改善體育課的弱勢地位。具體如下:(1)構建學生體育多元評價體系。體育的過程性、持續(xù)性和長期性決定學生體育素質的評價不能采取單純統(tǒng)一的終結性評價。具體的評價體系見圖1。(2)科學設置體育考試項目和內容??茖W設置體育考試項目是保證體育考試改革有序實施的關鍵,項目和內容要體現(xiàn)基礎性、綜合性和選擇性。讓體育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讓這種生活方式自然的通過考試。(3)強化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作用。一方面將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轉化為績點計入高考成績;另一方面完善高中學生體質健康檔案,供高考錄取參考。(4)進一步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體育教師配備要到位,沒有體育教師,體育課就變成自由課;要提高體育教師素質,教師素質決定評分的科學性和公正性。(5)努力營造體育測試公平和諧氛圍。保證學校體育成績的真實準確,保證統(tǒng)一測試成績的公平公正,保證體育測試的安全性。
通過上述論證,我國青少年體質堪憂的狀況需盡快解決。以中考為基礎,實施高中體育學業(yè)水平考試,通過科學設計、合理實施,以期有力轉變現(xiàn)有“智育第一”的觀念,促進我國青少年健康成長。
圖1 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評價體系
[1]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網(wǎng)絡2004年監(jiān)測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國家體育總局.第二次國民體質監(jiān)測報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3]加德納.多元智能新視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劉巖.淺析青少年體質下降的原因[J].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雜志,2008,5(11):138-139.
[5]林莉,戴崢嶸.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07,26(6):42-43.
[6]何祖新.關注青少年體質健康體現(xiàn)德智體全面發(fā)展教育理念[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7(2):71-72.
[7]馬新東,劉波,程杰.美國青少年體質研究探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體育與科學,2010,31(1):81-83.
[8]李廣,李覺民,孫文平.我國青少年體質持續(xù)下降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州體育·少林與太極,2010,6:41-44.
[9]許福巖.現(xiàn)階段青少年體質下降原因及對策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0,29(5):529-530.
[10]楊則宜.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8,27(3):398-400.
Reform of PE Sport Exam ination in High M iddle School:Countermeasures on Promo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of Adolescents
FU Huiyu,ZHANG Jinghua,LIU Hao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Recruitment and Examination,Tianjin 300387,China)
PE in high middle school;reform of examination;physical fitness of adolescents
G 807.3
A
1005-0000(2012)03-275-02
2012-03-05;
2012-04-25;錄用日期:2012-04-30
付慧宇(1981-),女,安徽毫州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天津300387。
第二,實證研究。中考體育的推行不僅在增強學生體質方面有所表現(xiàn),且對加強體育師資建設也有促進作用。中考體育產生的有利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其方式方法也值得借鑒。(1)中考體育作為一種評價標準,積極的理念導向必然會帶來長期效果。(2)考試側重于對體育基礎知識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綜合評價?;緝热萦欣诮K身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3)體育測試方案的實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4)中考加試體育的結果使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有所改善。
第三,弊端分析。體育加試的初衷在于把體育還給孩子,但考試本身的盲點和不足使得體育加試需解決如下困惑。(1)關于“要我練”與“我要練”。考試的強制性和被動性要求對孩子的興趣進行正確的引導。體育測試項目設置和推行,應從青少年角度出發(fā),促動孩子內在的興趣,將“要我練”轉為“我要練”。(2)關于“練什么”與“考什么”。為了解決考試項目局限性和學生個性化之間的矛盾,要注重體育測試項目的選擇性,允許孩子自主選擇,盡量做到喜歡“練什么”,考試就選擇“考什么”。(3)關于“科目考試”與“生活方式”。體育加試要避免走入應試教育的誤區(qū),要通過促動一時而影響一生。
綜上,要想充分發(fā)揮體育加試的積極作用,必須努力克服體育加試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科學設置測試方案,讓體育加試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