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學英語綜合教學中使用語篇教學法是從宏觀出發(fā),以語篇為基本單位,將課文作為整體來處理。它既注重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培養(yǎng)交際能力,又提高學生對文章全篇的理解能力。本文就如何在不同題材的文章中使用語篇教學做出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語篇教學 宏觀結構 整體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1)03(c)-0156-02
《新大綱》明確指出:“我們的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句子水平的語言訓練,還要逐步發(fā)展到語篇水平上進行交際的能力”。由此,筆者認為在大學英語綜合課上采用語篇教學法,把學生推入一個具體的語言和社會環(huán)境中,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動腦動口的機會,還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精講多練的原則,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通過近幾年此種教法在大學英語綜合英語課上的實踐,在本文中謹從這方面做一探討。
1 運用語篇教學法的意義
應運而生的語篇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了解作者的觀點及意圖,使學生具有統(tǒng)攬,駕馭全篇的能力。并將其注意力轉(zhuǎn)向“篇”,而不是以往的“句”;轉(zhuǎn)向文章的“意”,而不是文章的“語言點”。傳統(tǒng)式綜合課教法的重點往往偏重于語音,語法和句法,把一篇完整的文章當成分散的語言點進行講解,多停留在單句的表層,很少引導學生深入到全段,全篇中去。往往一篇文章講完后,學生講不出文章中基本內(nèi)容和要點,更說不出作者的主導思想。既所謂的“見木不見林”。長此已久,學生對課文的主題和大意似懂非懂,以致在做課文理解時,經(jīng)常出錯。再者,由于以往采取的是傳統(tǒng)的以語法教學為綱的方法,教師在講解中插入大量的短語,例子,使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中斷。因此,及時學生能夠?qū)W到一些妙趣橫生,思想性強的文章,他們也會感到興趣索然,味同嚼蠟。這樣,教師越教越有“黔驢技窮”之感,學生越學越感到乏味。針對這一現(xiàn)象,使用語篇教學法就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 語篇教學法對教師和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進行語篇教學,在備課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師花較長的時間備課,挖掘課文思想深度及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法及觀點。對整篇文章進行宏觀結構分析,幫助學生掃清語言障礙,了解文化背景知識。以便使學生對整個語篇的層次結構,邏輯關系,主題思想和作者的立場觀點全面領會,并從語言技巧和思想內(nèi)容兩方面加以評論。更重要的是,采用語篇教學,使學生從自然的課堂教學而不是生硬的思想灌輸中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另外,傳統(tǒng)教學法是從單詞開始逐字逐句向前推進學習。而語篇教學則是采取分段講解的手法,以語篇為基本單位,圍繞語篇的整體內(nèi)容,注意短與段之間的銜接,進行解釋詞句,分析人物性格或事件緣由,總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及寫作技巧。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發(fā)討論,也可以由教師提出話題,讓學生討論。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興趣,油然而生。他們打開思路,爭先恐后用英語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口語表達能力及歸納能力也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還有,在進行語篇教學中,教師要力求做到既不排斥詞匯,語法教學的講授,又要把文章作為一個整體來講;既重視語言功能,又不忽略語言形式。由此可見,采用語篇教學法并不是將一篇文章籠統(tǒng)地介紹給學生,而放棄對有礙學生正確理解全文的語言難點的講解,必要的語言點的講解與操作仍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語言基本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語篇教學同樣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生課前要對所學的文章通篇認真預習,事先了解文章的故事梗概。這樣,可以在教師講解中做到胸中有數(shù),積極配合。由于新的教學法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語言活動機會,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地獲得提高。在此過程中,他們傳統(tǒng)的愛面子,怕當眾出丑的習慣會使他們產(chǎn)生緊張感;加之自尊心的驅(qū)使,他們就會進行積極思維,配合教師,表達自己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人物,事件和作者意圖的看法。開始,學生在表達中難免要出現(xiàn)錯誤,這些錯誤除了理解方面的,還有語法方面的。這時教師采用最佳的方法就是以鼓勵為主,然后委婉地指出其錯誤所在。經(jīng)過一段實踐,學生在語篇水平上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3 如何把語篇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綜合教學中實踐
實踐證明,把語篇教學法應用于大學英語綜合教學中,關鍵在于既要讓學生領悟作者所傳達的思想,又要使他們掌握英語語言的表達方式,擴大詞匯量,認知各種語言現(xiàn)象,進而從語篇上盡量地獲取文章所傳達的信息。筆者在此選取《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Unit 1《無盡的愛》(Love without limitations)為例,進行分析。從語篇入手,總結出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關于愛這個永恒話題的故事。本文主人公,作者的哥哥Jimmy,一個天生弱者的孩子,從出生后就得到仁厚的父親,慈愛的母親以及不離不棄的妹妹無微不至的關懷,終日沐浴在愛的海洋中。而這個被無盡的愛包圍的孩子,在父母相繼過世后,居然能把自己得到的愛,轉(zhuǎn)換成愛的種子,撒給周圍的人:例如給別人送郵件,幫助別人遛狗等。以此,Jimmy的愛征服了一切,他也成為鄰里間不可或缺的人物。這是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筆者極力引導學生從整篇文章中找出課文的中心思想(main idea),既在文章的第七段中:“事實上,關照像吉米這樣一個深愛又感激我的人,更加豐富了我的生活,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與之相比”。(In fact,caring for some one who loves as deeply and appreciates my efforts as much as Jimmy does has enriched my life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ever could have.)作者對Jimmy的愛以及Jimmy對別人的愛使學生倍受感動。筆者就順勢組織學生以語篇為基本,對課文進行分段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并列出自己周圍關于愛的真實事情,討論氣氛熱烈,人人爭相發(fā)言:并一致認為愛的真諦就是給予。當你給予別人愛的同時,自己也會收獲一份意想不到的真情。這樣通過語篇教學,使學生們不僅學到知識還學會怎樣對周圍的人示愛。想象一下,像Jimmy這樣智障的孩子居然會付出愛,用無私的熱情和真摯的愛打動別人,為他人帶來溫暖,愛的力量是多么的偉大!我們健全的人何以不能像他一樣,把無盡的愛延伸下去,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接下來,筆者又帶領學生處理課文中的語言點,難點及句子結構,舉一反三,另外還要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的寫作及修辭手法。這樣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透徹地掌握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
在語篇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題材,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語篇分析。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現(xiàn)有大學英語教材的課文中,文章選材廣泛,除了人物傳記,文學作品,科普文章以及膾炙人口的故事之外,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議論文。議論文選文大都枯燥單調(diào),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對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教教材的興趣”。如果在講解議論文時也采用語篇教學,由教師擬定題目,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和興趣就會大大提高。他們會結合日常實際,打開思路,用英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講授《大學英語》第一冊中的《現(xiàn)代考試》(Modern Examination)一文時,筆者就在課前強調(diào)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在開始講授時,筆者就使用幾句準確的話總結出了現(xiàn)代考試的主要方法:即客觀試題(objective test)和論述式試題(essay test)兩種。緊接著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每種考試方法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通過發(fā)言,討論,大部分學生對這兩中考試的長處和弊端有所了解,并對作者的意圖和表達手法都了如指掌。最后大家的看法與作者一致,總結出現(xiàn)代考試的最佳方法就是客觀試題和主觀試題同時使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考察出考試者真實的水平,才能避免有人靠運氣得高分,有人由于教師個人喜好而得分的不合理的現(xiàn)象。由于講那篇文章時,恰臨期末考試,自己就趁熱打鐵,啟發(fā)學生全面復習,適應考試類型,考出真實水平來。使用從語篇分析入手的教法,使這一讀來平淡無味的議論文獨具吸引力,學生們的贊同之詞,溢于言表。
4 結語
實踐證明,語篇教學把課文當作整體來處理,符合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原則。由于整個教學過程都交替著師生間的聽說活動,強化了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由于語篇教學強調(diào)了課前預習,這樣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并借助工具書去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提高了理解能力。語篇教學跳出了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乏味的舊框架,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調(diào)的滿堂灌的教法。這一教法,給呆板的課堂注入了活力,拓寬了學生們的知識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轉(zhuǎn)變到目前的主動表達。這樣學生才能在語篇教學中獲得最大的收益,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全面透徹理解全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楓林.閱讀理解和語篇分析[J].外語界,1994,1.
[2] 楊大亮.用語言理論指導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學[J].外語界,1994,1.
[3] 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4] 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 蔡基剛.淺談語篇教學[J].外語界,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