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是把30度以上的氣溫叫酷暑的恐熱癥患者。來武漢的這些年,每到6月下旬,我就開始東突西就,尋找涼爽的安樂窩。
總結(jié)其間種種,避暑也講門道。有人戴著大檐草帽,穿著花吊帶裙去海邊逐浪,自我安慰的成分多過乘涼;也有人背著麻將一窩蜂的沖去廬山,躲在酒店里睡到昏天暗地,那不如在武漢就地開房,免去舟車勞頓。
還要繞開的誤區(qū)是,是北方就能避暑。北京、鄭州、西安、濟南……聽上去貌似涼快的地方,溫度近幾年連續(xù)趕超武漢,引領(lǐng)全國。
那哪里才能叫真正的避暑勝地呢。我遵循兩個原則,人少,天涼。萬一前者不能完全滿足,那后者還要附加一條,早晚溫差大,最好有雨飄。
倘若7、8月在武漢要打赤膊的天,能躲到一個要加一件外套或者春秋沖鋒衣,入夜后不蓋棉被還會打噴嚏的地方,那么恭喜你,避暑成功。
環(huán)顧湖北周邊,除了恩施和神農(nóng)架的大山能勉強晉級,其他的,真是自欺欺人。所以,有時間的,拜托走遠一點,吹一路涼風(fēng)。沒時間的,偷個周末出來,打個飛的,躲兩天爽兩天。
那么言歸正傳。酷暑剛剛來襲的7月天,從西寧、貴陽這兩個城市走起吧,無論全國的氣溫如何飆升,它們都穩(wěn)坐避暑排行榜的榜眼和探花。沒去過西部,想見識大漠孤煙的請選前者,玩了西寧及周邊,惹起避暑饞癮的,接著走青藏線;還是愿意在青山秀水里乘涼的,請選后者。哪一座城,都只是帶領(lǐng)你逃離武漢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