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三縣界,名自泮水河,四百余年的日渲雨潤,成就了一個亦田園、亦小鎮(zhèn)、亦人文的去處——它就是西出遵義縣城六十公里的泮水場。
泮水場為泮水鎮(zhèn)政府所在地,南依金沙,北望仁懷,腰纏326國道,阡陌交通,田疇青繞?!对姟旐灐ゃ酚小八紭枫?,薄采其芹”之佳句,唐代詩人溫庭筠有“泮水思芹味,瑯琊得稻租”之詠嘆??梢?,泮水者,乃宛妙之地也。
“泮水”二字,極具文化含量?!掇o海》有二解,一曰:古時學宮前水池,狀如半月。鄭玄箋:“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倍唬恒疄轸?今山東)境內(nèi)的河流名,“泮宮”為建造在泮水邊的魯侯之宮。到底泮水場之名系出何典,泮水鎮(zhèn)萬壽宮碑文提示:泮水場建于明隆慶元年八月,因場址地形三方有水,獨北方無,故取名泮水。我以為,還是民間解釋最為有趣:說早年異常干旱,百姓祈望上天賜水,故稱“盼水”。后因水多成災,又祈求減去一半,在“水”旁加“半”,便為現(xiàn)在的“泮水”。
僅“泮水”之名,就有如此豐富解釋,讓人油然起敬。我是深秋時節(jié)訪問泮水場的,可風光如畫的泮水河兩岸卻給了我春天般的愉悅:那青蔥的竹木,悠閑的鷺鷥。極易讓人進入到杜甫筆下“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畫意境。泮水河是一條天惠之河,發(fā)祥于延綿起伏的大婁山南麓,澤被數(shù)十平方公里流域內(nèi)的夜郎大地,使得一衣帶水的黔北人家,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
泮水鎮(zhèn)處在黔北文化、水西文化與巴南文化的交匯點上,人文燦爛,英才輩出。最具代表性的學人袁道曉生于斯、長于斯,少時熟讀“四書”“五經(jīng)”,弱冠之后又深得中原文化精髓,先后考中秀才、舉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北京會試,考上恩貢,是泮水地方入學獲取功名第一人。此后有中進士、登士郎、文武秀才者眾,新中國成立到現(xiàn)在,泮水鎮(zhèn)僅博士以上學歷的就有九人之多。
厚重的文化積淀,托起了古老而年輕的泮水鎮(zhèn),那依然矗立著的趙樓與部分完好的潘家大院,如同立體名片,印證了泮水場昔日風華。坐落在中街的趙樓,高十余米,五六米見方,上下兩層,樓頂留有垛口,讓人聯(lián)想到開平碉樓的建筑風格。石條、青磚、石灰構成的墻面,雖已斑駁,但一樓石門兩側的隸書對聯(lián)仍依稀可辨:
學慕巢經(jīng)全集且藏新石屋
樓懷牂北瓣香惟奉本師堂
橫額為“景仰春風”。如此厚重蘊涵,足見樓主人的文化修養(yǎng)。據(jù)《遵義縣泮水鎮(zhèn)志》介紹,趙樓為傅道新為感謝恩師趙乃康而修建的藏書樓。《志》載:“樓上箱中裝有《遵義府志》、《續(xù)遵義府志》、《巢經(jīng)巢全集》及遺詩,趙乃康先生遺著并手書楷、行、篆、隸法帖,趙松雪真跡畫卷等二百多部古書?!备档佬聦W富五車,精通書法,還是沙灘文化的傳人。所謂“沙灘文化”,因沙灘而名。沙灘位于遵義縣新舟鎮(zhèn)洛安江一帶,那里江水緩慢,沙暖灘平,岸籠煙翠。以“西南三巨儒”鄭珍、莫友芝、黎庶昌為代表的一批文化名人,在此漁樵耕讀,其學術成就影響深遠。這一文化現(xiàn)象被“浙大西遷”時的學者們稱之為“沙灘文化”。
毋容置疑,趙樓的存在,正是沙灘文化在泮水鎮(zhèn)的延伸。據(jù)記載,與趙樓相輝映的是曾矗立于泮水場下場口的字庫塔,那是當?shù)亍白x書人為尊敬先師孔子,愛惜文字而建?!笨上ё謳焖@一文化坐標,已毀于“破四舊”年代,再也無法一睹它的雄姿,令人扼腕。
帶著這份遺憾,我在泮水鎮(zhèn)學人張治國、高其科兩位老先生引領下來到另一個極具特色的所在,即泮水場的潘家大院。這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坐北朝南,正堂依山而建,東西廂房分落兩邊,遠遠望去,猶如一把太師椅,威風八面。說起潘家大院的來歷,兩位老先生你一言我一語,講述了一個立志的故事:那是上世紀初,潘家大院的建造者潘福全,因祖輩糖蔗煙油生意由盛及衰,家道中落,他立志再造輝煌。于是,白手起家,歷盡艱辛,不僅超越了祖上的輝煌,還在泮水場建造起占地面積約3.1畝的潘家大院群落。
該樓于1922年動工,歷時十年之久始成。近八十個春秋的風雨剝蝕,雖然所保留下來房屋已不足原來四分之一,但建構的恢弘,布局的嚴謹,依然不失華貴。無論是挑梁嵌柱上的吉獸雕刻,還是廊檐上的木制燈籠,都極其精美。尤其是外墻上部鏤空槅扇,皆以五角星圖案連接,不由使我聯(lián)想到遵義這片紅色土地,聯(lián)想到紅軍曾在這里走過……
潘家大院的存在,同樣是一種文化的彰顯,一塊保存完好的賀匾有這樣的記述:“憶昔此地,本一荒斜之坡,草萊紛披,蓁藤交加;今則崇樓大廈巍然特立,美奐美輪,金碧輝煌。外之連山高原,林木擁翠,緣野田疇,煙云杳靄,俯仰之間,莫不幽趣橫生……?!比绱藘?yōu)美的語言,不僅再現(xiàn)了大院落成的恢弘氣象,同時印證了沙灘文化影響下的錦繡人文。所以說,潘家大院也是泮水鎮(zhèn)的一處文化象征。
徜徉在泮水河畔,眼前這座有著600余年歷史的文化古鎮(zhèn),于暖陽下熠熠生輝。在這里,我欣賞到了書法之鄉(xiāng)的風采,感受了傳統(tǒng)花燈的絢麗,領略了美食文化的精髓,聆聽了苗彝山歌的優(yōu)美。
青山隱隱,泮水依依。我又想起了《詩經(jīng)》那悠遠的吟唱:思樂泮水,薄采其藻……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