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1日開始,個人所得稅起征標準,即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原來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這將讓你實際發(fā)到手頭的工資發(fā)生一定的變化。
較之于現行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此次調整使得稅負增加減少的分水嶺提高不少,為38600元,即每月收入在38600元以上的群體,個稅稅負是增加的;反之則亦然。其中,月收入8000元到12000元階層減負最多,達480元。
在CPI居高不下的今天,稅負減少人群,每月省下的這筆“錢”到底該怎么花;而稅負加重的人群,又該如何在嚴格遵守國家稅法的前提下,通過做好個人稅務籌劃進行合理避稅呢?
個稅節(jié)余 保障為先
月收入在38600元以下的這部分人大多是年輕人,此次個稅調整,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他們可借此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真實的財務狀況,進而為未來做好一個長遠的理財規(guī)劃?!敝袊缈圃航鹑谑袌鲅芯渴抑魅尾芗t輝博士在接受《金融理財》記者采訪時表示,比如,現在很多都市單身白領平時花錢大手大腳,但你要他們一年拿出幾千塊錢買商業(yè)保險卻變得十分吝嗇。
更需要提醒的是一些已婚青年男女,如果你已有小孩或準備生小寶寶,不妨在做好保障的基礎上,為子女教育多做一點投入。
按照新個稅條例,在工資收入所得扣除3500元的費用后,對于不超過1500元的部分征收的稅率是3%,超過1500元-4500元的部分征收的稅率是10%,超過35000元-55000元的部分征收的稅率是30%?!督鹑诶碡敗方ㄗh,月薪3500-7999元人群平時結余不多,但可支付消費型保險;月薪8000-3.86萬元人群則可多考慮子女教育問題。
以月收入6000元(扣除三險一金后)為單身白領例,按現行稅率扣完稅費后有5525元,在北上廣深等大都市生活,這一收入水平難有太多結余。此次個稅調整后,則每月能少繳稅收330元。我們建議,可用這筆多出來的錢投保一份消費型保險,如重大疾病分紅險產品,每年只需投入1000塊錢左右就可以得到20萬保額的保障,結余部分則可用來做基金定投。
另以典型都市三口之家為例,夫妻月薪均1萬元(扣除三險一金后),個稅起征點上調到3500元后,整個家庭每個月可以省下近千元,即960元。
為此,《金融理財》建議,夫妻倆可在購買相應的重疾險和壽險的基礎上,開始籌劃為孩子準備教育金。盡管當前通脹高企,但這每月省下的960元,一年下來也超過萬元,可用來為孩子每月定投1000元基金作為將來的教育儲備金。
負擔加重 合法避稅
幾家歡樂幾家愁。個稅起征點上調后,有人每月納稅減少,而月薪3.86萬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卻要因此背負更多的稅費。
老朱是北京某IT公司技術部總經理,年薪50萬元的收入是很多低收入的普通工薪階層的好幾倍,但在50萬的背后,老朱也有自己的煩心事。
“去年我繳納了10多萬元的個人所得稅,落到手里的還不到40萬,原來對個人所得稅的多少并未留意,沒想到這筆‘損失’如此大?!崩现鞜o奈地表示,聽說新版?zhèn)€稅實施后,所繳納的稅費還要增多。
盡管增加的納稅額對于老朱的生活影響并不大,但是如果能通過某些財務規(guī)劃手段達到合理避稅,那自然是求之不得。
怎樣才能合法避稅呢?《金融理財》采訪咨詢了專業(yè)人士,總結出兩種有效的避稅方法——投資避稅與收入避稅。
①巧選投資品種
對于個人而言,特別是高收入人群而言,合理合法避稅可以充分利用國內針對個人投資的各種稅收優(yōu)惠政策來規(guī)避。
“實際上,目前很多投資者已經開始運用各種投資方式避稅,主要的手段有基金、教育儲蓄、保險產品以及銀行推出的本外幣理財產品等投資品種?!必斦控斂扑彼L劉尚希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其中最為投資者所熟悉的是基金。
由于基金獲得的股息、紅利以及企業(yè)債的利息收入,已經由上市公司在向基金派發(fā)時代扣代繳了20%的個人所得稅,所以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紅利的時候不再扣繳個人所得稅。
“對于那些收入較高、資金狀況良好、追求穩(wěn)定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利用基金投資避稅是最佳的途徑。”劉尚希坦陳。
另外,家有“讀書郎”的高收入家庭,利用教育儲蓄合理避稅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相比普通的銀行儲蓄,教育儲蓄是國家為了鼓勵城鄉(xiāng)居民積累教育資金而設立的,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免征利息稅,因此教育儲蓄的實得收益比其他同檔次儲蓄高出5%。但教育儲蓄并非是人人都可辦理的,其對象僅僅針對小學四年級以上(含)的在校學生。
而目前,隨著我國進入加息通道,本外幣理財產品的投資收益開始水漲船高,其避稅功能也逐漸顯現出來。由于監(jiān)管部門還未出臺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政策,因此這類理財產品暫時也是可以避稅的。
在這些常見的投資理財產品之外,因為國內的稅法規(guī)定“保險賠款免征個人所得稅”,因此投資者還可以利用購買保險來進行合理避稅。
如目前市場上的分紅險、養(yǎng)老險、意外險,在獲得分紅和賠償的同時,被保險人都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對于高收入人群來說,購買保險也是一個不錯的理財方法,在獲得所需保障的同時還可合理避稅。
但通過購買保險來遞延稅收,即在稅前列支保費,在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對于投保人來說相當于享受一定的稅收優(yōu)惠,投保人可能還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據悉,內地個稅遞延型養(yǎng)老產品籌劃了幾年,但并沒有實質性突破。不過2011年陸家嘴會議上,保監(jiān)會相關人士再一次提到個人稅遞延型保險產品試點方案,在上海的試點將盡快實施。
②合理安排收入
除了投資避稅之外,還有一種稅務籌劃方法經常被人忽視,那就是收入避稅。
國內《個人所得稅法》中規(guī)定,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利息、股息、紅利、財產租賃、轉讓和偶然所得等均屬應納稅所得。由于國家政策——如產業(yè)政策、就業(yè)政策、勞動政策等導向的因素,國內現行的稅務法律法規(guī)中有不少稅收優(yōu)惠政策,作為納稅人,如果充分掌握這些政策,就可以在稅收方面合理避稅,降低自己的稅費支出。
“這對于那些高收入人群而言,合理的避稅和節(jié)稅就顯得更為重要?!蹦硣猩虡I(yè)銀行北京分行理財師張軍認為,“只要掌握好國家對不同收入人群征收的稅基、稅率有所不同的政策,就可以巧妙地節(jié)稅?!?/p>
以上述IT公司老朱為例,根據新個稅條例,他年薪50萬(未扣除三險一金),其適用的最高稅率高達30%,如果年薪年底一次性領取,老朱一年就要交約12萬元所得稅。假如做一下調整,和公司簽訂合同時將年薪改為月薪的話,月薪降為3萬,年薪增加到14萬、且分10個月領取,(總收入沒變),初略估算老朱一年將少交約3萬元所得稅,節(jié)稅的金額是相當可觀的。
除分期領取工資外,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征收的相關規(guī)定,每月所繳納的住房公積金也是從稅前扣除的,也就是說住房公積金也是不用納稅的。
《公積金管理辦法》表明,個人是可以繳納補充公積金的,因此投資者可以通過增加自己的住房公積金來降低工資總額,從而減少應當交納的個人所得稅。
住房公積金由單位繳存和個人繳存兩部分構成,其中單位繳存部分為繳存基數乘以單位的繳存比例;個人繳存部分則為繳存基數乘以個人的繳存比例,單位、個人繳存比例最高均不得超過工資總額20%。
如果老朱公積金繳存基數為20000元,則王先生可自己繳存補充公積金4000元,這樣王先生每月可節(jié)省1200元。
利用個人繳納補充公積金進行避稅時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所在單位開立了個人補充公積金賬戶,應由在職單位解決;二是每月交納的補充公積金雖然避稅,但不能隨便支取,固化了個人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