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激發(fā)交際興趣,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傾聽習慣等教學策略,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提高學生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
關鍵詞:口語交際; 能力策略; 文明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1)11-098-001
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精心設計教學形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可以切實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
口語交際應該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為了培養(yǎng)和訓練好孩子們的口語能力,教師應設計多種多樣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因身臨其境而說得真實,說得有趣。
1.創(chuàng)設情境,大家評議
如組織觀看革命故事片后,就讓同學們當場進行評價分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h呂劇團來校演出,老師便抓住這一機會,組織他們談認識、談體會、各抒己見。
2.即興演講,現(xiàn)身演說
讓同學們走上講臺,以自身的實例證明自己是一個小能手,是一個成功者。許多同學爭先恐后走上講臺,匯報自己成為“電腦小能手”、“小發(fā)明家”、“小書畫家”、“小家務能手”等的歷程,由于講的都是親身經歷,因而情感真摯,演講得非常生動、流暢。
3.接觸大自然,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時空
為了教好“春天在哪里?”的口語訓練,筆者讓同學們到美麗的荷花池畔、田園去尋找春的蹤影,探尋春的信息。宜人的環(huán)境、輕松愉快的交際方式,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歡迎。經過分散活動,自由交際,再回到課堂,這時你就會明顯地感到:同學們的發(fā)言是那么流暢。
二、激發(fā)交際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動其潛在的能力并使其思維處于最活躍的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我長大了做……》時,可以讓學生穿戴或準備好能表現(xiàn)將來自己形象的服飾或器具,先簡單地演示,并讓同伴猜猜其長大了想做什么,然后再自己介紹。我們便能在課堂上看到“解放軍”、“醫(yī)生”、“科學家”、“警察”、“舞蹈演員”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又如在一堂題為《自我介紹》的口語交際課上,老師先出示一幅自畫像,然后作自我介紹,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興趣盎然。接著讓每個學生先在小組里作自我介紹,再由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在全班作自我介紹。這一堂課上得相當成功,自始至終,課堂里洋溢著愉快的氣氛。這樣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情緒,使其產生了強烈的交流熱情和說話的欲望。
口語交際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能力培養(yǎng)課,要重視每個基礎訓練中的說話訓練,讓每個學生動嘴,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展開合理想象。教師在教學中,應竭力營造寬松的交流氛圍。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安排其說話角色和內容,在他們交流時,還要及時幫助和提醒,并多說些鼓勵性話語,讓他們感受到口語交際的愉悅和輕松,敢于發(fā)言和勇于表白。
三、豐富語言積累
小學生的口語已發(fā)展到一定的水平,但它的繼續(xù)發(fā)展將有賴于更高水平的書面語來帶動,這就意味著必須盡快地發(fā)展他們的書面語言;而要繼續(xù)發(fā)展他們的書面語言,就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多讀,有利于體會情感;多讀,有利于對規(guī)范語言的吸收和積累。
俗話說:幼學如漆,幼年記住的詞句華章終身不忘。這是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寶貴經驗。蘇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文中的那一篇篇洋溢著童真、童趣的課文,語言優(yōu)美雋永,讀來朗朗上口,是訓練兒童說話的典范。我們要有意識地通過朗讀、背誦、復述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加強語言的積累,從而達到提高小學生說話能力的目的。如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品味妙詞佳句、反復吟詠中逐漸領悟語言的規(guī)律性和連續(xù)性,提高發(fā)音吐字的準確性和說話技巧,而背誦課文,不僅能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韻律美,還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精美的詞語、句式儲備在自己的語言寶庫中。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認為:語文學習質量的高低并不在于知識量的多和少,關鍵在于實際語言材料的積累和語感的沉淀。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他堅持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在讀中悟法。蘇教版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是精品,集腋成裘,吸收和內化其中的語言,可厚積而薄發(fā)。我們的學生正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讀背這樣的文章對積累和豐富語言是十分有益的。
四、培養(yǎng)傾聽習慣
在口語交際課堂上,面對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學生往往高興得手舞足蹈,個個小手直舉,大家都有發(fā)言的欲望,但聽聽他們的答案或多或少有重復,更有甚者被點名回答問題后竟把前面同學的答案重復一遍,即使我們反復強調:你有沒有不同的答案?”“別的同學說過的我們就不說了”,其結果也并不樂觀。問題出在哪?就出在課堂氣氛活躍后,部分學生只顧暢所欲言,而忘記了紀律的約束,忘了認真地傾聽,“自主”的課堂變成了“自由”的課堂,因而大大降低了“聽”的質量。
口語交際雙向互動,不但要求說會說,而且還要求會聽。會聽就是細心聽、用心聽。這也是一種禮貌,表示對說話者的尊重。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加上情緒激動與環(huán)境影響,“聽”的質量必然會降低。要想提高“聽”的質量,教師要善于積極引導,抓典型,及時表揚聽別人講話的學生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筆者經常這樣對學生說:“你看,××同學耳朵豎著,聽得多認真呀!”、“老師發(fā)現(xiàn)那些認真聽別人發(fā)言的小朋友是最可愛的。”、“老師想把這次發(fā)言機會送給××,因為他剛才聽課非常認真。”、“老師和你們一樣,美美地聽××的發(fā)言”。這種訓練不僅僅要抓住口語交際課訓練,如上早讀課時,可以通過聽寫詞語、復述學過的課文及讓學生評價教師所講故事中的人物等辦法來培養(yǎng)其良好的傾聽習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幾乎處處都有這方面訓練的“點”,我們要善于利用。
總之,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的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采取有效的策略,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并利用多種形式尋找機會,強化訓練,激發(fā)學生的交際動機,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交際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