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界關注的焦點,是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本文主要對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途徑和組織實施進行了相關思考。提出開展社會實踐,交流活動等建議。
關鍵詞:人文素質; 科學精神; 創(chuàng)新能力; 文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1)11-144-001
人文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院校應通過開辦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組織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講座和社會實踐與科技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活動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
1.現(xiàn)代人文科學教育
人文科學是研究人類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門科學的總稱。一般指對社會現(xiàn)象和文化藝術的研究,包括哲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史學、法學、文藝學、倫理學等。
2.心理健康教育
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
3.科學精神與科學思維教育
科學精神就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并貫穿于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tài)和思維方式,是體現(xiàn)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
4.審美與藝術教育
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藝術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啟迪,實踐上找到榜樣,認識上得到提高,在潛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發(fā)生變化,引導人們正確地理解和認識生活,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5.社會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社會實踐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同時更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把學得的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經(jīng)濟競爭的核心;當今社會的競爭,與其說是人才的競爭,不如說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競爭。
二、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和實施方法
由于工科院校其固有的知識結構具有單一性,因此研究和探討人文素質教育的差別化途徑和方法很有意義。有必要設置實施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專門機構,在資源的整合與配置上做出明確規(guī)定。同時,調動學生自覺參與的積極性,實現(xiàn)外界推動和內在動力的良性互動。
1.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課程
理工科學院知識結構比較單一,鑒于這一問題,應該開設人文教育這門課,對知識進行全面介紹,包括哲學、經(jīng)濟學、史學、法學、文藝學等。課程安排每星期一節(jié),每節(jié)由專業(yè)老師進行對其專業(yè)的講解,比如,由精通哲學的老師給同學們講解哲學知識,由文藝學老師給同學們講解藝術。這樣不僅同學們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而且每節(jié)課的課程都不同,同學們興趣也會得到提高。同時,同學們的思想境界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2.開展人文素質教育講座
指由學校和院(部)、有關單位組織的國內外和學校專家學者在學校介紹各個領域中最新研究成果或動態(tài)的報告會、各種人文與科學講座等。有計劃、有選擇地系統(tǒng)進行人文知識講座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并且有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形成,它是學生體驗和感受人文精神的良好場所。人文素質講座每個月開展一次,每次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時間自由安排是否去聽,但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須聽滿12次講座,此項的認定以學生聽講座的筆記和體會文章以及人文素質教育證書的填寫蓋章為主要依據(jù)。此項工作由學生會學習部輔助實施,并負責通知學生講座的時間、地點等。
3.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指在校內各種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文藝、體育和社團等方面的活動。充分利用學生資源,廣泛開展各種主題活動,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拓寬人文素質培養(yǎng)途徑。開展這項活動基本校園學生會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實施。同時,應該提高同學們的藝術欣賞水平,組織同學參觀藝術學院或其他藝術學校。這樣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情操,而且更有利于增加學院、學校之間的感情??己艘罁?jù)學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證明、證書或其他物化成果。學生在校期間完整的參加四次活動。這項活動由學生會宣傳部,文藝部輔助實施負責。
4.開展社會實踐與素質拓展活動
指由學生工作處、團委、院(部)等開展的各種具有社會服務性質、進行思想道德鍛煉的實踐活動、探究性活動。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深入社會、深入生活,親身感知和體驗人文精神,拓展人文素質培養(yǎng)空間。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人文素質教育在社會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每個月開展一次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去社會實踐,比如敬老院服務、地鐵站維持秩序等。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三次院(部)以上單位開展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每次社會實踐活動后須提交社會實踐報告。這項活動由實踐部輔助實施,負責通知,安排工作。
5.開展創(chuàng)新競賽活動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作為當代大學生,就必須學會創(chuàng)新。學院在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這項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在學院學生或者老師發(fā)明了一些專利時,帶領學生參觀,并進行講解。讓同學們有更加深刻的體驗??己艘罁?jù)參加院(部)以上圍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競賽并獲獎。這項活動由學生會科技部輔助實施,并負責通知與材料整理工作。
6.開展交流活動
班級定期舉行班會活動,促進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每個班級每次推薦出兩名同學一起進行交流活動,可以進行演講或者組織座談會等。每月舉行一到兩次。這項活動由學生會生活部輔助實施,負責通知實踐地點,維持秩序等。
人文素質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素質。跨進高等學府的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質,而欠缺人文素質,最終只能成為人們所說的“機器人”、“工具人”、“單面人”, 因此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人文素質教育不僅是作為提高當代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是時代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學生工作處.金陵科技學院學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