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中華路,工作在光谷,于是華麗麗的成為了擠車一族。神奇的擠車生活,在活色生香的武漢,每天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四季各有特色,每天都有新驚喜。
武漢的公交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應(yīng)該是彪悍,夏天的暴雨過后在深深淺淺的積水里“嘩”一聲開過去,比云霄飛車還有勁。四十多度的高溫,轟鳴的發(fā)動機(jī),感覺公交司機(jī)跟打了雞血的F4賽車手一樣奮勇前行。冬天里雪花飄零,路上行人顫顫巍巍,司機(jī)卻一腳油門踩到底,將您迅速的送到目的地。
而車上的人兒也是各有各精彩。因為車太堵,車程太長,想多睡一會的人們覺得時間就是生命,車上的寶貴時間不用就是浪費(fèi)了。每天早上一上車,就仿佛來到了早餐博覽會。這位大叔一碗熱干面,一聞就知道是最有名的蔡林記的,醋還放得特別多。那位姑娘,左手一杯豆腐腦,右手一根油條,搖搖晃晃就是摔不著。旁邊座位上的媽媽揪著孩子,把手上的粉一口一口的喂到孩子的嘴里,那眼神就跟自己吃的很飽一個樣。
不過車吃族偶爾也有出狀況的時候。一天,公汽上兩個中年婦女,就為了早點(diǎn)的湯汁濺到身上而大吵一架。復(fù)雜的路況,和司機(jī)偶爾不那么穩(wěn)定的駕駛技術(shù),稍稍一個急剎車,“哐當(dāng)”一聲,可能就會飛來一碗早點(diǎn)扣你頭上。所以,大家在車上要練就一身好功夫,這樣各種暗器就傷你不著了。
跟車吃族相對應(yīng)的是車睡族,因為要起早床,失去的睡眠就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補(bǔ)足。一次車上一位大叔睡著了,呼嚕打得跟拉警報一樣,搞得司機(jī)頻頻回頭問車后的乘客,是不是誰不小心觸動了什么東西,車?yán)锸裁绰曇暨@么響?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就這樣大叔都沒有醒,淡定地睡了一路。
坐車最怕那些非要逼著人讓位置的大媽們。有一次陪一個高燒的朋友去醫(yī)院看病,到第三站上來兩位大媽,發(fā)現(xiàn)沒座位就站我們旁邊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懂得尊老愛幼、多坐一下也不會多長塊肉、自己家也有老人……”我和朋友聽著,面子都無處可藏,只好讓座。其實(shí)大部分的年輕人在車上碰到老人家都會讓座,只不過是有時候因為下班很累或者身體不適,也希望這些老人家們能夠諒解啊……